浅谈《救命》中的人性
--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潘兵艺
学号:1000502108
正文: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作者赋予了他们不一样的人性,依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展开了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部作品故事情节发展的根源。不同的人性引发不同的思想,然后导出看似荒诞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本文主要剖析这部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以及探讨人性与命运的关系。
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缺少真爱的无爱时代。有人把爱情看得至高无上,纯洁至极,把爱情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麦可可就是这样的人,与孙畅救人相对应,麦可可是被救者。麦可可为了郑石油不和她结婚而自杀,被救回来后又因为郑石油的逃跑而跳楼,再因为郑石油的无法寻觅而割腕。她的命一直与爱情相连。
麦可可算是坚定的精神追逐者。她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她要的是存在于乌托邦世界的爱情,于是所谓的爱情便是一个托辞或者代号,是无法固定的飘忽的符号,是根本不存在的。她极力寻求确定感和存在感。她始终搞不清楚状况,或者说他不愿意接受郑石油不爱她这个事实,以至于她多次自杀。当郑石油从她的视野中消失后,她发现郑石油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她的感情需要有一个载体和寄托,于是她把感情寄托在帮助过她的孙畅夫妇身上。她把郑石油的东西都烧了借以证明自己已然将其忘却,但前提是:她必须有另一个替代品,不幸的是孙畅以他的“善良”、“好心”打动了麦可可,“光荣”地成为了下一个牺牲品。“你干吗要救我?”麦可可忽地大叫……孙畅说:“我救你是因为生命比爱情更重要。”麦可可说:“我宁可不要命,也要爱情。”小玲说:“生命只有一次,爱情可以重来。”孙畅和麦可可在对待爱情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孙畅更看重生存的本身,而麦可可更在乎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是他们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也或许正是他们最终共同走向悲剧的原因。
麦可可算是坚定的精神追逐者。她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她要的是存在于乌托邦世界的爱情,于是所谓的爱情便是一个托辞或者代号,是无法固定的飘忽的符号,是根本不存在的。她极力寻求确定感和存在感。她始终搞不清楚状况,或者说他不愿意接受郑石油不爱她这个事实,以至于她多次自杀。当郑石油从她的视野中消失后,她发现郑石油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她的感情需要有一个载体和寄托,于是她把感情寄托在帮助过她的孙畅夫妇身上。她把郑石油的东西都烧了借以证明自己已然将其忘却,但前提是:她必须有另一个替代品,不幸的是孙畅以他的“善良”、“好心”打动了麦可可,“光荣”地成为了下一个牺牲品。“你干吗要救我?”麦可可忽地大叫……孙畅说:“我救你是因为生命比爱情更重要。”麦可可说:“我宁可不要命,也要爱情。”小玲说:“生命只有一次,爱情可以重来。”孙畅和麦可可在对待爱情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孙畅更看重生存的本身,而麦可可更在乎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是他们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也或许正是他们最终共同走向悲剧的原因。
麦可可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就像她送给孙畅一家的答谢礼——一台钢琴一样。她始终认为这是最能“陶冶下一代情操”的物件,执着地认为“学过或没学过钢琴的人,将来的素质绝对不一样”,她认为“现在用不上,你敢保证将来用不上吗?”她追求的是一种存在的满足感,其实这种满足是不具有确定性的,而需要在虚无中寻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充其量只能称为替代品。其标榜的爱情也只能是一个符号而已,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都可以成为她精神的填补品,在她的意义上,人与物是等同的,只是她偏执地认同那就是所谓的爱情罢了。人能够,并且应当选择生活。在这样的绝境之中,死对于麦可可亦应是一种解脱或者是对现实的超越,直抵她心中那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乌托邦世界。
• 小玲——从内心出发的救命
小玲的欲求都自然通透、真实可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展现。她说:“从免费开始,然而再为一生买单,这就是爱情。”这是她最简单的爱情观;小玲活着的理由是“为了给孙畅和孙不网洗衣服”,这种纯粹自然的“实用”的价值观,与其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想法正是小玲本我的体现,又是最真实的想法。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玲是孙畅和麦可可的“媒人”。每次救人当口的惊人之语都出自她的口:“可可,快看,我们把郑石油给你回来了。可可,快看呀,石油来了……”这句话可以
小玲的欲求都自然通透、真实可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展现。她说:“从免费开始,然而再为一生买单,这就是爱情。”这是她最简单的爱情观;小玲活着的理由是“为了给孙畅和孙不网洗衣服”,这种纯粹自然的“实用”的价值观,与其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想法正是小玲本我的体现,又是最真实的想法。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小玲是孙畅和麦可可的“媒人”。每次救人当口的惊人之语都出自她的口:“可可,快看,我们把郑石油给你回来了。可可,快看呀,石油来了……”这句话可以
看作是孙畅最终为了信守与麦可可的承诺而造成自己婚姻悲剧的;当可可最后一次跳楼之时,她又吓出一声惊叫,说:“妹子,你别跳,我们可以给你婚姻。”就这样亲手把自己的丈夫“送”给了麦可可。
小玲的口出“狂言”源于其内心本真的善良,她的所有欲求都简单无暇,而且是明晰的,从内心里她愿意为救命付出一切。当小玲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被麦可可的琴声干扰的时候,她已经发现了婚姻有了破裂的苗头,但她同时也发现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麦可可,小玲说,“其实,我天天都在想她(麦可可),只是不愿意相信而已”,麦可可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份子。她潜意识里意识到婚姻可能无法为继,但她依旧在内心里展现出一颗博爱的心,心底那颗善良的心促使她一再退让。这种退让是不经意的,是在某一个当口心软后的退步,这种退步不是忍让,不是退缩,而是一种善意的理解。正是在这种自然意识的推动下,小玲间接地促使了可可对于孙畅这个麦子杰老婆“替代品”的追求得以不断发展,最终成功,她成了拯救可可的救命恩人。
小玲的口出“狂言”源于其内心本真的善良,她的所有欲求都简单无暇,而且是明晰的,从内心里她愿意为救命付出一切。当小玲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被麦可可的琴声干扰的时候,她已经发现了婚姻有了破裂的苗头,但她同时也发现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麦可可,小玲说,“其实,我天天都在想她(麦可可),只是不愿意相信而已”,麦可可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份子。她潜意识里意识到婚姻可能无法为继,但她依旧在内心里展现出一颗博爱的心,心底那颗善良的心促使她一再退让。这种退让是不经意的,是在某一个当口心软后的退步,这种退步不是忍让,不是退缩,而是一种善意的理解。正是在这种自然意识的推动下,小玲间接地促使了可可对于孙畅这个麦子杰老婆“替代品”的追求得以不断发展,最终成功,她成了拯救可可的救命恩人。
孙畅——在迷失中寻自我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信任流失的时代,却有人把对别人的承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孙畅就是这样的人,这一切都由一个跳楼的女子麦可可引起。麦可可因为“前男友”郑石油不和她结婚便闹着跳楼,孙畅保证能劝说郑石油和麦可可结婚,在得到了这样的承诺后,麦可
在这个人与人之间信任流失的时代,却有人把对别人的承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孙畅就是这样的人,这一切都由一个跳楼的女子麦可可引起。麦可可因为“前男友”郑石油不和她结婚便闹着跳楼,孙畅保证能劝说郑石油和麦可可结婚,在得到了这样的承诺后,麦可
可的生命才得以挽回。然而讽刺的是,这个谎言却恰恰是千斤重的承诺,为了圆这个谎言,为了救麦可可的命,他们到处登报寻人,发帖人,未料那一丝丝的关于郑石油的信息中断了。在麦可可再度自杀的时候,孙畅一句:“我就是郑石油,我愿意和你结婚”,再度把麦可可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然而这个承诺亦太重,他为此要背负一辈子——孙畅和麦可可成为了夫妻。
孙畅的人生因为一次“救命行动”而发生了改变,他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活。但随着“救命”的深入,麦可可逐渐进入了他的生活,他逐渐失去了自我,他把自己的善意的谎言当做现实的承诺,并且为此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在菜市中、早餐店、医院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付钱,以至于撞到玻璃都不知道,他的紧张来源于自我的迷失。
孙畅固执地为别人而活,其实质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茫茫人海中缺乏位置感。在第一次“营救”麦可可成功后,待麦可可和两名警察从对面楼门消失,孙畅发现他的额头一直冒着汗。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问小玲自己是否有欺负过她,她怕小玲也死去,当晚他们疯狂的亲吻、亲热,手指都掐入了对方的身体。但是无论手指掐进去多深,他们都不觉得痛,反而提醒自己还没有睡去,还有一个人陪着。
孙畅的人生因为一次“救命行动”而发生了改变,他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活。但随着“救命”的深入,麦可可逐渐进入了他的生活,他逐渐失去了自我,他把自己的善意的谎言当做现实的承诺,并且为此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在菜市中、早餐店、医院一而再再而三地忘记付钱,以至于撞到玻璃都不知道,他的紧张来源于自我的迷失。
孙畅固执地为别人而活,其实质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茫茫人海中缺乏位置感。在第一次“营救”麦可可成功后,待麦可可和两名警察从对面楼门消失,孙畅发现他的额头一直冒着汗。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问小玲自己是否有欺负过她,她怕小玲也死去,当晚他们疯狂的亲吻、亲热,手指都掐入了对方的身体。但是无论手指掐进去多深,他们都不觉得痛,反而提醒自己还没有睡去,还有一个人陪着。
麦可可用承诺来“威胁”孙畅的时候,孙畅选择的是放弃自己应有的生活的权力。惹不起躲得起,他每天到深夜才归来,还绕远路,起早贪黑,身怕在楼道发现麦可可。他想到了在救人伊始他要求郑石油写下、民警公证的免责书,他本想用此来免责,却发现自己无法免责,此时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搬家,逃遁成为了他在寻自我的过程中对矛盾的解决方式。每一次逃避都加增了一层对未来的恐惧、对自我的迷失。
在小说的结尾,孙畅站在楼顶的栏杆上,看着对面的窗口,看到的是对面暖和的光,听到的是温暖的琴声,脑中浮现的是自己和小玲幸福生活的情景,此刻的他或许才醒悟过来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自己的生命应该如何才完整。但这些都已经过去,都只剩下回忆,现在的孙畅不属于小玲,而属于麦可可,纵使他寻到了自我,也不能实现自我,而最终归于生活的无奈与荒诞。
在小说的结尾,孙畅站在楼顶的栏杆上,看着对面的窗口,看到的是对面暖和的光,听到的是温暖的琴声,脑中浮现的是自己和小玲幸福生活的情景,此刻的他或许才醒悟过来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自己的生命应该如何才完整。但这些都已经过去,都只剩下回忆,现在的孙畅不属于小玲,而属于麦可可,纵使他寻到了自我,也不能实现自我,而最终归于生活的无奈与荒诞。
结论:“救命”的呐喊直指在现实社会生存空间下,个体本身的“命”,也是对救梦想的命而言的,是一种生存价值和生命意识的体现。在这个时代,对于爱情的偏执和对于诚信的忠贞都是缺失的;人性中的许多弱点都导演了一部又一部的悲剧。关于人性,我们能做的只是把握住它,坚定自我,不要被尘世所迷失。我们要时刻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能“救命“的,只有我们自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