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回忆大张志新
作者:卫 毅
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04期
作者:卫 毅
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04期
73岁的前中央乐团小提琴手张志勤,仍然在给一些年少的学生传授琴艺。她给每一个学生都拉过《叙事曲》,但没有几个学生知道,这位张老师有着怎样的一位。在他们父母那一代,张志新是个广为人知的名字。
张志新、张志惠和张志勤三妹,自童年时代便因擅长乐器演奏而闻名天津。这得益于她们的父亲张玉藻的音乐传承,而张玉藻是一位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音乐教员。张志新擅长吉他,低沉忧婉的《叙事曲》是她的最爱。她在家人心目中几近完人,貌美、多才、勤奋,有着洞察世界的清晰头脑。在张家7个兄妹中,“父母是最欣赏的。”张志勤说。
最后一封信
张志勤最后一次和已调至沈阳的张志新通信,是在1968年的冬天。那时,张志勤已经在北京的中央乐团工作。“在信中嘱咐我要经常回天津看望老人,定期带父母去看病。如果有可能的话,将父母接到北京。”从此,张志勤与张志新断了音信。张志勤给和夫写过多封信都没回音。
1972年,张志勤得到回音。夫曾真告诉她,张志新因反革命罪入狱,他们已办理离婚手续,他建议张家来人将张志新的东西拿走。
张志新被捕的时间就是张志勤与之失去联系后的张惠妹又胖了1969年。
1973年,在天津的大哥给张志勤来信,说辽宁有人来了解情况,问张志新小时候得过什么病。“当时一听,我和我母亲就想到了,肯定是在监狱里受了什么折磨,精神出了问题。我母亲跟我说过,家中的女孩子里面,大的身体是最好的。来人还说,可以去人做说服工作。”张志勤卖掉小提琴,筹得了给三哥张士华去沈阳探监的路费。在沈阳的监狱门口,张士华被拒绝入内,只好无奈而归。
张志新的入狱,为这个家庭加重了政治上的“不幸”。在张家兄妹中,二哥张士光是“右派”,“
”开始的时候就被隔离起来,孩子3岁才见到爸爸。三哥张士华的经历更有荒诞剧的意味。“”时,他在挂像的时候,因为像大相框小,他便把主席像的周边给裁剪了一下,扔掉的裁剪部分被人看到了,他因此而被揪斗。二夫在美国、台湾、香港都有亲人,如此多的海外关系在那个年代只会为增加莫须有的罪名提供方便。
被打成“反革命”的张志新,对亲人的前途有着直接影响。在张志新女儿曾林林的回忆里,因为张志新是“反革命”的原因,“弟弟报考沈阳音乐学院少年班,得了全县第一名,却没有被录取。”
一份带血的报告
1976年,已和失去多年联系的张志勤家人决定到沈阳去探监。恰在此时,辽宁法院来人到张志勤。来人说张志新在1975年就被处决了,他们是来处理张志新的遗物的。
张志勤给身在辽宁建昌的曾真写了封信,信写好后,还没寄出,放在桌子上,被母亲看见了。结果是,“老母亲倒在床上3天没起来,只能蒙着被子低声哭泣,都不能放声痛哭。”
“”结束之后,张志勤和家人开始为张志新申冤。全国各地对于中冤假错案的重审也逐渐开展。1976年后,辽宁有关人士看到了张志新的材料,大呼“人才难得”,到沈阳的监狱去她,得到的回答是:此人已于一年前被决。
经历了“”的新华社记者陈禹山认为,自己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张志新的勇气。他知道,像张志新那样说话,是不要命了。任仲夷后来在看望张志新母亲时也说,他“没有志新敢想敢说”。
1979年,陈禹山被派往沈阳采访张志新案。
此前一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文章,政治风向开始转变。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决定给张志新平反,与此同时,一些人则反对任仲夷的做法。
张志勤拿出了两份同出自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给记者看。1975年4月3日的判
决书上写到:“依法判处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死刑,立即执行。”1979年3月27日的判决书上写到:“张志新纯系因反对林彪、‘四人帮’而被判处无期徒刑,……所谓事实,均系在精神失常情况下所为,不应视为犯罪。……宣告张志新无罪。”
第二份判决书上对“精神失常”是着重强调的。张志新反对的对象被限制在林彪和“四人帮”身上。
张志勤还记得,平反时她和家人来到沈阳。当时晚上还安排了看戏等诸多项目,家人无心参加这些娱乐活动,他们留在旅馆里。晚上过了10点之后,经常有人来敲他们的门,偷偷告诉他们了解的情况。“他们进门前都往屋里看,确定没其他人后才进门说话。”张志勤和家人回到北京后,甚至有当年的知情者换取路费从沈阳来到北京,告诉他们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事情。许多情况,陈禹山也在采访中了解到了。他清楚地知道,一些东西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法写,但也无法完全不提。
“此外,她(张志新)在充分肯定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情深意切、光明磊落地对自己的领袖的某些工作,提出了意见和看法,表达了她对自己的领袖的热爱和深厚的阶级感情。”这是陈禹山当年写的《一份带血的报告》中的一段话,他觉得自己只能写到这个份上了。关于毛
泽东晚年错误的讨论,在当时仍会是危及自身安全的“禁区”。任仲夷为张志新平反的做法是绕过“禁区”。
陈禹山自己并不满意的关于张志新的系列报道,在当时仍然引起轰动,“革命烈士”张志新的宣传遍及全国。
张志新的残酷遭遇被逐渐披露了出来。比如,深及骨头的手铐脚镣,一米见方的阴暗囚室,肉体的侮辱,,一击碎头部……张志新遗体的具体去向至今成谜。4年之后的追悼会,灵堂上放置的只是一个空骨灰盒。
那些年,有许多迟来的追悼会陆续举行。张志勤记得,她还在和平里住时,1980年5月某天晚上,有人来敲门。她看到一位很瘦的年轻人站在她面前,说他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母亲让他来给张志新的母亲送刘少奇追悼会的入场证。在那之前,刘源的母亲王光美曾亲自到家中看望了张志新的家人。张志新在“”中有诸多为刘少奇辩护的言论,这同样是“不要命”的表现。
子女已入中年
直至今日,张志勤也没法完全理解当时为何要说出如此不要命的言论。许多人在那个年代已经想清楚一些东西,但不会说出来。“平时也是非常有头脑的人,并不会这么做。”多年后,她将其归结为内心所秉持的民主、科学与道德信念。
陈禹山认为,张志新的言论是被逼迫讲出来的,缘起于她对同事说了自己对“”的不同看法。“她有这样的思想苗头,被人给抓住了,审她,要她交待黑思想。她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没错,把她的思想全说了。她没公开去散播,连爱人也没有说,所有言论都只限于内部。”
如今养老于深圳的陈禹山,仍为张志新感到无限惋惜。“再坚持一年,她可能就出来了。”
在张志新没能挺过的1975年,曾真及其两个子女突然被要求进入学习班学习。他们被来人告知,张志新在监狱里坚持反动立场,要加刑。曾真意识到,在无期徒刑上再加刑,就是死刑。
曾林林和曾彤彤没有再见到自己的母亲。张志新平反之后,女儿曾林林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儿子曾彤彤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多年后,弟先后去了美国,如今都定居在明尼苏达州。弟俩回国很少,亲人们相聚时,有说有笑,绝少提起他们的母亲。那是一个从
未结痂的伤疤,伤痛仍在不时翻涌。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