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于舞台与观众之间——记闽南民间女
剧作者林少鹏
行吩留台匈现阗SingingontheStageandAmongtheAudience
——
记闽南民间女剧作者林少鹏
近年来,戏曲似乎有走向精品化,贵族化的趋势,有人因
凌潇潇此呼吁戏曲回归民间.毫无疑问,戏曲回归民间,需要一大
百姓喜爱的作品铺路架桥.那么,百姓喜爱怎样的作品?
如何才能写出百姓欢迎的作品?正当笔者为此疑惑之际,偶
尔得知闽南地区活跃着一位演员出身的女剧作者,名叫林少
鹏.她没有接受任何写作训练,文化水平也不高,但作品却
非常叫座,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往往是一个剧本还没有写
完,就已经被剧团预定.她有三部作品搬上舞台后由厦门卫
视播出,其中《两国皇后》(又名《花缘情泪》)还出了影碟,
漳州市芳苑芗剧团携她的《巧断母子河》(又名《江边魂》)
参加福建省第八届民间剧团调演,获得了金奖.一个民间剧
作者受到百姓欢迎的奥秘何在?她的创作生涯对戏曲的回
归民问之路有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奔
赴泉州拜访了她,对她的创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林少鹏出身于福建龙海一个艺术氛围非常浓厚的家庭,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她父亲就创办了一个芗剧团,她一有
空就往剧团跑,和演员们在一起,渐渐迷上了芗剧.父亲希
望她专心读书,她却放弃了中学学业,转而学习舞美和演
戏,并在父亲的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林少鹏的写作生涯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上个世纪9o年代,主要是改编,扩写提纲戏.刚开始,她只
是觉得很好玩,没有想到舞台效果还不错,便大受鼓舞,信
心大增.经她改编的提纲戏大约有五,六部,观众印象比较
撰文/杨惠玲王依民
深刻的是《包公斩庞雄》和《程婴救孤》,其中,《包公斩庞雄》搬上舞台后由厦门卫视播出过.这段经历对林少鹏的写作非常重要,不仅激发了她的兴趣和信心,积累了编戏的经验,还让非常熟悉舞台的她更加清楚提纲戏的优长,并将这
些优长融入了后一阶段的创作之中.
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现在,经验日益丰富,兴趣不断
增长的林少鹏不再满足于改编提纲戏,开始编写原创作品. 她的第一个原创作品是《两国皇后》,该剧本由漳州着名的笋仔班首演,担任导演的是苏宗文先生.这次演出反响非常
热烈,由此,她在闽南芗剧界声誉鹊起.迄今为止,她原创的
作品共有八,九部,除了上文提到的《两国皇后》和《巧断母子河》,还有《态忠审母》,《龙子转世》(又名《皇帝出家》),《梦中案》,《假戏真做》和《驸马投番》等作品也颇为观众喜爱.林少鹏亲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龙海有个剧
团曾请她去导《巧断母子河》,演出前,她和爱人都去了.那天,观众特别踊跃,剧场挤满了人,不少人边看边流泪.剧团
老板很高兴,打算散场后请他们吃饭.因为不愿意别人破费, 演出快结束时,他们想悄悄离开.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接连
叫了两部"摩的"都被拒绝了,摩托车手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她一着急,就报出了比平时高出近七倍的价:"给你们二
十元,载不载?"谁知,摩托车手根本不为所动:"你们还是
去叫别人吧,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戏,得把它看完."结果,他们没能如愿离开.这个故事虽小,却生动地反映了她
箍麓艺术团■
A
A
的作品在民间大受欢迎的程度.
探究林少鹏成功的经验,不外乎二点
(~)她了解,尊重百姓的欣赏心理和文化习俗.又谙熟
舞台,注重演出效果.
百姓看戏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H常生活琐屑,平淡,
缺少变化,人们感到单调,乏味,但又无力改变,本我所依从的"快乐原则"长期被压抑,得不到满足.如果人们的渴望
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得到间接的实现,心理压力就能释放
出来,积累起来的消极情感也得以发泄,产生如释重负的愉悦.因此,观众普遍存在着尚奇好异的审美心理,喜欢新鲜,
离奇,曲折的故事.林少鹏熟悉观众的心理,平时看到,听到
比较稀奇,新鲜的故事,都会记录下来.她很少看电视,也不
读别人的作品,担心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缺少新意.充
足的心理准备和素材积累促使她有意识地追求故事情节的
传奇性,她的作品故事情节新鲜,曲折,离奇,舞台冲突尖锐
激烈,引人人胜,带有浓厚的传奇彩.最能体现她创作风
格的是《两国皇后》,《梦中缘》和《巧断母子河》等作品. 可贵的是,林少鹏并不满足于设计耸动视听的故事,她非常
清楚,情感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一部戏如果仅有新鲜,离
奇的故事,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娱乐作用,必须融人深厚,真
诚的情感,才能够吸引,感染,打动观众.因此,她的戏都是
将亲情和爱情融人传奇性的故事情节,最典型的例子是《两国皇后》和《巧断母子河》.《两国皇后》既表现男女之间缠绵,真挚,执着,深沉的男女之爱,也展示了绵长,无私的母
子,母女,父女之情,爱情和亲情交集纠结在一起,产生了感
人至深的表达效果.《巧断母子河》则以母子亲情为主线,
男女爱情为辅线,歌颂了母爱伟大的力量.
为了刻画出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她深入每一个脚,
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写戏时,她力争深入每一个脚的内
心,有意识地把自己当成笔下的人物,感受,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剧中的人物悲痛时,她会流下眼泪;他们愤怒时,她会气得跺脚.记得她写《梦中案》时,有一个情节写包公赈灾回来经过武平县,深夜时分,包公正在房问,突然窗子被推开了,窗外站着一个披头散发,形同鬼魅的女人,她是被县令逼疯的
李凤仙,一桩冤案中的当事人和证人,她以特殊的方式来向包公诉冤.包公快步走到窗前,外面却什么都没有.这时,凤仙已经走过来推开了房门.写到这里,她停下来了,她想,此时,包公会害怕吗?他虽然被百姓神化了,但毕竟还是一
个凡人,按常理应该害怕的.她没有恐怖的经历,想象不
出当时包公的心理状况,就停下来了.当时,他们在龙海的一
个村子演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村子闹瘟疫,死过不少人.那天晚上,她决定一个人睡在戏台.当时,刚刚刮过台风,没有电.整个戏台黑黢黢的,悄无人声,只听得到风声和老鼠的声音.到了晚上十一点,她开始害怕了,赶紧跑到剧团的宿舍,去她.在的陪伴下,她在戏台过了一夜,想象鬼怪出现的场景,汗毛直竖,充分体验了恐怖的感觉.回来后,她就继续写《梦中案》,很快就完成了.这部戏的演出效果也不错,观众很喜欢.由于林少鹏刻意以离奇的情节吸引人,以浓厚的感情打动人,因此,她的戏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舞台效果,这是她的戏大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她非常了解,也尊重百姓的习俗.譬如,戏中不能
写很多人死,如果写到太子,尤其不能让他死,而且还要写他过得很好.结尾也不能太悲伤,应寄托百姓朴素的道德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剧中的人物经受各种波折,苦难之后一
定苦尽甘来,尤其是好人一定要得到好报.
还应该指出的是,她并不是简单地迎合观众,比如,在科
A
A
囵■
福建艺术
诨的穿插上,她有意识地按照剧情的需要去安排,从不脱离剧情随意为之.而且,她不喜欢用非常粗俗,骂人的字眼.有
些戏用骂人的话,甚至是黄段子引人发笑,她很不满,觉得太下流,情感上很排斥.
林少鹏不仅深深懂得观众的欣赏心理,对舞台也是了如
指掌.由于从小看戏,听戏,后来又学戏,演戏,脑子里装了
不少戏,戏中的故事,身段,动作等等都非常熟悉,大量说
白,唱词能够倒背如流,她写戏时就比较容易到感觉.而且,她熟悉舞台调度和演出规律,注重舞台效果,知道脚
怎么上场亮相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哪里要穿插科诨,哪场戏场面冷了一些,观众要不满意了,得赶紧调整,营造比较热闹的气氛.文戏和武戏必须搭配好,还得有几个场子让演员充分展示唱功,以便观众过足戏瘾.根据表情达意的具体需要选择曲调,等等.她常常是一边创作,一边揣测戏台上应该
怎么演,为剧中的脚设计台步,身段,动作和表情.甚至,
每写完一段戏,她都会知道观众的反应.从剧团的老板和演员反馈的情况来看,她的预料基本上是正确的.
很显然,她虽然没有学习戏剧理论,不了解编剧的原则,
方法和技巧,但由于她尊重观众,懂得舞台,实际上已把各种方法和技巧融入了创作之中,并且运用得非常灵活,自如.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她的作品不仅适宜于在庙宇戏台,乡野草台演出,也同样能够在都市剧场上演,她的《两国皇后》和《巧断母子河》都在现代化的大剧场演出过,效果令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