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韩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异同
作者:耿蕊 张璇
来源:《声屏世界》2016年第01期
        摘要: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娱乐节目形式,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然而,它饱含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却让它的流行趋势势不可挡。本文主要探讨的两档真人秀节目为韩国的《Running man》和国内的《奔跑兄弟》,文章中主要对比分析这两档节目的异同点,涵盖节目内容中的嘉宾设置、游戏环节;节目制作中的后期制作和视听效果;以及播出方式、竞技方式和盈利模式等,分析出这两档节目成功的因素,并引申出对我国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启示。
        关键词:中韩 竞技类真人秀 《Running Man》 《奔跑吧兄弟》
        中韩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概况
        韩国作为一个只有5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上却不遗余力,目前已推
出了100多个,很多在亚洲都可算是开山鼻祖。就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而言,《无限挑战》《出发梦之队》《我们小区艺体能》《Running man》等节目是获得口碑收视双丰收的代表作。我国的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起步相对较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为迎合奥运的体育精神,各大电视台开始考虑将娱乐与体育相结合,运用“全民参与”或“全明星参与”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
        “全民参与”以湖南卫视《智勇大冲关》、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为代表,将节目搬到户外的水上乐园,让观众亲自参与到节目的障碍挑战赛中来,挑战成功的选手可以获得奖品。此类节目的看点在于让草根阶级担任节目主体,在真实挑战的情况下制造笑点与看点。但由于节目形式较为单一,参与主体均为没有粉丝体的普通众,时间久了观众会产生审美疲劳,目前此类节目已呈现不温不火的状态,很难再现刚开播时期的火爆状态。
        后来,各家电视台想到可以用明星效应拉动收视,开启了“全明星参与”的模式,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便是其中的成功代表之一。
郑恺和angelababy        《Running man》和《奔跑吧兄弟》相同点
        六男一女的明星阵容。两档节目都打造出了六男一女的明星阵容,《Running man》由刘在石、姜Gary、李光洙、HAHA、池石镇、河东勋和宋智孝担任固定嘉宾,《奔跑吧兄弟》则选择了邓超、郑恺、王宝强、王祖蓝、陈赫、李晨和Angelababy。为了吸引眼球,两档节目中的嘉宾没有各自为阵,而是形成了几档组合。例如《Running man》中姜Gary和宋智孝的“周一情侣”,李光洙、HAHA和池石镇的“背叛者联盟”;《奔跑吧兄弟》中郑恺和Angelabay的“周五情侣”,李晨和陈赫的“晨赫母子”以及王宝强和王祖蓝的“宝蓝兄弟”等。
        丰富多样的游戏环节。两档节目都有一个核心的经典游戏“撕名牌”。游戏设置在一个较为空旷但有一些简单的隐蔽设施的场所中,嘉宾需要保护好在背后贴上的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即“名牌”,同时要想办法撕下对方成员的“名牌”。此外,两档节目中还会设置不一样的小游戏,来丰富和扩充节目内容。例如《Running man》中的跑步接力、知识问答、肢体动作猜题,听外语歌记录并唱出来的比赛;《奔跑吧兄弟》中的指压板奔跑、泳池弹簧座椅、按动作在水中拍照、特定环境下搭档等。
        视听俱佳的后期制作。当前社会下“消费影像要比消费物品更贪婪”,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视听符号的消费。两档节目都运用图像、图画、Flash、表
情等方式,制造出奇妙的视觉效果。嘉宾们的内心活动常常被字幕组以表情、文字和图形等方式,呈现在画面中,在嘉宾脸上添加流泪、开心、愤怒等图片,生动展现嘉宾们的心情,也让观众在看到时忍俊不禁。连续跟拍、同步收音、多机位重复剪辑为观众提供了豪华的视听盛宴。此外,两档节目对音乐音响的运用技巧也基本一致。在《Running man》的一期007特辑中,就大量采用007电影的原版音乐,让节目呈现出007电影的效果;在《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第二期“前世未了情”中,王宝强变身民国“花泽类”从坏人手中救下“杉菜”唐艺昕,这时的背景音乐就用的《流星花园》片头曲《情非得已》。
        “没有剧本的系列剧”。一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前期制作过程中的策划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从一期节目的拍摄地点、环境到嘉宾们要进行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游戏后的奖励与惩罚,都是需要精心策划与模拟排演的。
        不过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真人秀而不是情景剧,就是在于参赛嘉宾们的真实性,作为以特辑形式播出的节目,每期都会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嘉宾们完成。这些任务参赛嘉宾是事先并不知情的,他们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时候,该期节目的主题才渐渐显露出来,嘉宾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冲着体现主题而去的。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遇到挫折与问题的时候,嘉宾
们表现出来的情绪与动作也都是真实反应。可以说,这两档节目看起来都是“没有剧本的系列剧”。
        《Running man》和《奔跑吧兄弟》不同点
        播出方式:全年播出与季度播出。《Running man》从2010年至今每周固定时间播出。《奔跑吧兄弟》则是采用季播方式,2014年的第一季一共12期节目,结束之后直到2015年4月才播出第二季。这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首先,《Running man》选取的七位明星嘉宾中,大多为二三线明星,这使得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节目,并通过节目积累人气;而《奔跑吧兄弟》中大多为人气明星,如Angelababy、邓超,都是时下片约不断的一线明星,分身乏术,倘若长年参加《奔跑吧兄弟》势必会对其他的工作产生影响,不太现实。
        竞技方式:倾向搞笑与侧重取胜。在《Running man》中,游戏和任务并不是在主要位置的,节目中嘉宾们需要将精力放在如何搞笑上面。而在《奔跑吧兄弟》中,嘉宾们关注的重点则是在如何赢得比赛上。例如在《奔跑吧兄弟》2014年11月7日的中韩跑男“撕名牌大战”中,李光洙不时对Angelababy表达爱慕之情,HAHA与邓超进行了舞蹈比拼,刘在石伶牙俐齿吐槽不断,都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比赛中。而中国嘉宾们则很认真地在分析游戏局势,
讨论取胜方法,即使是在名牌被撕进了“监狱”后,中国嘉宾们也显得沉默寡言,与同在“监狱”里却热情十足的韩国嘉宾形成鲜明对比。
        盈利模式:娱乐至上与商业为主。《Running man》为了纯粹的娱乐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化的彩。例如节目中出现的车子品牌、服装商标甚至食品包装上的名称都会做模糊处理。相对而言,《奔跑吧兄弟》的商业气息就浓重很多。微博大号“电视眼”曾在2014年8月4日曝光该节目第一季招商收入,其中大众凌渡轿车独家冠名费1.3亿元,深度植入5000万元,自然植入3000万元,特约6000万元,互动支持4800万元,另有每期产品硬广告植入300万元。第二季伊利安慕希希腊酸奶的冠名费更是高达2.16亿元,植入广告的品牌也增加了特步、马自达、海澜之家等。
        对我国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启示
        创新是节目的活力源泉。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大多集中在室内,形式也多为选秀。近年来获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户外游戏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仅有《奔跑吧兄弟》这一支独苗。而这一档节目也是中国学习、模仿韩国节目的成果,可见目前中国在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上的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中国要想取得突破,首要的就是加强创新,打造出贴有中国标签的
竞技真人秀节目。
        人才是节目的质量保障。《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前五期都是由韩国团队主要负责的,有过制作多年《Running man》节目经验的韩国团队,可以快速地掌控整期节目,也可以熟练运用先进、高清的摄像设备。中国媒体想要再创《奔跑吧兄弟》的佳绩,必须要打造出一支擅长制作此类节目的专业团队,各家卫视可以从以往的节目团队中选出精英人才,也可以几家媒体联合拍摄,让专业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用。同时,还可以资源共享,将先进的拍摄和剪辑设备运用到节目中去,保证节目的整体质量。
        观众是节目的衣食父母。基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性的电视节目的人文化走向,主要体现在观众本位传播观这一观点上。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也要时刻重视观众对节目的重要性,体现以人为本,关注观众的需求,明白观众才是节目的衣食父母。《Running man》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在《寻惠美特辑》中,为了满足女粉丝惠美希望到其家乡拍摄的愿望,节目组设计线索,让嘉宾通过游戏到惠美,让她惊喜不已。在《香港少女的来信特辑》中,来信的香港少女被邀请到现场,让粉丝倍感温馨。
        竞技是节目的不变方向。单纯的娱乐性真人秀,容易被人冠上“肤浅”“浮夸”“炒作”等名号,
但与体育相关的真人秀节目受到的却是一致好评。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对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观众在节目中受到体育精神的感染,会自觉自发地组织体育活动,增强体魄;社会也容易因为这些正能量的节目,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再加上我国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这种娱乐与体育文化融合的模式很值得我国今后的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继续传承。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
        1.颜 敏:《韩国电视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节目特分析》,《新闻窗》,2012(2)。
        2.吴雅琼,唐巧盈,荣章歆:《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策略研究——以西方真实电视起源为视角》,《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3.陈高焕:《中国真人秀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从韩国SBS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得出的启示》,《新闻传播》,2014(1)。
        4.石维丹:《探索〈奔跑吧兄弟〉成功的几个着力点》,《今传媒》,2015(2)。
        5.王永超:《简析〈奔跑吧兄弟〉和〈Running Man〉的异同》,《文教资料》,2014(29)。
        6.李海艳:《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成功因素探析及启示》,《电视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