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在古时是指各交错的纹理,化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二者并联使用,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构成复杂的关系网。意思是治国者需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需观察人文,使天下人都能遵从文明礼仪。西汉以后,文献中开始正式出现文化一词,如刘向在《说苑.指武》一文中讲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不过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主要强调人的教养、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与我们现代所说的文化一词,意义大不相同。
    那么古西方文化是怎样理解文化一词呢?西方人论及文化比我们老祖先要晚的多,但却也科学的多。西方文明最早起源是古希腊文化,英语的文化culture一词便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看来当时的西方人只把文化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努力。但这其实已经无意中从物质层面把握到文化的一部分含义,便是人化的自然,人们通过劳动改造的自然界,便是文化。很显然,古代东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18世纪以后, culture在西方语言中演化成个人的素养、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成就、艺术和学术作品的聚集,并被引申为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到了19世纪下半叶随着人类学、文化学、社会
学等学科的兴起,文化问题才真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是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关于文化的科学”这一章里,第一次对文化作了界定,“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人类学意义看,是由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泰勒对文化的定义其实并不十分的准确,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在论到泰勒的文化定义时说:“这些定义过于宽泛,不仅没有抓住问题的要点,而且也未能确切地反映出文化能够通过学习而在世代间传递、在不同社会间传播这一特征。”但却到达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因为这之前,还没有一个学派的学者敢对文化下定义。而从1871年到1951年便出现了164种对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大约有200多种对文化的定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鲁克洪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对自泰勒以来西方的文化定义现象进行过统计研究,他们从1871年到1951年的164种文化定义中概括了五组类型。到目前为止,他们两位学者,对于文化定义的归纳整理是最全面的。
    描述性定义:这一类型以泰勒的观点为代表。这种定义方法是把文化看作为一个整体,逐一的列举各种文化现象。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深受泰勒的影响。,他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2)
历史性的。这一类型旨在强调文化的社会遗留性及其传统性,认为文化即社会的遗传。注重说明文化的产生、来源以及存在和流传的因素。比方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林顿的定义,“文化是一种社会性的遗产”。 (3)标准性的。这一定义类型强调文化使一种具有特的生活方式,或是具有能动的标准观念及其影响。例如:俄国著名科学家索洛金关于文化的定义则是“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体,包括意识、价值、标准此三者的互动与关联”。美国人类学家威斯勒则把某个社会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称作文化,它包括所有标准化的社会传统行为。部落文化是该部落的人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和传统行为的总和。这些都属于行为标准性的定义(4)心理性的。这一类型的定义认为文化是满足欲求、解决问题和调适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制度。文化是一个调适、学习和选择的过程。比方:福德就认为:“文化是一种学习过程,学习对象包括传统的谋生方式和反应方式,以其有效性而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 斯莫尔认为“文化”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为试图到达他们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文化”包括人类为到达个人或社会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手段。〔5〕结构性的定义。这种定义的特点是把文化现象进行高度的抽象,具体的例子就是克鲁伯本人对文化的定义。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
、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总的来看,各个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融和互补,使人们在理解什么是文化的时候,具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学者从哲学人类学出发,在竭力把文化概念与人的概念、社会概念统一起来,同时又力图指出文化概念的特殊性质。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也出现了文化热。我国学术界的文化概念,大体上沿用了苏联学术界的看法。1982年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辞典》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到了90年代,有学者强调文化的动态过程〔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又把文化归结为“人化”〔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主体的对象化〕和“化人”〔对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主体的超越〕,进一步将文化研究与人的研究合而为一了。
作者也不敢在这本书上给文化作一个定义,毕竟他还不算一个大家,在文化领域的研究也不算太深入。他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我本人觉得还是很科学的。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这很好理解吧,只有经过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才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书中的例子,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按一定规
小金喜善
则加工后的广义上的园林、旅游景观便成为一种文化。其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是为社会所普遍具有和享有的,不是专属个人的。比方说惠安女的传统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那如果整个惠安只有一个女子是穿这样的服饰,那就称不上惠安女独具特的服饰文化了。再次,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也就是说当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集中表达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量,这才算是表达了一种文化。比方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就能较为全面深刻的反映特定时空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这与西方文化重视人对自然的支配,强调外在的物质形式和唯理主义不同。因此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就表达了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特点,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标准。综合这三点,书上有一段总结性的话很重要,大家注意。……这不能算是定义,勉强只能算作者对文化标准的一种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