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迁(xǐ)    梁(jí)    并行不(bèi)    旗蔽空(jīn)
  B.视(kuī)    裸(lòu)    相形见(chū)    欲难填(hè)
  C.端(ní)    俯(kàn)    强不舍(guō)    惊鸿一(piē)
D.如(bì)    喧(xiāo)    搔首蹰(zhí)    怒不可(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B.科学家们称这种行踪鬼秘、忽隐忽现的岛屿为“幽灵岛”。
  C.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能对周围的事物莫不关心。
D.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那歌曲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走在林间,天微暗,行人渐少,____几声鸟鸣,为山林平添了几分寂静。
    ②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端午节挂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他们____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无法对他人的肢体语言予以适当的回应。
  A.偶尔  祛除  既  又      B.偶然  驱除  既  又
  C.偶尔  驱除  因为  所以    D.偶然  祛除  因为  所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啊!壶口高峡,你这黄河的奇迹,华夏大地的骄傲。
  B.丝丝春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春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C.营养学家指出,富含铁的食物很多,如猪肝、大豆、油菜、菠菜……等。
  D.这里树木繁多、葱茏茂密,奇山异石、雄奇美丽,流泉飞瀑、蔚为壮观。
5.下列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艺术的殿堂五彩缤纷,让我们狗界高考毕业生目不暇接。这里有婀娜多姿的舞蹈,灵动飞扬的书法,也有
古朴典雅的雕塑,金碧辉煌的建筑,引人入胜的文学,栩栩如生的戏剧……艺术的领域异常广阔,它的历程和人类历史一样漫长。
  A.目不暇接    B.金碧辉煌    C.引人入胜    D.栩栩如生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A.2014年这所中职学校招收的新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B.学校的模拟超市建好后,条码扫描器与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就多了。
  C.面对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没。
  D.秧歌是一种用锣鼓伴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农村。
7.依次填入下面模线处的句子,恰当的是
    小溪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____;它从石岸上跌落,___;它回旋在穴潭之中,     
    ①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    ②便有了自己不可推测的深沉
    ③便有了自己钢的韵味的声音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舆著作。
    C.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9.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简报的报尾应注明简报发放的范围和印发份数。
    B.证明信要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名义,凭借确凿的证据来出具。
    C.事务性通知在结构上必须采用条款式,在内容上务必把通知事项写清楚。
    D.计划的标题一般由单位、时限、内容和文种构成。
10.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送李副使赴碛西④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要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即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A.诗歌以火山、赤亭起句,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的精神。
B.“岂能”一词故作反问,强调李副使长期驰聘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C.全诗基调慷慨昂扬,尾句更是豪气冲天,但依然掩饰不住难舍的离情。
  D.诗歌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给人以亲切洒脱之感。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
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格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土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
香港行驶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O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港威”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投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1.下列选项,属于新闻背景材料的是
    A.港督府的降旗仪式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
    C.五星红旗在添马舰营区升起    D.英国舰长肋德华·贝尔彻带领士兵占领港岛
1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主要通过对英方告别仪式场景的描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B.写港督乘坐带有皇家标记的“劳斯莱斯”车,是为了表现英方的尊贵与气派。
    C.“英国国旗”与“米字旗”两种说法体现出不同的感情彩。
D.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时间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沧桑历史的感叹。
13.下列对文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注重气氛的营造与渲染。
    B.报道角度新颖,注意刻画细节。
    C.描写现实场景与回顾历史巧妙结合。
    D.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热烈激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体有一整套强大而完备的免疫系统,产生多种多样的淋巴素、免疫球蛋白,用以消灭侵入机体的病菌、病毒,吞噬癌细胞。只要充分地将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调动出来,病魔就无法逞凶。疫苗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生产的。将致病的生物减毒后,注射入人体,让人体将当作假想敌,调动出人体的各种免疫大军同它作战。一旦真的致病生物侵入人体,经过实践训练的免疫大军就能不费吹灰之力,一举聚歼之。在牛身上减了毒的天花病
毒,种到人身上,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学会对付天花病毒,从而制服了天花。我国制成的麻疹减毒病苗,也是将麻疹病毒减毒后制成的。儿童注射了这种疫苗可获得对麻疹的自动性免疫。
    然而,有些疫苗的制造是很困难的,一些至今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还没有研究出预防的疫苗来。而且,需要用大量的牛、羊、兔等牲畜来培养。于是,生物工程师们开始进行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各种疫苗的研制。他们发现,教会机体免疫系统对付病毒等致病生物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包裹在病毒外面的一层蛋白质。只要把与合成这种蛋白质对应的基因搞清楚,并合成这种基因,把这种基因插入细菌体内的生命“天书”中,就能让细菌大量生产价廉质高无副作用的疫苗。
    我国科学家在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将合成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和酵母茵的生命“天书”中,用这两种人菌生产出乙肝疫苗,并迅速投入工业化生产。如今,曾威胁过我国1亿人生命的乙肝,由于我国青少年广泛使用乙肝疫苗,已被征服,不再可能施虐人类了。乙肝疫苗基因工程技术的成功表明,不仅现在的所有疫苗都可以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而且,现行各种疫苗制造方法无法制造的病毒
疫苗,其制造也不再成为难题。更为重要的是,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疫苗非常安全,不会给人类带来危险。
14.第一段中加点的“之”是指
  A.致病的生物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