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吉恩眼里的朱棣文
作者:王 萌
来源:《廉政瞭望》2009年第03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是继赵小兰之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部长的华裔。他的当选被美国华裔视为值得骄傲的精神标杆。在夫人吉恩眼中,丈夫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来自于中国家族传统。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一门十二博士
       
        2001824日,朱棣文和夫人吉恩第一次回江苏太仓老家寻根问祖。吉恩对那次回家经历至今感受颇深:中国人特别喜欢学习,虽然美国人也非常重视学习,但是我丈夫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中国和美国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人们追逐橄榄球明星、篮球明星和摇滚乐歌星等,而在中国,我丈夫成了真正的明星。
        吉恩有一次随朱棣文去西安,她向一个小贩买仿兵马俑纪念品,讨价还价时,她指着丈夫对小贩说: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小贩马上说:那你们不用给钱了……”她感叹,中国的小贩也知道诺贝尔奖,真是不得了!
        出生于英国的吉恩认为,丈夫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来自于他的中国家族传统。1948年朱棣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个学者之家。他的父亲朱汝瑾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后来成为美国3所名校的教授;母亲李静贞从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因此,朱棣文
常说: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众多的家庭中,你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笨蛋。他认为和兄弟们相比,自己逊多了。他在从事物理学研究时,如果三四个月没有重要的新进展,就会感到不安。
        吉恩说:我丈夫一家兄弟3人,朱棣文排行第二。我的公公和婆婆,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他们对3中国人 诺贝尔奖个儿子的期望非常高,这可能是亚洲人的传统,他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培养3个小孩身上了。朱棣文三兄弟都非常成功,他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朱钦文21岁就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
        童年的朱棣文对周边的一切好奇心极大,什么都要动手制作、动脑探索一番。他那间小屋堆满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被拆得面目全非的玩具,积木搭起来的宫殿,检测花园土壤酸碱度的试纸,粗糙的小火箭……小家伙常常着迷地一干就是大半天,他父母常常鼓励他这样做。
        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不光学书本上的东西,还在自己想学的功课上下功夫。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大二的时候,做教授的父亲对他说:你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不许结婚。所以这是非常艰难的一段青年时光,父母在意的
是,你要学知识。
       
        淡定从容获诺贝尔奖
       
        朱棣文曾说:每个好的科学家都有一个情人’——科学研究。
        28岁时,朱棣文便获得了柏克莱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了9年以后,1987年朱棣文转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3年后出任该校物理系主任。而朱棣文的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还要从19971015日凌晨,他接到的一个电话开始。
        吉恩回忆:诺贝尔奖宣布的那天早上,我们是凌晨4点被叫醒的,情况一片混乱,记者扛着摄像机全都涌进我们家里,朱棣文那天早上还要去上课,所以他试图让一切正常进行,于是他就去了课堂,接着开始上课,我就跟着进去坐下来。那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当他走进教室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起立,热烈鼓掌。
        课后,斯坦福大学特意为他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同时,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各方发出的贺信贺电雪片般向他飞来,世界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朱棣文最早发明了一套利用激光冷却捕捉原子的方法。为了取得这个成果,朱棣文足足奋斗了20年!1997年,他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许是出生在美国的原因,朱棣文有着和美国人完全一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他认为,血统的影响是无形的,这跟自己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不管你信不信,我既是一个美国人,也是一个中国人。的确,朱棣文的内心深处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也有东方人的谦虚、含蓄。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获奖本身意味着被推上了公众人物的位置,然而在朱棣文看来拿奖仅仅是一种荣誉而已。简朴随意的朱棣文依旧是一身半新不旧的休闲服、牛仔裤,有的衣服都磨得透亮了还穿着,还是常年骑着他那辆人人皆知的红破自行车去上班。在物理系二楼230号他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随意扔放着他平时工作、研究和生活的用品。一个油漆斑驳的旧柜子,有的抽屉都坏得关不上了,可许多奇妙的发明构想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朱棣文的弟弟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那位朋友开玩笑地问道:你父母是用什么食物喂养出了你们这些天才?事实上,朱棣文平时很少提及自己的研究成就,甚至在父母面前也从不提起。朱棣文的父母后来说:身为父母,儿子荣获诺贝尔奖,当然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替中国人争了光。
        有人问朱棣文如何处理那100万美元的诺贝尔奖金,他幽默地回答道:我们是3人共同得奖,因此,是100万美元分成3份。另外山姆大叔(指美国)又要拿走一半(指纳税),真正剩下来到手中的只有10多万美元而已。接着他又风趣地表示,他要用这些钱还贷款,还想买一辆山地自行车以作锻炼之用。
       
        能源部长也是好大厨
       
        “我打网球赢了他,就赢了爱情。吉恩在牛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来到斯坦福大学,在这里的网球场上遇见了朱棣文,也正是网球使他们结缘。在夫人眼里,二人有两个共
同的爱好,一是物理学,二是运动。
        在吉恩眼里,丈夫朱棣文还是烹饪高手,每逢家人聚会时,朱棣文总会大显身手,亲自下厨,为大家献上一顿丰盛的美餐。父亲称赞他很能干、人缘好,总有一大堆朋友,而且很孝顺。老人家最爱品尝他做的烤鸭和他调制的香槟酒。
        朱棣文认为,之所以喜欢下厨,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动手做一些组合、操作的事情。他说:小时候我很喜欢玩积木,除了建房子外,我跟一般人不一样,会到库房零件,将玩具改装成机器人。朱棣文甚至把实验也称为做饭。他说,动手下厨像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冰箱里剩菜,拿仅有的材料下厨,在有限资源中求变,这种经验、能力,对解决我日后所面临的瓶颈,有很大的助益。朱棣文说,所有男性应以能烹饪为傲,也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下厨。
        朱棣文还喜欢欣赏古典音乐、歌剧、绘画艺术,爱下棋、玩填字游戏、爱读书……而且他每做一件事都兴致勃勃、认真专注,全身心投入。我想我爱上我丈夫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方方面面都如此,每一件他参与的事情他都给予百分之百的热忱。吉恩最近过生日时,朱棣文问她想要什么,夫人说想要重新装修厨房,后来,仅为了新的橱柜灯光朱
棣文就花去了10个小时。
        有一次,他被画家高仁岐表现江南风光的画吸引住了,站在画前看了许久许久,甚至忘记了吃饭。
        而面对中国大学生,朱棣文则说出了如下的建议:要说有什么不足,可能是你们比较恭敬、崇拜权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要敢于怀疑前人,像那个刚进哈佛就对校长说我跟踪了几年您的数据,我发现它们有错的一年级新生那样。人脑不是容器,不是往里填东西,而是要不断问自己:这东西——也许是家长要求的,也许是老师塞给你的——它对我有意义吗?这是我成长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