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
作者/ 罗小军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有记者。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话音未落,现场
爆发出阵阵笑声。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
1.百年梦想。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
2.感恩故土。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警世名句
1.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莫言)
2.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莫言)
★适用主题
成长路上、震撼、铭记、心灵的故土、心愿、那句话、感恩罗曼·罗兰:挫折造就文豪
年轻的罗曼·罗兰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酒会,邂逅了一位美女。这位名叫索菲娅的美女,身着一袭雪白的礼服长裙,气质高贵,谈吐不俗,令罗曼·罗兰眼前一亮。伴着明亮的月光,他们在酒会宽大的露台上攀谈起来。他们从16世纪意大利文艺的复兴谈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又从《马赛曲》谈到了雨果、孟德斯鸠、司汤达和巴尔扎克。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已近午夜,两人都为彼此的投契而兴奋。
有一天罗曼·罗兰终于忍不住内心灼热的情感,向索菲娅吐露了真诚的爱慕之情。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索菲娅居然非常有风度地婉拒了。“我们这一生只能是朋友啊!”索菲娅喃喃地说道。望着索菲娅远去的背影,罗曼·罗兰觉得生命在这一刻已然没有了意义。他整日茶饭不思,学业不继,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好几个月的光景。终于有一天,罗曼·罗兰清醒了,他明白,“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人,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从此,他刻苦攻读,生活的挫折成为了生命的加油站。他从1898年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长达10卷的不朽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正是凭借这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于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素材解读
1.友情之美。爱,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却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罗曼·罗兰用痛彻心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恋爱虽然美好,却断然不是生命的全部;恋爱虽然美好,但又怎么比得上友情那么长久。明白了这
个道理,人生或许会少了许多痛苦与烦恼。
2.战胜挫折。人生路上,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越是遭遇了重大失败与挫折的人,取得的成就往往越大。看来,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挫折面前你能不能获取战胜它的信心与力量。
★警世名句
1.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2.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适用主题
与美同行、战胜自己、超越、清醒、成功、学会爱、境界、友爱罗素:中国将给世界希望
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匠,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就是那个从英国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作文素材)罗素曾经于上个世纪“五四、”运动之后来到中国讲学,并于1922年出版了《中国问题》一书。书中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罗素在这本书中发表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见,让他在当时便获得了“中国问题专家”的美誉。一般来说,通才与专家往往是对立的,正如鲁迅所说,“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但罗素大概可以免于此讥。罗素乐观地预言:“中国人如能对我们的文明扬善弃恶,再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必将取得辉煌成就。”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将会有迅速的发展,完全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的改革者在国力足以自卫时,用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和艺术,那么中国对世界可以说是尽了最恰当的义务,并且在当时那种令人失望的时代里,会带给人类一个全新的希望。他称,正因为这一希望是能够实现的,所以中国人应该受到所有热爱人类的人们的崇敬。
★素材解读
1.智慧之光。所谓的预言,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来自异国的哲学家,百年之前思考的那些问题,留下的那些预言,后来竟然多成了事实。透过那束温暖的目光,我们看了一位哲学巨匠心灵深处的智慧之光。
中国人 诺贝尔奖2.心怀世界。一位学者,他的心里不能仅仅装看自己,还得装看祖国,装着整个人类。罗素百年之前对中国的希望与担忧,折射出的是一种心怀世界的美好情怀。
★警世名句
1.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持不断地工作。(伯兰特·罗素)
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伯兰特·罗素)
★适用主题
胸怀、最关的情感、回首、思考的魅力、生活的方式、致敬、记住川端康成:我没什么可说的
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的一大特。当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些不成不淡的话题,陪客人闲聊。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方才开口:“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对坐。
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也是与众不同。人家记者请他说点什么,他总是以“我没什么可说的”而加以拒绝。等你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来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一言不发在那里长时间枯坐。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女编辑终于耐不住这种沉默,突然“哇”的一声哭起来。川端康成这才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讲演,他居然来了这么一段开场白:“我讨厌讲演,可又被请来了。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将脸展示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瞪起他那双大眼睛开始沉默,惊得听众目瞪口呆。
★素材解读
1.学会思考。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是如此沉默而笨拙。其实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他只是将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上。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人。
2.本自我。生活就像是一个舞台,在不同时候,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与众不同的是,像川端康成这样的大作家,他们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这种本,也不失为他的一种人格魅力。
★警世名句
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川端康成)
★适用主题
做回自己、寻、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最美、也是风景萧伯纳:享誉世界的幽默大师
英国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一生完成了51个剧本。因作品《圣女贞德》的巨大影响,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备受人们的崇敬。即使遇到误解与攻击,他也总是用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解释或回答。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他应邀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停演吧!”观众大吃一惊,用高声的抗议来回答这个人的挑衅。谁知道萧伯纳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着,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出剧本演出吗?”两句话,引起全场一阵响亮的笑声,紧接着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
还有一次,萧伯纳在一家旧书店翻看削价处理的书,看到了自己的一本剧作集,而且该书的扉页下方有他给朋友亲笔书写的“乔治·萧伯纳敬赠”。他当即买下这本书,在题赠下写道“乔治·萧伯纳再次敬赠”,然后将此书又寄回给那位朋友。
萧伯纳视死亡如同叶落归根一样自然。他一直活到94岁,墓碑上风趣地写道:“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都一定会发生的。”
★素材解读
1.宽容之美。成功的人很多,但成功之后能够像萧伯纳这样宽容的人却很少。无论是他礼待挑衅时的那个深深的鞠躬,还是再赠友人作品时的那份雅趣,无不展示了他豁达的胸襟。这种性格,也正是他人格魅力之所在。
2.淡然处世。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时候,你刻意地去重视或是追求,带给你的反而是无尽的烦恼;你淡然地面对一切,美好或许便悄悄地来到了你身边。
★警世名句
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乔治·萧伯纳)
2.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乔治·萧伯纳)
★适用主题
语言的魅力、情趣、态度、面对、微笑、礼节、有一种美、淡然海明威:站着写作的文坛硬汉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这位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六点半,他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为了便于修改,他喜欢用铅笔写作。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一天写7支铅笔!令人惊叹。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
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文章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还得改一遍。他认为,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六个月,修改又花了五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一直没有离开房间。
★素材解壤
1.勤奋追求。成功的途径或许各有不同,但勤奋几乎是成功者共有的特点。一个能够一天写完7支铅笔的人,一个能够连续改稿96小时的作家,会不成功吗?
2.办事严谨。最美的雕塑,往往要经历千雕万刻。同样的道理,最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离不开反复严谨地修改与完善。当我们看到海明威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为此付出的辛苦劳动。
★警世名句
1.人不是因失败而生。你可以摧毁他,但是不能打败他。(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