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的親民黨前黨主席宋楚瑜先生,2006年時訪問北京,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其實可以幫助大家瞭解一下台灣,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教材。本文可以在新華網到,粗體字和其他顏標明的字,為我個人認為的重點,也就是跟台灣情況比較有關的部份。
-----------------------------------------------------------------------------
陈坤给苏大强应援尊敬的顾校长、尊敬的王前校长,中共中央台办陈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安、大家好!听到顾校长刚才的一番赞美之词,套句北京人所说的话:听到之后,忒可心了。
昨天天气预报说可能今天有雷阵雨,但今天到清华大学看到不仅是风和日丽,而且是拨云见日,这不就是大家所期望的两岸雨过天晴、拨云见日,这种期待是大家所共同的。
在今天楚瑜和我们亲民党的大陆访问团特别到清华大学来,是因为明儿个要跟清华大学出身的总书记见面。在明儿个和他见面之前,亲自来目睹执中国科技牛耳的清华大学,看看所谓“半国人才”的摇篮,我们亲民党所有的成员要向在这边的老师和同学致上无限的感佩之意。
刚刚顾校长特别提到,在台湾有两位政党的主席,就是中国国民党的连战主席和楚瑜分别在“五四”的前后来到了大陆,又分别在北大和清华来演讲,这是一项别具深厚意义的安排。因为“五四运动”的德先生、赛先生是中国人自省自强的开始,我们两个人分别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本营来演讲,正代表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炎黄子孙出人头地的共同愿望。
走进清华大学的校园,楚瑜内心有无限的感佩,清华大学在民族的衰败当中立校,在战乱的废墟中重新再生,以科学跟学术来强国雪耻,造就了像先生和许许多多将近三百位以上的副部长的这些党政要员,和众多文、法、商、科技精英,持续推动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清华确实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不只是在北京,同样的清华1955年在台湾复校(註:正是本校阿XD),50多年来,台湾的清华也培养了超过35000位这些精英,他们不但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上扮演一些积极的角,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在台湾称之为矽谷、在大陆称之为硅谷的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註:1970年代起,美國北加州的硅谷興起,當時國民政府仿照美國的模式,成功在新竹建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成為台灣高科技產業興起的基礎。今日,竹科的年產值,大約在400億美金左右(佔全台GDP的10%)。台灣在超過21項電子產品的生產或製造上,是全世界龍的,其中又大部分來自<;竹科>。)
两岸的清华近年来的交流更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成为两岸推动改革发展的人民共同信仰的核心价值。所以不论是在大陆或者是在台湾,清华的校史正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由不而复、否极泰来的民族成长史,也是和解再生迎头赶上的奋斗史。所以,清华这个学校,我们用16个字来形容,叫做“一块招牌,两间店面,殊途同归,自强不息”,这不正是两岸当前的一个缩影吗?
清华大学的经验就是中西合成再生的经验,西方科学务实的态度,跟中华文明的人本精神在清华巧妙结
合。在这边既有像王国维先生、朱自清先生等一流的文学大师,也有像李政道、杨振宁先生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基于20世纪初的惨痛教训,我们彻底地认识了现实,了解世界趋势,彻底自我检讨、彻底地在失败当中学习,兼容并蓄的开始成长,迎头赶上,开始超越。
这是一个从和解、和平到和谐、合作的一个成长过程。我们成长的方法是从消除误解到了解,从了解产生谅解,然后从谅解出方法来化解,由化解再产生可长可久的和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因此成长,而从中到自我定位,重新取得民族的自尊。所以,清华的经验就是全中国人最好的经验。
从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和解不是原则立场的妥协,而是民族再生的一个开始。楚瑜抵达北京的时候讲了一段话,历史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条绳子。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做为,看到前人的教训,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绳子是一种纠缠,让过去的冤孽影响到现代人理性的思考,两岸的历史和未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正考验着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同胞们,能有更大的智慧,让中国人共同处理自己中国人的问题。
我们要读通历史,就应该看清世界的大势,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一系列改变的开端,经济全球化、区域整合化和和平基础化,随之而来的全世界无可抵挡的是要走向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对立和战争逐渐丧失了它绝对性的地位,和平是唯一合理的选择,也是一切成长和繁荣的基础。世界大同已经不只是梦想,而是必然的一个趋势,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我们中国人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两岸自己的问题。
另外,一个全球必须面对的必然趋势,那就是中国的崛起。就在两天之前的5月9日,这期美国新闻周刊News Week以“中国的世纪”来做封面,报道了中国近年来突飞猛进的成就。报道说改革开放的25年以来,中国成功的让超过3亿以上的中国人民脱离了贫穷。而去年美国最大的超市就是沃尔玛,它是对美国贡献有2%GDP的首富公司,在它的6000多个供货商里面,有5000个是来自于中国,占所有供货商的80%。现在美国人学中文的急切程度超过学法文的。以往我们讲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但现在,中国的电影明星却向美国输出,在大陆有张艺谋,在台湾有李安,章子怡更是大家都认识。
所有的数据和事实都说明中国正在快速地崛起。15年以前,美国认为浦东的开发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却是亚洲金融的中心。欧美的经济学者都认为,以这种干劲和快速发展的程度,中国经济的实力在2015年将超过日本,而且在2039年会超越美国,这是了不起的愿景和共同成就。外国人对中国的崛起,是既羡慕又害怕的。其实,外国人所不了解的,中国人一向讲求王道,富国的目的是为了立民。中华民族百年来深受帝国主义之害,所以强盛之后不但不会霸道,之后会更加的谦恭。而会柔以克钢,这才是我们富强之后多向外国人展现中
国人东方文化的特质。全世界都在等待东方这条巨龙能够腾云而起,但两岸的中国人我们准备好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话的一个主题。
现在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繁荣、富足的时候,也是中国人摆脱百年屈辱最关键的时刻,因此,两岸真
正的敌人不是兄弟彼此,而是束缚了中国数百年的落后和贫穷。让中国人挣脱落后和贫穷成为一个“均富”的社会,这才是海峡两岸共同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五十年以前,台湾就认清了贫穷才是发展最根本的障碍,分配不均才是让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创造了台湾经济的奇迹。
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经验系于同时维持“一高两低”,“一高”,就是持续的高经济成长﹔“两低”,就是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同时,要维持稳定的物价水准和充分的就业,最后政府通过税制和教育让穷人有翻身的机会,力求维持较均衡的所得分配,整个的社会和经济不但要使一部分人能够富起来,更要让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富起来。
依照台湾的经验,达成“均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偏向于社会性和教育性。一方面让每一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来攀爬社会的阶梯,而另外一方面知识就是权力。也就是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只要掌握知识,就不会一代一代、世世代代的受穷。举例来说,蒋经国先生在执政台湾16年当中,1972—1988年,台湾每一个国民的所得从482元美金成长到5829元美金,成长了11倍(註:我希望這是給大陸發展的暮鼓晨鐘,現在的10%成長率並不算高,當時台灣的所得成長,遠遠超過今天大陸的進步速度。)。但是最高所得的家庭五分之一和最低的五分之一,当中的差距一直维持在4到5倍以下的水准。(註:台灣的貧富差距幾乎是當時全球最低的地方)现在台湾有21项IT产品居于全球龙头的地位,去年(註:2005年)台湾这个弹丸之地,生产了4500万台的笔记本型電腦,占全世界的71%。即使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有所
起伏,但是台湾每一个人的国民所得一直能够保持在12000元到14000元的水准。(註:台灣今日的人均所得大約是18000美金,大陸大概是2000~2500)
台湾经济的成长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全球布局运营的管理的能力和提高全球的竞争力,因此,近五十年的台湾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陆,能够成功地从贫穷翻身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那就是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尊重制度。在这三个因素当中,资本市场和专业人才只能够提供一时的突破,但制度的改革才能创造一个长远和全面的成长。前任的WTO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秘书长、做过泰国副总理的素帕猜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亚洲各国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贸易,而是制度的竞争,谁能够在制度的改革上做得越快越好,才是真正的赢家。
而在可见的未来,两岸在制度的调整上还有许许多多可以互通、互补的空间。比如说中钢和台湾的产业合作可以作为大陆的参考,股市房市的过热可化解降温,而不是迅速破灭,两岸共同维护的在台湾称之为智慧财产权,大陆称之为知识财产权来保障社会创新的功能,一起融入到国际,都是两岸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科目。
我特别在这边要提到一位先生,就是温世仁先生,这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是一位慈善家。消灭贫穷才是最大的商机。他描写他第一次到祁连山山下黄羊川,那是一个拍古装片都不需要搭背景的地方,但是他带领工程师一起努力,现在已经把黄羊川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会
议中心。他过世一周年的时候,有上万人排队去吊祭。他的事例说明两岸合作就是要能够截长补短,分享经验,相互帮忙。
解决我们对方的内在问题,面对国际的挑战,我们不只是要有医院和学校,更要把医院和学校带到农村去,带到内地去。在台湾所做的一切的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现代化的设备,享有最基本的人权和照顾,这才是真正最贵的待遇。
所以我们要的是基本教育、基本建设和最重要的在台湾称之为“基本班底”,在大陆称之为“骨干力量”,就像清华所培养出的学生一样。
前几天,楚瑜到南京,在夫子庙前面有一位老先生穿过重重的警戒跑到我们团员面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宋先生我们不要打仗”。我们共同要让两岸成为共同的市场、共同繁荣的市场,不需要打仗,是民族的需求,一个和平稳定的中国,是符合世界全球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情。
趋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一条政治的“黑水沟”横在海峡两岸之间,使得双方的交流不能这样顺畅,我们必须从历史来了解这条“黑水沟”的形成,才能搭起和解和合作的桥梁。在历史上,台湾常常被视为“化外之地”,许多福建、广东的人民为了生存冒险来到台湾,那种艰难的过程一般人很难想象。(註:在同治年間(約1870)以前,渡海來台是需要許可證的,這個證不但不好拿,而且拿到證者還不能攜帶家眷,通常人也回不了故鄉。所以這些人多半都在台灣落地生根,後代也就沒回過大陸)在台湾史里面,民间流传
着一条叫渡台悲歌,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劝君莫要过台湾,台湾恰似鬼门关,千万个人去无人转,自生自死谁知难”。而客家人每个人都会唱的“客家本”说,“唐山人过台湾,我要半点钱,唐山人过台湾,身上没有半点钱。”他们每天过的日子就是拿着生姜蘸着醋吃,他们都没有埋怨。这些先辈们能够历经风霜落根台湾,就形成了台湾特有的“台湾意识”。
甲午海战以后,台湾就像一个家道中落,而被卖出去的养女,一个不争气的朝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则把台湾当作殖民地50年。1949年,国民党的部队和家属几百万人撤退到台湾(註: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外省人),楚瑜跟随父亲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这块土地,我们在这块土地上落地生根,努力打拼,自己才深深体会出来“千万个人去无人转,自生自死谁知难”的那个含义。
那种既怀念原乡,又扎根于现在家庭的一种心境。两边都是我们的家,一边有我们的祖先,一边有我们的子孙,没有人会要去争取一边的认同而去放弃另外一边,这就是各位大陆的乡亲,您慢慢去体会。
其实,大多数的台湾人既不否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也信仰着大陆上面来的妈祖和关公,还有更多的神明来自于大陆。但是400年的疏离,100年的隔绝,50年的对抗,尤其是两岸的不同制度让台湾和大陆的隔阂越来越深。
请各位同学、大陆的乡亲不要把“台湾意识”跟“台独”划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人跟地的一种情感(註:請注意,這兩者有非常大的不同,台灣意識是一種熱愛鄉土,熱
愛故鄉的情懷,強調自己是台灣人或者認同台灣這塊土地,並不等於認同台獨。就像我們不會說熱愛山東的人,會想把山東獨立出去一樣)“台独”是要把台湾与中国大陆彻底割裂的一种企图。不可否认,台湾意识曾经被“台独”所操纵,但是这种政治挂帅的手法反而混淆了台湾真正的心声。例如为了“台独”而认同日本人,不仅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