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喜宴》中看同性之恋
2010级新传新闻1高以翔结婚照班江梁艳201018120152
《喜宴》拍摄于1993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传统的中国夫妇在美国为儿子举办婚礼喜宴的故事。台湾青年高伟同在美国跟男朋友赛门同居(两人为同性恋),但却不断受到远在台湾的父母亲电话逼婚。由于成天被逼婚的电话吵得几无宁静之日,赛门和伟同只好想出和租住他房子的大陆女画家威威协定假结婚的主意,以应付父母的逼婚。然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高家父母竟突然亲临美国为他们操办婚礼。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终于婚礼举行了,在大伙强闹洞房的情况之后,伟同跟威威发生了关系,而且令她怀了孕。最终观念传统的父母后来不得不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赛门也同意当威威孩子的干爸爸。
这结局最终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圆满的。但是不得不说,同性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对于同性恋都是能坦然接受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亲人的身上)。用一句话说,虽然我们不是,但是我们可以理解这种感情,跟异性恋一样,同性恋只是喜欢的是同性而已,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只是在于同性不能有彼此共同的孩子。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而关于同性恋也有各种争议(特别是关于环境和基因方面的争议):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变的还是可选择的。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一个学习行为。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同性恋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话,应该可以通过让同性恋者学习异性恋者的性觉醒、性刺激和性行为来改变同性恋取向,但是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声称一定有一种先天的因素使得大部分人们对异性产生性欲。这些因素也在同性恋者身上体现,只是同性恋是其中非典型的例子。
在以前的社会,如果知道谁谁谁是对异性没兴趣,不结婚,周围呢就全是各种异常眼光。所
以我知道的大多是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这是父母为了避免他们遭遇世俗的眼光而安排的,当外人怀疑时,孩子便是他们不是同性恋的证据)。至于幸福不幸福,那肯定是不幸福的了。这种不幸福或者痛苦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两个家庭:他的家庭和他爱人的家庭。他们又各自牵连了另外一个原本有机会得到幸福的人,而他们的孩子也是一个受害者。一直以来我都这样任务,物质上的不满足固然很痛苦,但精神上的折磨却更令人窒息。所以,每一个同性恋者对于社会、家庭对他们的不认可而带来的种种精神折磨更令人痛苦。
记得高中时,有同学就说在西南石油大学里看到两个男生在接吻,而到现在为止,我是还没有在现实中看到同性亲吻的画面,只记得当时心中想到,便觉得有些恶心。而现在在电影上看到,却并没有这种感觉,反倒认为也有一种唯美,可能是摄影师技术比较好吧!犹记得当时一朋友说,“其实有些同性恋者,尤其是女生,她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者,而是因为在和男朋友相处时受到了伤害,以至于不再信任男人,而这时,她的女性朋友给了她安慰,后面便发展成同性恋”。其实在当时我觉得这说法还挺靠谱的,认为有些道理。但是,现在我发现,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只要是爱情,怎么会不受伤害呢?说不难过,不伤心的都是爱的不够。不止爱情这样,亲情友情更是这样。有一句话这样说:“友情这东西,一旦认真了,比爱情还刻骨铭心”。所以呢,真正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都是因为爱情。
在这里,我鼓励同性恋者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如电影《喜宴》中伟同对高妈妈袒露自己是同性恋者时所说:“同性恋者能够在各方面合得来,凑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跟赛门都很珍惜对方,你看我们朋友中所谓的正常夫妻,吵的吵,离的离,有几对能像我跟赛门处的这么好。”伟同和赛门在一起五年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同性恋者虽然多,但是却远远不及异性恋者。作为一个同性恋者,在茫茫人海中到一个自己爱的,而刚好他也爱你的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鼓励所有同性恋者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做到“无惧于社会的压力,不在乎身边是否存在那么多嘲讽的眼光,在自己的生存圈子里往往努力上进,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相信,以后在中国,同性恋会和异性恋一样为社会认同,为社会合法。
《喜宴》传递的另一种意义:那就是勇敢,坦然以及信任。片尾我们知道,高家父母各自都清楚了儿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只是一切都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里慢慢隐没在机场的通道里。让人感动的也在于此,他们的接受,来自于保护这个家庭。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我相信最后他们会理解这些生活在各种压力里,而又不断强迫自己压抑某种情感的孩子,那些痛苦的孩子。
  世上存在着对你不离不弃,包容你的所有过错以及任性,而后仍然一如既往,甚至更多的
爱你的人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你的父母。既然一切的出发点源于爱,那么幸福就是终点。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幸福,对这些已有白发的老人,将会是最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