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2023年第9期
[摘 要]北魏元氏墓志是少数民族拓跋氏文化融合汉文化之后兴起的艺术形式,墓志在内容和书法方面很有特地表达了墓主人的生平、祖先世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北魏《元怿墓志》于20世纪40年代在邙山出土,形制规格高,刊刻精细,字体温雅宽博,气息醇厚高古,现藏于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墓主人元怿身世显赫,是北魏晚期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墓志史学价值较高,为研究北魏书风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胡汉融合;北魏元怿墓志;墓志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9-007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马梦月.胡汉融合视角下浅析元怿墓志铭及墓志书法[J].天工,2023(9):72-74.
马梦月 河南师范大学
胡汉融合视角下浅析元怿墓志铭及墓志书法
作者简介:马梦月(200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
元氏墓志自北魏迁都洛阳后兴起,至宣武、孝明二朝以为常态,其数量伴随时间的流转持续增长,这与北魏的程度密切相关。北魏墓志及墓志书法延续了两汉以来的墓葬风气,尤其是铭文和书法中对儒学的推崇。北魏《元怿墓志》,全称《魏故使持节侍中假黄铖太师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尉公清河文献王墓志铭》,墓志字体为楷体,镌刻精美,虚和高穆,开隋唐书法之先河。十分有趣的是,笔者在探究《元怿墓志》中有关儒释道思想传入的墓志铭时,发觉元怿本人或是朝代政治使然,铭文中塑造的清河文献王完全是一位儒家大臣,并未出现其他北魏王室墓志中的尚武情节,明显,与粗犷强悍的鲜卑民风迥然不同。苑冉图片
一、胡汉融合视角下浅析《元怿墓志》铭文(一)“年方龆龀,便学通诸经”从这一句不难看出,此时文化修养已成为重要标准。北魏众多的墓志材料中,渲染宗室对儒学的矢志不渝的形容已经不胜枚举。对于拓跋鲜卑族而言,在建立政权后,他们急需将经济资本快速转化为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统治集团致力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占领舆论和思想高地,儒家经典无疑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基本教材,也是北魏王朝获得汉族认同的好帮手。史料记载,北魏的开创者道武帝在挺进中原时,便确立了“以经术为先”的基本国策和以儒家经典治国的纲领,并于北魏天兴四年命乐师入学习舞,释奠于先圣先师。儒家经典治国纲领的地位就此确立,北魏宗室及大臣以钻研儒学为傲,他们充满学习兴趣,这与当时统治者的引导有密切联系,《魏书·高祖纪下》有这样的记载:“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二)“文华绮赡,下笔成章,升高睹物,在兴而作”北魏孝文帝亲政以后崇尚江左风流,宗室一般喜好宴饮、注重社交,在赏月品茗、觥筹交错间吟诗作赋、抒怀胸臆,有着恣意洒脱的生活格调和精神气质。值得注意的是,北魏宗室在这类活动中以平等身份与汉人相处,这对鲜卑民族的文化角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元怿经常与儒士进行学术交往,组织学术文化沙龙,招揽大量士族墨客,且与汉族僚佐、宾友关系密切,而且元怿府邸也是名重一时的学术交流中心。《洛阳伽蓝记》记载:“怿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辏。……至于清晨明景,骋望南台,珍羞具设,琴笙并奏,芳醴盈罍,嘉宾满席,使梁王愧兔园之游,陈思惭雀台之燕。”
(三)“高祖晏驾,居丧过礼,泣血三年,几于灭性”北魏前期的丧制仍沿袭旧俗,冯太后去世是北魏洛阳时期丧礼的开端。孝文帝借冯太后的丧礼改旧俗、立新规,提出“营山陵”和“服三年丧”的问题,三临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孝文帝对冯太后的丧礼十分重视,这为摒弃旧俗、推广新规打开了极佳的局面,之后关于终丧和丧服上的一系列制度基本上被北朝以至隋唐所继承。孝文帝运用强大的舆论弘扬礼德,将丧葬文化以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在强行矫正鲜卑贵壮贱老、轻视伦理纲常的旧习方面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
72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艺苑杂谈
有学者就《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一书进行粗略
统计,已出土的北魏墓志含有“孝”字的有数十例,
且根据可考墓志,有地区甚至以“孝”命名,足以体
现北魏对“孝”的重视程度。
(四)“世宗之在东宫,特加友异,每与王谈玄剖义,
日晏忘疲”
玄学兴起于魏晋时期的洛阳,魏晋玄学融合了儒、
道学说,又称新道学。这是一场纯哲学的思考,知识
分子将目光转向自我,重新认识个体和自然。玄学初
期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初指现实政治语境下的名实之
辩,是任何一个飓速发展的社会都不可避免的思想走
向。后经正始名士王强、何晏等人改造,引入老庄道
家思想,逐渐延伸到自然、名教之争,产生了抽象思
辨的味道。实际上,北魏皇族接受玄学甚早,《魏书·显
祖纪》记载:“显祖即位,敦信尤深,览诸经论,好老庄。每引诸沙门及能谈玄之士,与论理要……高祖践位……览习玄籍。”皇帝既好玄学,自上而下地影响着各个阶级,宗室臣必然起效仿。由平城迁至洛阳后,北魏宗室对玄学的热爱更加高涨,社会各阶层习玄学之风蔚然大观,擅玄谈者比比皆是。
(五)“温恭淑慎,动合规矩。言为世则,行成师表”
北魏儒学的发展,在孝文帝拔跋宏时达到高峰。儒家格外重视“礼”对人的约束,礼学的精进程度是衡量宗室儒学水平的又一个标尺。“礼”上升至社会高度便要与“法”结合,囊括了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在政治方面,北魏王朝的礼制规范了君臣之间的联系,强调君主的威严,保障了政治制度的稳定和顺利运转。这不仅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客观需要,也是拓跋族由平等无别的血亲氏族演变为宗法制大家庭的内在要求。
北魏宗室显然没有受到南朝上族安富尊荣、重文轻武习气的熏染。统计显示,北魏宗室更擅长国家政治管理工作,此时宗室控制中央到地方30%的实权要职。
以上《元怿墓志》铭文中直接宣扬了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忠”“德”“孝”“信”“正直”“自强不息”等道德思想。北魏元氏墓志大都布局严密、界格方严,书写多方直严谨,镌刻刻板严整、富有秩序,这些都与其志文思想相一致。
二、胡汉融合视角下浅析《元怿墓志》书法
从书法艺术来看,《元怿墓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北魏《元怿墓志》所表现出的并不只有切锋凌厉、古朴醇厚,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字体逐渐雅致起来,笔画更婉转。而典雅秀丽正好是北魏众多元氏墓志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特征。北魏前期墓志的那种锋利奇崛、棱角分明的字形特征逐渐被清丽舒朗的风格代替。后期结体方正平稳,用笔由方转圆,书体秀丽、平和、雅致。另外魏碑的书写也有古朴稚拙、天真自然者,不为一般法则所囿。恰如康有为所说,“笔法跳跃,结构天成,兴趣酣足”。《元怿墓志》书法既有南派书法秀逸多姿的逸致,又有北派书法雄强丰美的魄力。
界格方严、结体紧峻是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的主要特征。在具体的刻石作品中,一般都是经过认真的
排列设计,在框定的格式中书写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个时期的石刻排版更加清晰规整,在方寸规矩中协调节奏。而且,众多墓志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都与众不同。这些墓志结体平正而又活泼,用笔各具特,足可师法。在讲究章法布局设计严谨、字形考究的同时,按照字数和句读进行排布,产生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在无数的试错中形成独特的排版模式,使其观感结体谨严、魄力雄强。这种格式、章法主要强调体势,每个字的造型通过上下左右呼应配合、结体谨严建立平衡协调的关系,各种造型元素在这样的形制界格中产生动静平衡的视觉效果。起笔处时见露锋,神情外耀,锋颖意趣随处可见,点画收笔处不做重按。行笔动作爽利,却又提按有度,体现了温雅的节奏。以中锋行笔为主、侧锋行笔为辅,通过臂、肘的协调,将全身力量贯注毫端,充分展现了魏书“万毫齐力”的气魄,是南北书风相互融合的史证。
对方正典雅的追求同样是北魏书法的内在审美观念。自西汉独尊儒学之后,儒家文化的正统思想和崇尚方正典雅的美学观念日益彰显。由于北魏推崇儒学, 重视礼仪,方正典雅的儒家规范成为时人的普遍追求,
《元怿墓志》局部
7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工|2023年第9期
“雅”“方”“正”等字眼频见于史书。这也体现在墓志铭文中,“生而雅有奇表,文皇特所钟爱”(《元怿墓志》
)。而此时的元氏墓志在用笔上方圆兼施、骨肉均匀,字形结体端正而典雅,富有秀丽优雅的艺术视觉美感。
在这个时期,南北书法的交流也促进了北魏书法的雅化,改变着北魏墓志书风的书法形态。太和至景明年间,迁都洛阳伊始,魏碑用笔以方笔为主,法度森严,略取侧势,中敛外放,书体雄强厚重,端方峻整,极具阳刚之美。康有为所说“气象浑穆,魄力雄强,点画峻厚”是魏碑的主要风格。而北魏太和改制后出现的第一方墓志《元桢墓志》既无隶体法则,又没有唐人的间架习气,以成熟的楷法出现,成为典型的流行于洛阳邙山的墓志书法风格,被后人称为“洛阳体”。在北魏后期,“洛阳体”已经蔚然成风,各地碑志、造像记上的楷书,都与元氏墓志的楷书同调。由此可见,以元氏墓志书风形成的“洛阳体”在北魏境内广为流行,是洛阳时期铭刻石书的主流形态。
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上乘秦汉,下启隋唐,“隶楷错变,无体不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价值,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元怿墓志》铭文书法镌刻公正精妙、方正典雅、刚劲挺拔,收笔时由左往右渐趋斜势,这样一种倾斜而不倒的结体体势整体看来有一种险峻之态,书法兼具隶楷。
三、结束语
北魏洛阳时期的墓志艺术普遍存在拓跋鲜卑族的旧俗传统与汉文化的学术新风,是中原文化强大生命力
的真实写照。北魏元氏墓志兼顾了鲜卑族血液中的古朴粗犷和河洛文化中的大气典雅,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独特艺术面貌。从《元怿墓志》中我们看到,宗室有着包罗万象的文化情趣,河洛这片沃土已先后哺育众多学派——儒家、道家、佛家以及玄学和理学。就墓志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来看,既有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踏实进取,又有江左名士的率真性情、超然洒脱;既有草原文化的粗犷雄浑,又有人文宗教的婉约细腻。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中古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而北魏洛阳时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为这种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北魏政治集团的丰功伟绩同样不容忽视。彼时国家政权的控制者并未对其他文化支脉有任何潜意识的偏见与歧视,这使得整个王朝以兼容并包的开阔胸怀容纳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之北魏朝廷选用通达事理的文教政策,这是少数民族多元化知识格局的又一个基础保障。
墓志铭文及书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南北交融、积极交流的北魏王朝,北魏作为彼时亚洲的重要政权,其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统治的疆域。鲜卑族的游牧民族属性,造就了其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使得北魏成为各种文化交融的熔炉。汉文化、鲜卑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都在这里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北魏独特的多元文化。北魏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种文化交流,既有碰撞和冲突,也有融合和创新。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文化的交流和包容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芳.燕赵地区北魏墓志书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2.
[2]陆嘉磊.三教视野下的北魏石刻书法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22.
[3]刘杰.北魏元氏墓志艺术特点及其儒道思想的体现:兼谈对我楷书创作的启发[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2.
[4]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冉令江.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北朝艺术风格演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0.
[6]徐家乐.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7]陈思思.洛阳地区元氏墓志所见文化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3(3):18-20.
[8]王炳学.北魏邙山元氏皇家墓志的书史意义[J].中国书法,2016(12):102-105.
[9]喻兰.北魏洛阳元氏墓志及其书法艺术[J].书法世界,2003(4):12-14.
[10]李磊.北魏民族融合中的江南认同[J].人民论坛,2022(5):126-128.
[11]孙强.“虚和高穆,新体异态”的《元怿墓志》[J].中国书法,2019(18):200-208.
[12]刘连香.洛阳北魏墓葬的“太和之风”与民族文化交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69-80.
[13]刘军.论北魏迁洛宗室的知识素养与文化价值取向:以洛阳邙山墓志为中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84-190.
[14]徐家乐.北魏洛阳元氏墓志书法中的儒家思想探微[J].大众文艺,2019(2):239-240.
[15]顾涛.从洛阳出土墓志看北魏书法的内在审美观念[J].史学月刊,2011(8):125-128.
7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