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兵,男,19659月出生,现任武警某部团政治委员。丁晓兵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失去右臂,战后,他拒绝了许多单位提供的要职和优厚待遇,选择留在了部队。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他曾经感动中国。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杜志国杜淳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以中国兵为题宣扬他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中国心。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他是独臂英雄,更是一位常人;他是一名党员干部,更是一名党的形象代言人。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就
是这样在抗洪一线表现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二十多年来,丁晓兵先后任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虽然失去了右臂,但经过刻苦训练,他的射击、单杠、越野等军事训练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打背包的速度全连第一。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此外,他结合工作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有105条被上级肯定和推广,在部队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7月,他作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受到了总书记的接见。2006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签署命令,授予丁晓兵同志保持英雄本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黄舸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小黄革虽已18岁却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以羸弱之驱一直与病魔作斗争8年之久,并与父亲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环游全国。黄舸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当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黄舸不顾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没有钱,父亲就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黄舸。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和坐的能力,所以父亲每天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座椅,再用绳子仔细地“固定”,才能保证他不会滑落下来。
  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华益慰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全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自觉以华益慰同志为榜样,为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8月12日,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平凡而高尚的一生,享年73岁。老军医华益慰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退休后,华益慰不为地方医院的高薪聘请所动,被返聘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专家组,仍
像以前那样出门诊、查房、做手术。手术有时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年事已高的华益慰常常是大汗淋漓,体力不支。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高凳子,实在撑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为病人做手术。
  他在不遗余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自己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去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患有颈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压。
病重期间,总书记亲自看望、慰问了华益慰,对他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体解剖,贡献给医疗事业,不留骨灰。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孔祥瑞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孔祥瑞,男,52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操作一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
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叶笃正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叶笃正,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2月出生于天津。
  1948年,叶笃正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元的工作,当时,美国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美元左右,可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很快就回了国。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2006年1月9日,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叶笃正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工作8个小时,可是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季羡林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
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出身于农民家庭,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006年8月6日,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看望了季羡林先生,并对他95周岁生日表示祝贺。此前,温总理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两次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老。
2006感动中国人物介绍:霍英东
www.sina 2007年02月28日17:27 央视《感动中国》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全
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霍英东,一生“为善莫问回报”,他生前热爱运动,热心公益,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受过他的财政资助,行善多年至今捐献逾百亿元,“大慈善家”善心尽显,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