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共计16个城市。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该区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根据中科院发布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综合排名评价显示,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名列一、五、六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三角占了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
长三角地区包括哪些城市长三角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以全国1/5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5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4的财政收入和进出口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是造就长三角辉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长三角是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由位于我国东部,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5.8%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入海口的周边地区,其家族成员: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杭州
、宁波、泰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
同时,在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区域的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产床。长三角区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经公元4~6
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同时,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杭州、湖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从此拉开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
然而长三角区域江、浙、沪三部分分属三个独立的省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该地区分别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上海模式”等不同的经济格局,其中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国营龙头老大”。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各地各级政府确立新的发展模式,谋求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这必将促进苏浙沪三地范围内资源要素得到充分和合理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及国际资源要素、市场,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形成长三角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提高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看到,政府经济行政行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开放使得江、浙、沪根据自己的特,各自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正是由于此,
三省市政府对各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偏爱有加,对自己区域形成的产业结构也是衷心耿耿、不愿释怀。到目前为止,江、浙、沪三地的分工与合作仍然相对封闭,甚至有所排斥。
在中国加入WTO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江、浙、沪三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合作不断增多。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公认程度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如何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经济格局,及时调整自己的职能,改变自身的行政理念,完善自身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在长三角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人口密集、面积狭小,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开放的对外环境又使得这一地区已有的优势面临冲击。此外,发展中地区要同时面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双重夹击。这种夹击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与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与工业化进程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酸雨多发区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区域,随着该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不仅仅成为高层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平民百姓普遍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区域间竞争日益加剧,区域内耗也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