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丰富表情全新体验互动珠江水系
广州展览展示
一、项目背景:
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珠江呈枝状蜿蜒流过广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沿江发展的城市景观。
进入2000年,按照“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战略,广州城市形态的演进展现出崭新的形态。
新规划区(白云新城核心区)位于原广州白云机场区域范围。原机场跑道将规划成为核心区的中央绿带空间。城建规划展览中心将被规划在已经完工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面的B06号地块
上。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处于上述的南北走向宽广的绿化带空间中的中心位置。在它的东、西两侧是规划中及已建成的建筑体,绿带空间的中心将设置市民广场,其整体绿带空间被分成两个区域,由此而产生出带状空间比例的丰富性。
二、设计理念构思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城市。岭南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广州城市的文化内涵。岭南文化主要以古越族文化为原点,融合中原文化与从海洋进来的东亚文化、欧美文化后形成的,它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混合体。岭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性对广州的城市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古到今,沧海桑田,广州城市形态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演进:
西城东郭,体现宗族礼制的南越国都城;
坐北朝南,体现皇权礼制的隋唐南汉时期的广州城市空间;
三城并立,以统一水道街市为特征的宋代广州城市空间;
山水相伴的明清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以多元拼贴为基本特征的广州近代城市总体空间;
但无论什么年代,广州人的生活都与越秀山,白云山息息相关,都与珠江密切相融。
图1:低点效果图
三、建筑概念及造型设计
1.建筑物作为“中性空间”
设置与区域城市设计相和谐的长方盒建筑,在此提出 “中性空间”的概念。
它对于外部的观察者来说或许是一个陌生的、神秘的,当进入其长方盒建筑,才能感知和体验其内部空间和内部世界。
按照中国古代学者老子的思想:“财富存在于简单和细致之中”,我们用最冼练的建筑语言表
达最多样化的内涵。
这个普通的形状应具备让人们想象的自由,并令人们因这个形状的寓意而激奋。
这个长方盒作为容器,反照出了城市空间的标志性和和谐性。
2. 长方盒建筑的外表层
“中性空间”长方盒,将由以“广州珠江水网”为主题的不锈钢金属织网组成,同时也构成了外表层网与建筑物之间的一个“内和外”的空间体,创建了参观者进入展览空间的过渡空间。
参观者在这个过渡空间中透过上述的“水网”看到室外景,享受白云山山景以及绿带空间的自然风光的能量,而其外表层的“水网”重点突出和感受广州建设与珠江水系(水网)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这种“安静”成了参观展览的准备过程,另一方面在高度集中精力的参观过程,又可以走出传统的封闭式展览空间,来到设在这个缓冲区中的各层视觉平台(城市窗口),通过网状的开放式网孔,眺望白云山自然景以及呼吸整体绿带空间“绿的肺”带来的新鲜空气。
这个所谓的“0界面层”也将成为时代建筑发展方向之一的多媒体载体,借助信息要素,如:时间,光线和视角等产生出信息交流变换效应。
金属网外壳白天光效果的反光和折射的程度和变化由光方向的角度决定,不同的自然光(早上,傍晚)引发立面的彩变化,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外观不断的变换。这个可变的印象能够通过不同的观察者及不同的视角而加强。
3. “外”与“内”的转换
在日渐冥的傍晚和来自长方体建筑内部的人工照明,使得其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经历了一个形体的变化。外表层慢慢地消失在背景中,而其建筑内部世界以及上述的室外视觉平台展示出来——“开启的盒子”。
建筑物外壳作为投影和LED-墙的多媒体载体应用投影技术既能够从外面也能够从里面投影到外表层网上。取得丰富的信息形态变化。此外,LED-技术被编入到这个外边层网织物中,借助其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展示出可变的图画。
图2:鸟瞰图
四、建筑空间构成
1. 建筑空间构成遵从城市的发展表象,借助其内涵如巷子、广场结构和临街店面来塑造城市空间。
建筑空间由七个层面组合构成,形成一个循环的和充满生机的空间系统。
01层 → 参观者 → 互动
02层 → 展品 → 互动
03层 → 布展方式 → 展示
04层 → 建筑主体 →机体
05层 → 建筑物外壳 → 外膜(建筑”表皮”)
06层 → 室外视觉平台 → 城市窗口
07层 → 城市廊道 → 城市缩影
2. “城市廊道”
嵌入在整个建筑体的通道构成相对于建筑结构的城市廊道和空中桥梁。这些自由空间不仅仅作为交通通道,而且首先包含展览、交流、讨论和休闲等功能。
建筑楼A、B1、B2和C之间构成了所谓的“负空间”,其营造出本案规划展览中心的中心主题空间。空间组织结构遵从“房中的城市”的原则,并和建筑物的外壳一起组成了一个内部区域中的外部区域。
这个具有城市规划理念的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将获得“绿的填充”,并且把白云山与绿空间带的新鲜空气带到建筑物内部。
这个“城市廊道”既是参观者的共享开放空间,一个中心交通连续空间,也是一个互动式、体验式的未来展示的公共空间。
在南-北方向上设置一个方向相反的楼梯形式的主通道,结合各层连桥构成循环参观路线,构成了布展概念的“时空隧道”。在这个“时空隧道”中结合三维展品及信息墙形成新颖的展览中心,而其回廊从这里开始亦在此结束,产生出一个不断的连环系统。
图3:室内效果图
五、建筑功能分区
A楼:
重点用于可变换性展览展示,设置单独出入口,经营管理模式可考虑分层或整幢楼展览空间出租等。它将提供世界展览组织定期互换主题展的定点空间。
共5层楼及屋顶室外展览平台;巡展与多功能可变换展览;会议区;咖啡厅。
B楼:
分为B1和B2,以固定展览为主,部分为可变换展览,如专业主题展览;
共5层楼;首层的广州城的主模型展览厅;固定展览层与专业主题展览;影视厅设单独出入口- 书店及礼品店。
C楼:
为档案馆,包括城市规划公示、图书馆以及中心管理等。
共9层楼;展品出入区,包括检疫区、模型维修、档案保护以及主要档案库房等;图书馆和档案查阅市民服务区;办公、管理、保安用房;科研工作室,展览组织工作室等;原件及特殊展览、贵宾/内宾- 工作人员食堂。
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依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由三个独立体建筑(A、B、C)组成。三个建筑部分之间将由“时空隧道”(城市廊道连接,满足空间使用功能可分可合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多种可能性的要求。营造出一个带有所有城市功能和质量的城市规划式建筑空间。
六、结语
我们需要:一座能“说话”的,充满活力的建筑;一座拥有丰富表情,能与人互动的建筑;一座能给人以全新体验的建筑;一座能诠释活力广州的梦幻建筑。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41185 平方米;建筑面积:61703平方米(其中地上:50573平方米,地下:11130平方米);建筑高度:34米;建筑密度:24%;容积率:1.5;绿地率:27%。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