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6期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Vol 26No 62010年6月
Jo urna l of J ilin Teache rs Instit ute of Engi nee ri ng and Technol ogy
Jun 2010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晏
亮(),女,湖北罗田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以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解读
!雷
雨中周朴园形象
晏亮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出发,寻曹禺的悲剧创作与其契合之处,从而全面展现挣扎在
人性与现实之间的周朴园的完整形象。[关键词]雷雨;周朴园;亚里士多德;净化说[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42(2010)06003103
T he In terpr eta ti on of the I m age of Zhou P uyuan i n Thunder storm
based on A r istotle s "P ur ifi ca tion"
YAN L iang
(C olle ge o f Libera l Ar ts ,HubeiN or m a l Uni ver sity ,Huangs h iHubei 435002,Chi na )
Ab stract :Starting fro m A ristotl e s "Purificati on Sa i d",t h is paper atte mpts to fi nd t he co nsili
ence of Caoy u s tragedy creatio n w ith hi m ,i n or der to f u lly sho w t he co mplete fig ure of Zho u P
uy uan ,who struggle bet ween hu man ity and rea lity .K ey w ord s :Thunderstor m ;Zhou Puy uan ;Ar i stotle ;Purificatio n Said
1933年,当中国现代话剧正酝酿和寻新的突
破时,曹禺创作出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轰动剧坛。!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地位,而且是中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与同时期的戏剧相比,曹禺戏剧的特别之处,是注意塑造人物,精心安排戏剧场面,讲求台词口语化和文学化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他把西方悲剧观念有选择、有改造地引进本土,提高了戏剧表达生活的范围和能力。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开创之功。!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说的开端,他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净化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本文试以!雷雨中周朴园的悲剧性人生为例,寻求曹禺在悲剧创作上与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的契合之处。
!雷雨作为一出悲剧牵动我们,不仅仅是为侍萍、繁漪、四凤、周冲这些不幸的生命感叹命运的不公,更让人感悲叹惋的是曹禺通过这出戏展示出的人性悲剧。周朴园作为!雷雨中最具有完整意义的第一主角,为我们展现了最淋漓尽致的人性挣扎。
周冬雨的照片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对侍萍的感情上。
周朴园是爱当年的侍萍的,他们是真心相爱的,而并不像有人所认为的那样,周朴园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纨绔子弟玩弄女性的不道德行为。一个留过洋,受过包括爱情至上主义等西欧教育,受过西方文明的熏染,接受过现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洗礼,同时拥有不少财富的热血青年,爱上另外一个年轻美丽、知书达礼但是门第差距巨大的女性是完全可能的。他们公开同居三年,并且生下两个孩子。可见,他们是有真爱的因素存在的。从第二幕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已经过了三十年,搬了几次家,但是在显赫的地方仍然挂着侍萍的照片,仍然保留着侍萍从前喜欢的家具和摆设。连侍萍当年生孩子不敢吹风要关窗这个习惯都保存下来了。好几次繁漪说热,要开窗,仆人就说,老爷说过不让开。我们再看第四幕开始时,周朴园疲倦地放下文件后,无意中又望见侍萍相片,拿起,带上眼镜看,一个又字,说明他已经不止一次地看了。之后又有两次周朴园端详侍萍照片的描写,以至被繁漪发
:20100111:198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6月
现并对照片进行了一番议论,并且当着繁漪的面又把照片拿起来,为的是后天搬家,我怕掉了。从以上场景我们不难看出,周朴园对侍萍是有真情的。关于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实的,曹禺也曾经说过,绝对是真实的。
但是,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绝对不是不掺一点杂质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甚至有些不堪一击。为了
迎娶一位门第相当的有钱人家的女儿,侍萍在腊月三十晚上被赶出家门。当三十年后他们重新意外见面时,他不是惊喜而是惊恐,先是试探侍萍是否知道三十年前的事情,认出侍萍后,又情不自禁地严厉责问:谁指使你来的?他担心被鲁贵知情对自己不利,甚至不惜用金钱以补偿的名义来收买侍萍。虽然,此时的周朴园已经是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商场如战场,经历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之后,他有这种本能反应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周朴园自私、虚伪的一面。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当初为了自己的事业前程、家族影响抛弃了侍萍,并不表明他就没有对侍萍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三十年过去了,他依然保存着对侍萍的全部回忆,原封不动地保持着侍萍房间里的摆设。诚然,周朴园在下人和子女面前把侍萍的形象虚拟为一个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形象是出于他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掩盖自己罪恶过去的需要,但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道出了他的些许真情。但是资本家发家过程中心狠手辣的本性特质,决定了当个人情感和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屈从于后者。
人之为人,必有其共同的基本需求,何况周朴园作为一个人的人性中的有些东西并未完全泯灭。他的最初的背弃使他永远地丧失了爱情。与侍萍的美丽爱情再不可能在现实中复活,包括在他的后两任妻子身上。他的先入为主使他娶回家的阔小抑郁而死,第二任妻子繁漪在他的压制下越发阴鸷和神经质,两人基本上没有夫妻之情。周朴园完全陷入了感情的荒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人念经吃素,静静
地长久地凝视着侍萍的照片,用思念和忏悔支撑他孤独的灵魂。特别是当雷雨过后,家人或死或疯或出走,只剩下周朴园独自一人,他陷入了难以名状的忧郁痛苦之中,最后只好求助于圣经,以求得内心的沉静。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对悲剧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从这个定义中,后人总结出了著名的净化说。亚里士多德强调文学的宣泄作用,所谓宣泄就是通过宣泄心中的怜悯和恐惧感情达到净化心灵或净化偶然事件。悲剧展示的目的是产生怜悯和恐惧,能够引起读者怜悯和同情的事就是美丽的事物过早消逝、善良的人遭遇不幸、有情却被无情冷遇,这些往往令人感同身受。这也是悲剧能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原因。另外,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悲剧的道德教育作用,悲剧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正是实现这一作用的有力手段。他认为,引起怜悯和恐惧,是悲剧独特的快感,这是一种包含痛感的快感,是无害的快感。它使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净化,产生好的影响和作用,使人身心健康,达到伦理教育的目的。他同时又认为,人所具有的怜悯和恐惧应该保持适度,从而有益于人的身心和道德修养。而适度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是由习惯养成的,把过强或过弱的感情转变为适度的感情,就是要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悲剧的净化作用就是帮助观众养成这种习惯,从而充分发挥审美欣赏对于人的有益的一面,即通过充满快感的审美获得知识,使悲剧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水准。一方面,曹禺憎恨人中一些冥顽不灵的自命为#人的这一类
动物。他们偏若充耳不闻,不肯听旷野里那伟大的凄厉的唤声。他们闭着眼,情感做地穴里的鼹鼠,避开阳光,鸵鸟似地把头插在愚蠢里。另一方面,曹禺怀有对人类的悲悯感,认为他们都是无辜的可怜的生物,都是值得同情悲悯的。
在历来的评论中,周朴园都是罪恶的制造者,一个虚伪、冷酷的资产阶级形象。然而,仔细揣摩他对侍萍的感情,我们不难发现这不是完整的周朴园的形象。从道德上讲,他原本并没有什么缺失。他与侍萍纯真的爱情有了结晶,他被家庭逼迫着另娶她人,这些都是封建家庭所造下的罪恶,周朴园也是封建门第观念的受害者之一。并且从传统的因果报应来看,他也遭受了最无情的惩罚。他以抛弃侍萍为代价换来了阔小繁漪,他以不少工人的性命为代价换来了一个貌似富贵和谐的有几个生命在其中跳动的周公馆。他想要控制这些生命,并且永远地维系天下太平的局面,但是每一个生命都在怨恨他、反抗他,他们扭动着互相撕咬着,周公馆终于无法承受轰然坍塌。周朴园也随之失去了一切。故事的结
%
32
%
:
第26卷第6期晏亮:以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解读!雷雨中周朴园形象
尾,定格在一个幽冷的教堂里,已近风烛残年的周朴园在弥撒和风琴声中,孤独地读着!圣经。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灾难最后的承受者。
在叔本华看来,自杀不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因为对生命意志否定的实质在于拒绝享乐,忍受痛苦,而自杀则是对痛苦和不幸的逃避。当人物走进宗教,斋戒绝食,忏悔人生,欣然接受痛苦和屈辱,拒绝快乐甚至有意使自己不愉快,这才真正达到意志的否定。在!雷雨中,那些悲悯的人物如周萍、四凤等都选择了坟墓,只有周朴园最后活了下来。对周朴园来说,死是容易的,并且是真正不负责的,他敢于绝望地生存下来,承担自己的宿命,勇敢地洗刷自己的罪孽,这才是真正大无畏的壮举,也是最让读者心灵震撼的地方,并且直接导致了读者对他由憎恨转向同情。
曹禺不是哲学家,然而,透过!雷雨,我们却看到了哲人的思辨,这种思辨表达了曹禺对现代生存状态下的现代人的深刻认识和沉思。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使现代人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它包含了各种剧烈的感情、焦虑、孤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绝望。周朴园正是!雷雨中那些挣扎在人性及现实生存环境中的现代人的典型。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2]曹禺.曹禺研究专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5.
[3]勃兰克斯著.张道真等译.十九世纪文学主流[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齐奥尔格%西美尔著,费勇等译.见时尚的哲学[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欧喜军]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