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目选考制的实施成效分析
金红昊1,鲍威1,2,3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1;
3.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为突破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理区隔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新高考改革尝试引入灵活的科目选考制。研究使用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现状,探寻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探究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科目选考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开展文理交融的跨学科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物理科目的选择比例低且逐年缩减。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具有多元化的动机,以学科能力和自我发展规划为选科导向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具有相对优势。与之相异,分数策略导向的科目选择反而会造成学生高考成绩下滑。鉴于此,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与升学咨询指导体系,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与自主意识。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科目选考制;选科行为;选科动机;高考成绩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ject Selection System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EE)Reform
JIN Honghao1,BAO Wei1,2,3
(1.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College of Teachers,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Xinjiang,China)Abstract: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CEE)reform has introduced a flexible subject selection system that aimed to promote students'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enrich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This reform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individualized learning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Using survey data from the reform pilot area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tatus of students'selection of test subjects,clarifies the motivation behind subject selection behaviors,and explo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 selection and CEE score.The study found that on one hand,the subject selection system effectively promotes students to develop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but 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leads to a low proportion of physics subject selection. Subject selection behaviors depend on diversified motivations,among which the selection oriented by academic performance or career planning w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CEE score.However,the score-oriented subject selection woul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students'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Therefore,the CEE reform should not only give students the right to select subjects,but als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students,and help high sc
hool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career planning and college counseling system to enhance students'choice ability.
Keywords: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subject selection system;subject select;motivation of subject selection;CEE scores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对高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强化,“多元、自主、全面”成为高中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1]。世界各国普遍通过拓展高中选修课程、引入大学先修课程、强化高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完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2-4]。然而,我国高中教育长期采用文理区隔的课程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文理区隔学习范式的缺陷在于:有悖于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培育[5];导致学生学习路径的过早分流,抑制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选择的可能性[6]。鉴于此,如何突破国内高中教育文理区隔的现状,完善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卓有成效的高中课程体系,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共同思考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4年国务院宣布实施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建立灵活的科目选考制度,赋予高中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自主权[7-8]。与高考改革相呼应,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9年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再次强调高中课程应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9]。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各省市落地实施,科目选考制的现实运行情况如何,其政策意图能否有效达成,均需要实证研究予以观测和评估。
鉴于此,本文基于对改革试点地区高中生的调查,尝试分析学生考试科目选择的现状,探讨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的关联性。研究结论有助于科学评估科目选考制的运行现状及实施成效,也能从政策实践层面为新高考制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支持与方向引导。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
(一)新高考科目选考制及其调整
为突破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理区隔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空间,新高考改革了以往“3+X”文理分科考试模式,除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外,允许学生在文理各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以浙江改革方案为例,学生可以在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3门作为高考科目,形成共计35种科目选择组合[10]。与此同时,为解决不同选考组合之间的分数比较问题,新高考引入等级赋分制,将每一科目考试的学生按照卷面原始分数排序,再根据学生所处的百分比赋予相应的等级分,从而实现分数的标准化和可比性。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科目选考制逐渐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物理科目因其学业挑战性较高,考试竞争压力较大,选考比例大幅下滑,这引起了学界的普遍担忧。实证研究发现,物理科目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科目,高中物理学习深度不足会对理工科专业大学新生的学业准备产生负面影响[11-12]。鉴于此,河北、辽宁等第三轮改革省份开始采用“3+1+2”的科目选考方案: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为必考科目,考生需要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基础科目中选择一门,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任选两门,以保障学生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领域学业准备的充足性[13]。
(二)考试科目选择动机
科目选考制赋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路径。在此制度设计下,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动机(简称“选科动机”)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围绕上述问题,先行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经验性、实证性分析。在梳理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学生选科动机提炼为学科能力导向、发展规划导向以及分数策略导向三大向度。
首先,就学科能力导向而言,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长与学习能力是确定参考科目时的首要考量因素[15]。学科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意愿,促进学业投入度的提升,学科胜任力也能推动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与自主学习。同时,学有所长的学生也更容易获得优异的高考分数。因此,无论就学习效果还是考试成绩而言,对所选科目的学习能力均是学生做出科目选择决策时的优先判断标准[16]。
其次,就发展规划导向而言,在新高考模式下,考试科目的选择不仅关乎高考成绩,更影响到学生大学阶段所能选择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与未来的职业发展相关联[12]。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在做出考试科目选择时,会着重考虑自身在学科领域内的学习兴趣,以及相关高校和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力求实现科目选择与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相契合[17-18]。鉴于此,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应协调相关社会资源,扶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19]。
最后,分数策略导向也是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动机之一。在等级赋分制之下,选考科目的成绩取决于
学生在同科目考生中的位次。这可能诱使学生过度关注各科目的考试难度和竞争压力,采取策略性的选科行为,以实现自身分数优势的最大化[20-21]。例如,学力普通的学生会倾向于放弃考试难度较大、学优生人数较多的物理科目,退而选择其余竞争压力较小的科目,造成物理科目的选考比例大幅下滑[22]。由此可见,在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思维掣肘下,科目选考制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政策影响不容忽视。
(三)考试科目选择现状及其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围绕学生考试科目选择的现状,既有研究针对浙江省23511名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除“理化生”“政史地”等传统文理科目组合外,73.40%的学生均选择了跨文理的考试科目[22]。整体而言,科目选考制有助于突破传统高中教育文理区隔的学习模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23]。
针对考试科目选择与学生高考成绩,先行研究主要从教育测量的视角出发,讨论选考科目成绩的不同计算规则[24],以及选考科目与必考科目的分数合成方案等[25-26]。遗憾的是,考试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之间关联性的实证性分析尚处于阙如状态。
(四)研究问题的聚焦
通过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围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考试科目选择的现状与动机,既有研究已经展开了一定的探索与讨论,但仍存在进一步深化的必要性。一方面,先行研究多为经验性
的政策评论,少数实证调查研究也以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未能有效控制相关变量对研究结论的干扰;另一方面,针对考试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的关联性,目前尚未有实证研究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鉴于此,研究基于对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高中生的调查数据,重点聚焦以下三方面研究问题进行探讨:其一,就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而言,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呈现出怎样的现状与特征;其二,学生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其三,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性。
三、研究设计
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
学教育学院在浙江省开展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调研”。该调查于2017年6月实施,采用分层概率抽样法,首先从全体高中学校中随机抽取247所学校,在每所入样高中内部,按照年级分层抽取学生样本,入样学生的家长、任课教师也随之进入样本。调查问卷通过线上调查平台发布,包括学生调查、家长调查和任课教师调查三套问卷,本研究主要使用学生问卷数据开展实证分析。调查最终覆盖了32411名有效学生样本,占浙江高中学生总数的4.2%。
为保证后文分析样本的一致性,研究仅保留所有变量均无缺失值的样本。此外,在针对高考成绩开展实证分析时,模型仅纳入已参加高考的高三年级学生样本。经检验,筛选后样本与原始样本之间不存在系
统性差异,数据清洗并未造成样本代表性方面的偏差。最终分析样本量为29859,整体样本结构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其中:高一年级学生占43.4%,高二年级学生占36.4%,高三年级学生占20.2%;男性学生占45.6%,女性学生占54.4%。
(二)变量及其操作化
表1概述了研究所涉及相关变量的操作化指标,以及各变量的描述统计情况。
研究主要关注的因变量为学生的高考成绩与考试科目选择情况。高考成绩包含总分、选考科目总分两个观测指标。考试科目选择处理为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历史、政治、地理等一系列虚拟变量。
就自变量而言,
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科目选择动
表1
变量及其操作化
注:SES 得分的具体计算思路为,先将样本的家庭所在地行政层级(1=农村,2=
乡镇,3=县级市,4=地级市,5=直辖市/省会城市)、父亲受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收入等变量做标准化处理,再将上述变量标准化处理后的Z 值求均值,计算生成SES 得分。
机,根据学生选择考试科目时主要考量的因素,将选科动机区分为学科能力导向、发展规划导向与分数策略导向三类,取6分制题项均值。学科能力导向操作化为题项“该科平时学业成绩较好”;发展规划导向使用“自己的学科兴趣”“想要报考的专业要求选考该科目”“未来职业生涯规划”3个题项测量;分数策略导向主要包括“该科目易学、容易得高分”“依据其他考试学生的水平,做出的策略性选择”2个题项。
此外,为提升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将学生个体特征、学业投入、高中年级排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相关变量纳入控制,具体操作化指标见表1。针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研究参考既有研究的处理方案,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行政层级、父母受教育年限、家庭年收入情况合成计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得分[14]。
(三)分析策略与模型
本文采用一系列分析工具以回应研究问题。首先,基于描述统计分析,刻画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结果及其特征。随后,使用如式(1)所示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后,通过式(2)所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高三年级学生样本,进而探究科目选择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
Logit S
i =β
1
M
i
2
C
i
3
I
i
4
P
i
5
S
SEi
i
(1)
CEE S
i =γ
1
M
i
2
S
i
3
C
i
4
I
i
5
P
i
6S
SEi
i
(2)式(1)(2)中,角标i代表样
本个体,CEE S
i
为样本的高考
成绩,S
i 代表科目选择情况,M
i
代表选科动机,C
i
代表个体特
征,I
i
为样本的学业投入情况,
P i 为样本的高中学业表现,S
SEi
是样本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得分,β与γ即为本研究所关注的各项影响系数,γ
为截距
项,ε
i 、δ
i
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考试科目选择的现状与特征
学生考试科目选择的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从科目组合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约79%的学生选择了跨文理的科目组合,考试科目的选择呈现出文
理交融的特征。新高考改革在科目选考制方面的制
度设计有助于突破传统高中教育文理区隔的局限性,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实现知识结构的
完善。
针对各科目的选择比例而言,在7门选考科目中,
生物、历史、地理、化学、政治的选择比例相对稳定,均
在45%左右。由于技术科目为2017年初次纳入高考,
学生的选择比例整体较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物理
科目的选考比例仅为25%,远低于其他科目。究其原
因,在以分数为导向的应试思维影响下,学生会倾向于
放弃学业挑战性较高、考试竞争压力较大的物理科目。
根据高中成绩排名将样本区分为学优生与学困
生两个亚体,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学优生选择物理、
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与该体
学业基础较强、升学预期较高有关;而学业表现较弱
的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历史、地理、政治以及技术科目,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考成绩。
图2提供了考试科目选择情况随年级的变化趋
势。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地理、政治、历史、生物等科
目的选择比例基本稳定,而技术科目的选择比例则出
现大幅的提升,高三学生选择技术科目的比例仅
27%,在高一学生中该比例高达48%。这表明新进入
高考范畴的技术科目逐渐获得了学生的接纳。更值
得关注的是,相较于高三学生,随后两届学生选择物
图2
不同年级学生考试科目选择情况
注:学优生为高中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体,学困生为高中成绩排名后25%的学生体。
图1
高考查成绩
各考试科目选择比例
理、化学科目的比例逐年下滑,高一学生物理科目的选择比例下滑至20%,化学科目的选择比例也下滑至41%。由此可见,在高年级学生示范效应的影响之下,理科科目的选择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问题必须在制度设计层面予以关注。
(二)考试科目选择的动机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将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动机划分为学科能力导向、发展规划导向以及分数策略导向三种类型。如图3所示,就描述统计情况而言,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学习胜任力是选择考试科目时的首要考量因素(均值5.01分)。就科目选择与学生未来学业发展规划的匹配程度而言,发展规划导向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时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均值4.69分)。尽管影响相对较弱,以高考成绩为目标的分数策略导向同样存在(均值4.40分)。将样本区分为学优生和学困生两个亚体,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学优生体具有更强的学科实力,其学业发展目标也更为清晰明确,该体在学科能力导向和发展规划导向方面的动机明显高于学困生体。
接下来,使用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针对不同选科动机对选科行为的影响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不同的选科动机会对学生的科目选择行为产生异质性的影响。
由于不同考试科目在学业挑战性方面存在差异,以学科能力为导向的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科目,而放弃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技术科目。具体而言,学科能力导向的选科动机每提升1个单位,选择历史科目的概率会上升4.8%(1.048-1=0.048,下同),选择政治的概率会上升2.9%,选择地理的概率会上升7.7%。
以发展规划为导向的学生会有更高的可能性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这一点在物理科目的选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发展规划导向的选科动机每提升1个单位,物理科目的选择概率会上升40.0%,化学科目的选择概率会上升25.4%,生物科目的选择概率会上升11.9%。究其原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能够提供大学专业选择时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以浙江省2020年“双一流”高校招生要求为例,选考物理、化学科目的学生分别能够填报92%以上和55%以上的大学专业[26]。
从分数策略导向出发,在等级赋分制影响之下,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
注:学优生为高中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体,学困生为高中成绩排名后25%的学生体。
图3学生考试科目选择动机
表2
科目选择动机影响效应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