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踪》电影观后感
历史上有太多的,也带来了太多的血腥,不过过去大多是针对君主/元首,因此屠杀也仅仅是针对上层人士。这让隔岸观火的看客们体会不到其中的残忍,毕竟死亡不过是一些文字/数字,没办法最大程度地对心理产生震撼。能成为别人谈资的,或许也就是其中的阴谋论。
随着信息时代、民主制度的降临,政治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大多数人的参与成为了主流,哪怕你做的仅仅只是投一张票。因此在这个时代进行,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过去只需征服统治阶级,而今天需要征服全国人民。于是屠杀的氛围扩大了,也不再是普通人的饭后谈资,而可能是发生在身边的腥风血雨,而《失踪》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就是现象。
以前读过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小说里面也对军政府的暴力展开了描写,其中主人公的儿子海梅就受尽酷刑(印象深刻的是用烟头之类的烫睾·丸)而被处死。作者笔触充满控诉,后来才发现其叔叔正是智利中死去的萨尔瓦多·阿连德,而这正式《失踪》里面的背景。
影片中主要的暴力是静止的,如听觉上有不断响起的声,视觉上有尸横遍野场面(体育馆里面堆成山的尸
体),正面展示的暴力场面则几乎没有,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想象去了解隐藏在镜头外的暴力场面。但纯粹
失踪人口讲的是什么故事的暴力过于功能性,而冷暴力便成为了影片的主体。街头上的军人、冷漠的表情、政府的消极态度都让人感受到个人面对体制的无力。或许电影意在控诉,但对我个人来说,那种阴暗无望的阴冷氛围让人无助。
经常梦见或想象自己面对暴力的场景,一般这种情况还是一死了之最轻松,毕竟跟眼睁睁承受暴力相比,死亡是一种彻底解脱。中国古代的种种酷刑,都是为了在对方死亡之前最大程度地折磨对方,凌迟处死最具有代表性,十分考验处刑人的刀工;利比里亚的前总统塞缪尔·多伊在被处决前也是被割掉手指脚趾和生殖器;另外还有萨达姆折磨或来自文明的落后性,或来自人本身的动物残暴性,无论如何,都让人向往文明。文明之所以让人向往,最起码可以保证死的轻松痛快,但在欲望支配的人类社会,文明只能对细节进行包装,而对于社会本质而言,文明永远只是一个乌托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