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卡尔・罗斯曼命名的解释
—论弗朗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失踪的人》
阳凌艺
摘要:卡尔•罗斯曼是弗朗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失踪的人》中主人公的名字,其姓氏"罗斯曼(RoBmann)”的德文原意为"马人”,预示着他作为一个“未完成的人”的本质特征。实际上,此名用意殊深,极有可能源于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经书中对“马”与“人”的书写隐埋主人公命运多舛的伏笔。此外,搭建《失踪的人》与《新来的律师》及《乡村医生》等卡夫卡作品中"马”的意象之关联,对于阐释罗斯曼的命名亦具有宕发意义。
关键词:卡夫卡;《失踪的人》;罗斯曼;命名
中图分类号:1516.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62(2021)02-0080-10
引言
¢1911年至1914年间,奥地利德语作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 -1924)先后写下《失踪的人》(Der Verschollene)、《审判》(Der Prozess)和《城堡》(Das Schloss)3部长篇小说。相比后两部蜚声文坛
的代表作,其首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更是一颗沧海遗珠。根据卡夫卡的遗愿,这部未完成的小说原属应被销毁之作。尽管如此,卡夫卡的挚友马克斯•布罗德(Max Brod,1884-1968)在其去世后3年,于1927年将这部小说以《美国》(Amerika)为名发表,但依照卡夫卡的日记和书信,这部小说后被更名为《失踪的人》并沿用至今。显然,小说新的标题凸显出一个作为个体的身份。那么,卡夫卡为何想以此作为书名?这成为一个
失踪人口讲的是什么故事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3019)。
作者简介:阳凌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德堡大学EJ耳曼语言文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德国文学.
对卡尔•罗斯曼命名的解释
有趣的议题。
德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本雅明(Benjamin,2003:417)曾指出,卡夫卡的短文《做一个印第安人的愿望)(Wunsch,ein Indianer zu sein)与这部小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互文指涉性。本雅明认为,这个愿望的实现与《美国》有着特殊关联,从主人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这之前的长篇小说中,作者都以一个模糊不清的大写字母为名,而在这部长篇里,他以全名在新大陆经历着新生。《失踪的人》的主
人公名为“罗斯曼”(RoBmann),其究竟有何意谓?他后来又以假名“内格罗(Negro)”替换了本名,其用意何在?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拟首先对主人公名字的可能含义进行深入探研;其次,本文将探讨主人公“罗斯曼”这一命名与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的直接关联,旨在追溯其命名的根源,为解释主人公的命名提出新的证据;最后,本文尝试根据主人公名字中的“马人”之意,考察卡夫卡其他作品如《新来的律师)(Der neue Advokat),《启程)(Der Auf-加M)及《乡村医生》(Ein Landarzt)中“马”的母题同罗斯曼的命名之间的关联,以展示“马”的母题在卡夫卡文本中耐人寻味的含义。
主人公的命名变换与其命运轨迹
从叙事动力的角度看,在追叙与顺叙之间存在时间反向形成的张力(江澜,2020:49)O在小说开篇,主人公卡尔•罗斯曼(Karl RoBmann)就介绍过自己来自“波西米亚的布拉格”(Kafka,2002:27)。自古以来波西米亚地区就被刻上流浪的烙印,这也正是卡尔一切漂泊生活的基因根源。尽管罗斯曼在无知的状态下不断被他人“推入”无穷无尽的险境,但至少目前他还拥有一个具体的名字。然而,后来当俄克拉荷马剧院(Theater von Oklahama)的招募人员询问他姓名的时候,他感到“报出自己的真名,有些羞愧”(Kafka,2002:402),因此他用假名“内格罗(Negro)”来替代“罗斯曼”进行登记。循着德国学者克林斯(Krmgs, 2011)的提示,“内格罗”的原型应该来自匈牙利犹太裔德语作家霍利切尔(Holitscher,1912:367)的游记《美国今日与明日)(Amerika Morgen und Heute)中一>幅名为《俄克拉荷马的田园景)(Idyll aus Oklahama)的图片。该图展示了一个滥用私刑的场景:两个黑人身上绑着绳子被吊在树上,他们前
面站立着一些面无表情的白人审判员。显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内格罗(Negro)”——“黑鬼”被绞死了。此外,“黑鬼”还暗示着卡尔一直从事着没有“身份证明”的非法工作(Schwarze Arbeit):从最开始在西方饭店里当电梯工,到成为布鲁娜妲的私人男仆,到最后沦落为俄克拉荷马剧院所谓的雇工,他始终不能证明自己合法的社会身份。讽刺的是,卡尔在小说中常常成为被引诱的对象,这个假名“黑鬼”与这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17岁男孩内心的无辜、不成熟、单纯似乎又形成了黑白对比的极大反差。
与此同时,回顾历史上黑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变迁,为理解自称“内格罗”的主人公在俄克拉荷马露天剧场中的命运提供了新的解释。根据美国时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1767-1845)1830年签署的《印第安人排除法案》(Indian Removal Act),密西西比河东部的印第安人必须迁往密西西比河西部,以便为美国白人腾岀肥沃的土地。预计数十万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西部地区,这片所谓的印第安人领地正是今日俄克拉荷马州的所在地。在迁徙的途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印第安人以及跟随他们的美国黑人奴隶因劳累、疾病和饥寒而死去(Thornton,1991:75),这条路至今被称作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1900年,俄克拉荷马州生活着将近九成白种人,黑人和印第安人各自所占比例极少。19世纪80年代,该领地中的黑人主要是印第安人的前奴隶,10年后,来自周边诸州的黑人自由人大批涌入该领地。通常情况下,这里的黑人像白人移民一样意识到部落首领和联邦官员无力驱逐他们,因此也非法占用土著人的
土地从事农业耕作。这当然引起了印第安人的不满,他们将黑人看作和白人一样的入侵者,强烈反对黑人非法占用土地(丁见民,2013:29)。因此,美国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3个人种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土地占有问题上的激烈冲突可见一斑。基于上述历史背景,小说主人公卡尔•罗斯曼身份的复杂性与不兼容性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他不被剧场真正接纳的又一理由。作为出生于欧洲的白种人,他现在却想要以“黑鬼”假名在俄克拉荷马剧场一印第安人的领地继续生活与工作,他的存在是否真的被允许?卡尔,既混杂着中欧白种人的基因,又试图利用所谓的黑人符号在美国流浪,此地的原主人当然不欢迎这位身份混乱不明的人,他的归属性因而被俄克拉荷马露天剧场否定与排除。
弗朗茨•卡夫卡于1913年写了一篇名为《做一个印第安人的愿望》的短文。卡夫卡的这个愿望充满讽刺和矛盾,因为一方面印第安人本身遭到野蛮驱逐、背井离乡,即使成为他们的愿望实现,这与现实中犹太人背负的漂泊命运又有何异?另一方面,文中所描述的所有实现这个愿望的道具都相继不见:“因为没有马刺”“因为没有缰绳”“眼前只有被刈平的荒原”,而更加重要且更加危险的信息是“已经没有了马颈和马头”(Kaflca,1996:32)。那么,马的脖颈和头颅去哪儿T?联想起“被刈平的荒原”可以推测,马的这两个躯体部分很可能也被切割掉To这样看来,对于残缺的“罗斯曼”,他想做一个印第安人的这个愿望永远都是“虚拟式”的,更何况他已然是不完整的,他的存在也必然得不到这片领地的允许。
小说最后一章,在享用最后的晚餐时候,一张展示合众国总统包厢的图片被传到卡尔手中,包厢深处呈现出“一片暗暗的、闪烁着微红光亮的空洞"(Kaf­ka,2002:413)o这暗示出上帝对卡尔末日审判的结果—
—在前文中,装扮成“魔
对卡尔•罗斯曼命名的解释
鬼”和“天使”的人员用“吹号”(Kafka,2002:389、393)模拟出“末日审判”的场景。包厢正面控制帘子的“拉绳”不禁让人联想起《俄克拉荷马的田园景》那幅图中绞死黑人的残酷工具;“红光”“空洞”则呈现出阴间的幽暗幻象,这仿佛是对卡尔的召唤。当他踏入克莱顿(Clayton)地界后,他多次看到旧识,这难道不像是临死之人最后时刻的回光返照吗?不久后,以假名“内格罗”自称的卡尔与同伴坐上了前往俄克拉荷马的火车,“他们开了两天两夜”却始终没有到达,他最后消失在“如楔子般的山岩”(Kafka,2002:418、419)之间。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如同这部未完成的小说标题一样,卡尔•罗斯曼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踪的人”。综上,来自波西米亚的主人公从一个被抛弃的“罗斯曼(RoBmann)”,变成一个被绞死的"内格罗(Negro)",最终变成了一个"失踪的人(der Verschollene)"他最初尚且拥有一个名字,后来只剩下一个“黑鬼”符号,最终连身份都完全失去。可见,卡尔命名的变换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在冥冥中暗示其命运一步-•步走向沉沦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这条隐藏的线索与小说的主题及标题形成完美的照应。
《圣经》中的“马”与“人”
据德国学者格莱纳(Greiner,2003:656)考证,小说主人公“罗斯曼(RoBmann)”的名字可能来源于
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在1912年的夏天一
也就是卡夫卡在写下《失踪的人》修订版的前几个月,他在容波尔恩(Jungborn)自然疗养院反复阅读了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与同期犹太圣经翻译版本中"RoB und Reiter"(马与骑士)不同的是,前者使用的是"RoB und Mann"(马与骑马的人)这个表述,《失踪的人》的主人公罗斯曼(RoBmann)因此得名。根据《出埃及记》第十五章(《圣经》,2014:116)的记载,在摩西成功带领以列先民穿过红海之后,他和以列人歌颂耶和华:“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经文中的耶和华代表着胜利者,他帮助以列人逃出埃及。在卡夫卡阅读的版本中,“马与骑马的人”作为被战胜者,他们被扔进了海里。《出埃及记》中的这一幕与《失踪的人》最后一章中的场景如此相似,“宽阔的山涧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上像巨浪一样匆匆涌来,夹带着万千汹涌的浪花,它们擦着火车驶过的桥下奔腾而过”(KafU,2002:419)O这实则暗含着一个可怕的趋势一奔涌的浪潮将吞没“被扔进海里”的罗斯曼,这也是其作为被战胜者的结局。
小说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尽管卡尔已经被俄克拉荷马剧场录用了,按理他的名字应该像“卡拉同他的妻子和孩子”那样公示出来,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用来公布“赛马胜利者姓名"(Kafka,2002:404)的仪器上。这再次表明他不属于胜利的一方:作为失败者,他永远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既不能自行决定离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波伦德尔的乡间别墅回到舅舅家,也无力拒绝德拉马什“驱赶”(Kafka,2002:143)他去拉美西斯(Ramses)的做法——据《出埃及记》第一章的记载,拉美西斯(Ramses)正是埃及法老奴役以列人建造的城市(《圣经),2014:93)。尽管他在欢迎任何人的俄克拉荷马剧场获得了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他的姓名却没有被公示出来,他还是没有被认可。主人公名字的不在场也预示着他人的失踪,最终他没有到达某个目的地。他与《出埃及记》中的以列先人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以列先人成功到达了西奈并获得上帝颁布的戒律,而在卡夫卡小说的末尾,卡尔•罗斯曼消失在通往俄克拉荷马的途中。
小说主人公罗斯曼的命名与《出埃及记》的关联已被证明,除此之外.“马”的意象在《启示录》的第六章(《圣经》,2014:439)也反复岀现。经文中的这一部分讲述了上帝在最终审判前对人类发出的最后通牒。羔羊揭开7个封印以召唤4位骑士,他们分别身骑白、红、黑和灰四种彩的马匹(Pferd)纷至沓来,意图通过在人类世界传播战争、饥荒、瘟疫和死亡以彻底灭绝人类。第一个骑士,带着“弓”和“冠冕”以征服者的姿态横空出世,他并不代表基督而是所谓的反基督(Antichrist),因为他与接下来的三位骑士肩负着同样的惩罚人类的残酷任务。至高无上的神在盛怒之下,毫不留情地召唤出了自己的反力量以惩罚人类的罪过。第一匹马为白,白象征着天神,此时他与世人是对立的;第二匹为红,这通常是撒旦的标志,骑士手中的“权柄(利剑)”代表着人类之间的战争与谋杀;第三匹骑着黑马的人手持天平,但它却宣告着不公平的价格,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黑市上的交易,尽管天平通常象征着公正,但是它却被染黑了,因而倾向了相反的一面;第四匹马显示出苍白的灰,这是生命消逝的迹象,它的骑
士叫死亡,并宣告尘世中的人类将遭受无穷无尽的苦难与折磨。这四匹来自非人间的马及其骑士带有不同的魔鬼特征,这些特性间接渗透进卡尔•罗斯曼的命运。《启示录》这一章节的情节与卡尔在美国的经历存在某种对应的联系:“白”和“红”分别是上帝和撒旦的颜,暗示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圣经原罪的原型。亚当听信撒旦的谎言,违背上帝的命令偷食禁果,卡尔•罗斯曼也是因为遭到35岁女仆人的引诱,进而被父母逐出家园。“黑”和“灰”暗示着卡尔在美国逐渐沉沦的命运,他一再被人推入不公的黑暗危机之中,倘若他有一条路,那么这条路应该就是苍白的死亡之路。《启示录》的第九章(《圣经》,2014:440)讲述了人类的受罚。在第6位天使吹号之后,那4位绑在幼发拉底河的使者被释放了,他们率领两亿骑士,身着铠甲,马(Rosse)口中喷出来的火、烟和硫磺这三种灾害,杀死了三分之一的人类(Menschen)。也就是说,骑士和马杀掉了人类,在天上与人间两股力量交战的过程中,人被毁灭了。若把主人公姓氏中的“马(RW)”看作来自非人间的力量,“人(Mann)”看作尘世间的存在,那么这双重特性也显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