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有哪些窗体顶端
高考古诗文阅读杜牧专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2.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杜牧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
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B.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C.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D.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
2.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人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礼记》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B.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干支历十二月间的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
D.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等,都是死者生前撰写好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藩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5分)
②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留诲曹师等诗[注]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杜晦辞等。曹师,杜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均属古体诗。
B.开篇两句写世间万物姿态不同,美丑各异,诗人以此教导曹师等人应当追求美好。
C.“而不忘尔言”“念尔无忽此”,一再叮嘱,谆谆教诲中体现出诗人的良苦用心。
D.诗歌语言直白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情感诚挚恳切,发人深省,有教育意义。
2.诗人给儿子留下了哪些“教诲”?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流水”“春光”“柳树”,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
B.颈联两句,彩艳丽,“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C. 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
D.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2.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 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 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 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2.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秋梦 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
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