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古诗大全
      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古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 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白话释义: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犹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扩展资料写作背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
  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大事、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奇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大事,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如同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呈现一个宽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郁,花草繁茂,宫殿楼阁屹立其间,犹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动,呈现出山顶上那座宏伟壮丽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突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细心支配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有意不忙说出,直至紧急而神奇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行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二.急求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两首古诗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叹 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裁。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洛。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病。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三.李白给杨贵妃写的关于荔枝的诗 有哪些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其次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分散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杜牧的诗有哪些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漂亮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确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唯恐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一素淡的字眼,衬托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其次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而且写香;不但写自然 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自然 
绝。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快,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行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其次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