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化遗产的分类
21世纪初,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将长期以来进⾏的民族、民间、民俗⽂化的保护⼯作整体纳⼊⾮物质⽂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了⾮物质⽂化遗产保护⼯作。这项意义深远的⽂化建设在⼀个新的层次和⽔平上得到迅速、长⾜的发展。随着⾮物质⽂化遗产保护⼯作的逐步深⼊,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保护⾮物质⽂化遗产是⼀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代⼀代做下去,需要法律、科技、⾏政和财政各项措施环环相扣,持续不断。我国于2004年8⽉加⼊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物质⽂化遗产公约》。2011年2⽉,我国颁布了《中华⼈民共和国⾮物质⽂化遗产法》。从此,我国的⾮物质⽂化遗产保护步⼊依法保护阶段。
⽬前,我国已经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物质⽂化遗产名录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我国已有四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共计1372个代表性项⽬,涉及3154个保护单位。中国列⼊联合国教科⽂组织⾮物质⽂化遗产名录(名册)项⽬共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其中,⼈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项;急需保护的⾮物质⽂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40个项⽬的⼊选,体现了中国⽇益提⾼的履约能⼒和⾮物质⽂化遗产保护⽔平,对于在国际层⾯宣传和弘扬博⼤精深的中华⽂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 昆曲艺术
⾮物质⽂化遗产的分类不仅是⾮物质⽂化遗产保护实践⼯作的基础,也是⾮物质⽂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
内容。关于⾮物质⽂化遗产的分类,⽬前主要有以下三种⽅式。
1
《中华⼈民共和国⾮物质⽂化遗产法》
中的分类
该法第⼀章总则第⼆条对⾮物质⽂化遗产做出如下定义:
本法所称⾮物质⽂化遗产,是指各族⼈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传统⼝头⽂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
(⼆)传统美术、书法、⾳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物质⽂化遗产。
图2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2
联合国教科⽂组织
《保护⾮物质⽂化遗产公约》中的分类
《保护⾮物质⽂化遗产公约》第⼀章总则第⼆条,对⾮物质⽂化遗产做出如下定义:
在本公约中:
(⼀)“⾮物质⽂化遗产”,指被各社区、体,有时是个⼈,视为其⽂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具、实物、⼿⼯艺品和⽂化场所。这种⾮物质⽂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增强对⽂化多样性和⼈类创造⼒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权⽂件,各社区、体和个⼈之间相互尊重的需
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化遗产。
(⼆)按上述第(⼀)项的定义,“⾮物质⽂化遗产”包括以下⽅⾯:
1.⼝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物质⽂化遗产媒介的语⾔;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有关⾃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艺。
图3 中医针灸
3
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
中的分类
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名录将⾮物质⽂化遗产分为⼗⼤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今。⼗⼤门类分别为:
(⼀)民间⽂学;
(⼆)传统⾳乐;
(三)传统舞蹈;
(四)传统戏剧;
(五)曲艺;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七)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九)传统医药;
(⼗)民俗。
图4 端午习俗
此外,在开展⾮物质⽂化遗产保护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级代表性项⽬名录评审⼯作中,部分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建⽴了⾃⼰的名录分类标准。
相信,随着我国⾮物质⽂化遗产保护⼯作的逐步深⼊,保护⼯作科学化、精准化⽔平必将不断提⾼。
——来源:中国⾮物质⽂化遗产保护中⼼;
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