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其内涵
作者:房迪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1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民大众创造、享用的以口传方式为主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要急切的抢救和保护这类文化遗产,是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关联的。文化生态的改变,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剧烈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和道德传统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在文人精英、古史典籍的传统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活态的传统。它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内涵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68-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人类的科技发明和思想文化的创造超
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人类无论在对自然的认知还是对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认识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被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其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为人类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逐步形成的,其雏形的的提出是在加世纪50年代。1950年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中提及了无形文化财的保护,首次触及到了无形的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此后国际社会对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有了关注。2003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首次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概念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按照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口头传说和表述,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认识,不同学者也有着不同的意见。古奥瓦尼·皮那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个类型: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文化表现或者社区传统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通过身体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体或者集体的文化表现;物的象征和隐喻。皮那指出,各个类型间的界限很难确定,并且认为物的象征和隐喻属于无形遗产的一部分。苏东海则对古奥瓦尼·皮那的关于无形遗产内涵的第三类界定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认为无形遗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没有物质的外壳,是无形的,是靠特殊介质表现出来的,并指出无形遗产就是无形遗产,而不要去模糊它。也有学者认为,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是有无相生、辩证统一的完美结合,应以虚实相生的观念来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对皮那观点的进一步阐释。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在对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以及行为上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结果。这一概念的形成,在人类文化遗产史上确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门新的学科体系。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毕竟只是一个概括了共性的一般概念,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是一个个具体的实体,所以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便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一般共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并对相关的保护措施进行细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列举划分为五大类别: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并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共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
        三、结语
        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是流动的、有生命的特殊文化财富。对世界而言,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了文化多样性;对国家、民族而言,它承载着民族历史,意味着民族个性、甚至是民族标
识。在今天的全球一体化浪潮中,重视和保护无形文化遗产不仅仅只是文化领域的问题,它直接关涉明天的我们是否仍将存在,亦或被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教科书中。
        参考文献:
        [1]杨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现状及相关问题.文物世界.2003.2.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2]吴文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原则.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