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文化遗产调查与分析
朱云生;马莉;白成明;张智
【摘 要】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是一项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走访,结合文献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考察,详细了解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及其他附属建筑、附属设施的保存状况,全面查清铁路沿线的文化遗存的存量、价值,考证其历史内涵和文物价值,为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的研究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性的研究材料.
【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17)003
【总页数】4页(P17-20)
【关键词】滇越铁路;文化遗产;文物保护
【作 者】朱云生;马莉;白成明;张智
【作者单位】红河州文物管理所、红河州博物馆,云南蒙自 661199;红河州文物管理所、红河州博物馆,云南蒙自 661199;红河州文物管理所、红河州博物馆,云南蒙自 661199;红河州文物管理所、红河州博物馆,云南蒙自 66119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C935
滇越铁路全长854千米,其中越南段389千米,云南段465千米, 1910年全线通车。个碧石铁路全长177千米。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是一项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体量大、内涵深、外延广。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4年中共红河州委、红河人民州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2015-2020年)〉的通知》,把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开发列为十大文化工程之一。本文依据实地调查、勘测、走访,并将以前的调查材料进行了复查、整理、汇总和分析,结合相关史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以客观材料为基础性的文物调查及分析报告。
一 滇越及个碧石铁路的文化遗产分布状况
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两条铁道线沿线各类文化遗产分布连贯纵横,涉及区域广阔。
(一)铁道线上的文物分布情况
2006年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红河州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两条铁路现存的文物建筑进行调查评估。通过专门普查,共登记文物点432处,加上玉溪、昆明等地文物点,共计442处。其中,滇越铁路文物遗存共346处,红河州境内336处。各县市的分布情况见下表1:
表1 红河州滇越铁路文物分布汇总表辖区 弥勒 开远 蒙自 屏边 河口 州外 合计项目数 61 50 67 137 21 10 346
个碧石铁路遗存文物,共调查登记为文物点的项目共计96处,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个碧石铁路调查项目汇总表辖区 个旧 蒙自 建水 石屏 合计项目数 33 8 36 19 96
红河州文物部门一直重视滇越个碧石铁路的保护工作,以点带面,积极向各级人民政府推荐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项目,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加强文物保
护力度。至2016年,滇越铁路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包含昆明市官渡区的昆明站南车房旧址和西庄站旧址两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市、区)级8处。个碧石铁路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共有5处,其中:国家级1处,州级3处,县级1处。
个碧石铁路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州级4处,县(市)级1处。[1]
(二)铁路沿线地区文化遗产分布清况
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沿线为滇南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地区,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文化名城名镇、特民居、传统村落星罗棋布,风格多样,记载着红河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各个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至2018年,滇越及个碧石铁路沿线分布有:建水文庙、石屏陈氏宗祠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4处;石屏秀山寺、蒙自缘狮洞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开远长虹桥、河口邮政大楼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30处。此外,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建水);省级文化名城1个(石屏);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2个(蒙自新安所、石屏郑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石屏);国家级传统村落87个(其中:蒙自4个,弥勒4个,
建水30个,石屏34个,个旧1个);汉族、彝族、苗族、瑶族、回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8个(其中:蒙自2个,个旧1个,弥勒5个,石屏2个,屏边4个,河口3个,开远1个);传统文化之乡17个(其中:蒙自4个,个旧2个,弥勒3个,石屏3个,屏边1个,河口2个,开远1个,建水2个),其包括了洞经音乐、花灯、烟盒舞、彝族、苗族、瑶族舞蹈等文艺类传统文化乡,以及民族服饰制作、建水紫陶、蒙自过桥米线、等工艺类的传统文化乡;传统文化传承人288人(其中:蒙自39人,个旧29人,弥勒46人,石屏45人,屏边24人,河口30人,开远23人,建水52人),其包括民族风俗礼仪、民族舞蹈、民族乐器制作、刺绣、剪纸、乌铜走银、紫陶制作、银饰制作等传统文化及工艺传承。[2]
表3 滇越铁路(红河段)、个碧石铁路沿线文化遗产统计表序号 地名 国保 省保 州保 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乡传统文化传承人1 河口 2 7 3 2 30 2 屏边 1 2 6 4 1 24 3 蒙自 3 6 16 4 1 2 4 39 4 开远 3 14 1 1 23 5 弥勒 1 5 19 4 5 3 46 6 建水 7 11 29 30 1 1 2 52 7 石屏 5 8 29 34 1 1 1 2 3 45 8 个旧 2 1 10 1 1 2 29
二 滇越及个碧石铁路线上的文物保存状况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滇越及个碧石铁路线上的文物以车站、桥梁、隧道及与铁路相关的历史建筑、红史迹等为主,这些历史遗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一)站房及附属建筑保存状况
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时全线有共计4个车站,其中:特等站2个、一等站1个、二等站1个、三等站6个、四等站24个。此后,由于运输吞吐量日益繁重,滇越铁路红河段车站不断增加,至20世纪90年代末,滇越铁路共先后设立车站59座。个碧石铁路1936年建成通车时共计有23个车站,其中:一等站6座、二等站4座、三等站13座。[3]
滇越铁路线的车站经过此次文物部门的实地勘探,结合资料文献的记载,根据其历史地位和保存情况,确定为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的车站共有44处,其中:河口6处、屏边9处、蒙自6处、开远9个、弥勒7个、华宁1处、宜良2处、呈贡2处、官渡区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点32处。
原貌保存较完整的车站有4处:碧石寨火车站、宜良火车站、开远车站、芷村车站。这4个车
站站房及附属文物呈一定规模,原状结构保存状况较好,基本保持原貌;保存基本完整的车站或车站建筑物共有17处。基本保持原貌,但站房屋面、墙面、门窗有改动,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原貌大部或全部改变的车站及附属建筑,共有38处。此类车站原建筑物大多被拆除,或整体改动较大,仅存局部建筑,保存状况较差。其中:水晶坡站、白鹤桥站等18座车站多为当时滇越铁路的中间小站,体量和规模较小,后因城市建设改造,或因改建、新建,原建筑基本无存。
个碧段通车时共设车站过11座,即:个旧车站、火谷都车站、石窝铺车站、乍甸车站、泗水庄车站、鸡街车站、江水地车站、雨过铺车站、十里铺车站、蒙自车站、碧石寨车站。1956年增设鄢棚货运站。鸡建段原设有7个车站,分别是:石崖寨车站、麻栗树车站、大田山车站、缅甸车站、五里冲车站、南营寨车站、临安车站。建石段原设有5个车站,分别是:乡会桥车站、下坡处车站、新街车站、仁寿村车站、石屏车站。后增设宝秀、建水、松村等车站,鸡石线车站达15座。个碧石铁路后改称蒙宝线,运营里程共142千米,先后设有车站共有30座。[4]经调查,原貌保存较完整的车站及附属建筑共6处,保存基本完整的共11处,损毁严重的13处。
(二)桥梁建筑保存状况
滇越铁路滇段共建成桥梁、涵渠3422座,总延长5000米。桥梁采用石拱、钢梁两种结构。石拱桥的桥拱为半圆型,孔跨分为5、6、10、15米四种。钢梁桥采用8、10、30、51.5米四种孔跨,滇越铁路最为险竣的桥是屏边县境内波渡箐至倮姑站间K111+950处的屏边伍家寨铁路桥,俗称“人字桥”,是世界铁路桥梁史上的杰作之一。人字桥自1957年以来,由铁路部门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每五年进行一次大修,保存状况良好。滇越铁路上最长的桥梁是屏边县境内白寨大桥,铁路部门定期对白寨大桥维修保护,保存状况好。滇越铁路从越南进入中国边境口岸的第一座国际铁路大桥是河口大桥, 2012年5月,被公布为红河州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口大桥是中越国际铁路桥,作交通运输使用,定期维修保护,保存状况好。
在此次滇越铁路文物普查中,确定为具有文物价值的桥梁共118座,其中:红河州境内115座,玉溪市华宁县境内2座,昆明市宜良县境内1座。并屏边伍家寨铁路桥(人字桥),已经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寨大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座,确定为文物点的达108座。个碧石铁路全线(含鸡个线)有桥202座,其中:20米以上中桥24座,20米以下小桥178座;钢梁桥15座,木梁桥1座(1960年后废弃),圬工桥186座。经过全线调查,列入文物点登记的个碧石铁路线上的桥
梁52座(蒙自县含草坝至官家山支线32千米及2座桥梁),其中蒙自市境内3座、个旧市境内16座、建水县境内21座、石屏县境内12座。桥梁分为石拱桥和梁式桥,其中石拱桥共38座,又可分为单孔石拱桥和多孔石拱桥;梁式桥共14座。个碧石铁路上的桥梁因铁路停运后,闲置荒废,保存状况一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