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所愿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作者:
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03期
        流行的中国电视剧中,农村景象一直相对稀缺。除了《乡村爱情》系列多年来上演东北农村的轻喜剧故事外,电视剧里的农村常常不过是城市故事的背景板。
        未曾想,久违的农村景象的大众呈现,由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完成。近日完结的《山海情》,如同剧中台词“两头扎根”,将故事和人物立在了西海固黄土大地的真实历史上,而编剧、导演、表演等立在了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水准上,于是铸造了这部口碑作品。
        相信真实的力量
        1月12日,23集电视剧《山海情》在各大卫视黄金时段首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同步上线,收获了热烈的反响,并取得了豆瓣9.4的高分评价。
        这部电视剧靠什么打动人?答案是:真实。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下、在福建对口帮扶下,硬是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通过桩桩件件融汇在生活中的扶贫故事,展现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献礼。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山海情尕娃结局        为了全景透视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模式”,演员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体验当地生活,克服语言障碍,感受剧情氛围。导演孔笙说:“拍摄过程太不容易了,这是接了我们的心、接了地气的一部戏。”
        《山海情》制片人侯鸿亮介绍:“自2019年年底创作启动以来,团队就确立了坚持扎根大地,到人民中间寻力量的宗旨。”没有水,没有电,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艰苦的拍摄环境,恰恰造就了《山海情》的真与实。在如此创作环境下,一个个故事仿佛是从这片黄土地上长出来的:剧中的地窝子、土坯房、满天黄沙等细节高度还原了当时的状况。演员和故事原型生活在一起,他们有年代感的衣着、灰头土脸的装扮,没有使用任何滤镜效果,再加上浓郁的方言、神似的举止,表演朴素自然真诚,塑造出的人物角极为传神。
        正是创作者们用一颗颗赤诚之心和对这片土地的爱完成了这部作品。《山海情》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此,它不去迎合市场的喜好,而是创造出新的审美标准,深耕于中国乡村,展
现不同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从剧中汲取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同时也激励着现实生活,有网友写道,“我有朋友在一线扶贫,看起来苍老很多,看了这部剧才意识到,扶贫干部付出了太多艰辛,我为有这样的朋友骄傲”“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为老师,希望能像《山海情》里的白老师一样好”。
        小人物,大时代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并没有以“苦姿态”去表达苦日子,把所谓的套路丢在一边,把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摘除干净,留下的只是淡如流水的叙事。在这种平铺直叙中闪闪发光的,是每个人物身上散发的力量,细微之处都是绵长,普通背后皆为不凡。故事传递了感动,而感动就藏在每个角落之中。
        辽阔的戈壁滩、漫天的沙尘暴,剧中还原了当时的西北农村风貌,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脱贫攻坚战的艰辛。
        主演黄轩饰演的脱贫带头人马得福,操心着通电、灌溉用水等问题,他足够努力,却对未来没有信心。直到国家新的扶贫政策出台,福建对口援助宁夏,并建起合作样板闽宁村,
一批优秀的福建干部、技术人员为闽宁镇洒下奋斗的汗水,帮助大伙儿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村里的年轻人通过劳务输入、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收获了自信。
        “在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张嘉益饰演的马喊水等上一辈人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不断发生着。”孔笙表示,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剧里,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轩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