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体讹变对解释意义的影响
摘要:汉字形体讹变现象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形体变化形式,汉字形体的讹变造成了对意义理解上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汉字形体讹变的概念、类型和阶段性等方面的介绍,引出汉字形体讹变对于解释意义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从而探讨形体讹变对释义作用力。
关键词:汉字形体讹变  类型  阶段性  释义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对讹变这一术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汉字形体演变有常规和不常规演变,不按常规演变的就是讹变。如季素彩《汉字形体讹变说》所言:“汉字形体在几千年形体演变的过程中,由甲骨文而金文而小篆而隶楷,不少字是按常规演变的,于是就产生了讹变。”有的人认为讹变是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讹误,从而脱离了与字义的联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将讹变与循变相对应,循变是能从字形分析字义的形体变化。如董坤在《古文字体讹变对<说文解字>的影响》中说:“字形即组织构造的变化则往往因字而异,大致划分,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到了小篆阶段,仍可以按字形分析字义的。这是寻常的按部就班的变化,不妨叫“循变”,一是到了小篆或在更早的阶段,字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讹误,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与字义的联
系,这样的变化叫做讹变。”金国泰也认为误解是促成讹变的重要因素,他在《汉字讹变三题》中说:“讹变欲本无目的,或源于无心,或源于误解和误改”。另外,王梦华在《汉字字形的混误与讹变》一文中也认为,子的讹变指的是由于误解了字形中的部分笔画和部件的来源造成的现象。
    综合各家定义之说,字形讹变是指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误解了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或由于汉字的简化、繁化、声化、规范化及其他原因,而将某些构字部件误写成了与其意义不同而构形近似的其他部件,结果造成了字形结构上的错误。这类现象便是字形讹变。汉字作为标意体系的文字,它的构型最大的特点是据意而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这种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源自于原初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即构形理据。它是古人从表达语言的需要出发,根据华夏民族的生活习俗、心理观念、约定俗称的一种文字构建,就在字形和字义间建立起一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如:“亦”字在人的两臂下加两点表示人的腋下,“自”字画一个的鼻子的形象表示鼻子等等,这样就在“亦”“自”等字形就分别于“人的腋下”、“鼻子”等字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人们通过这些构形也变能理解它们的内在理据。由此可见,汉字在构字之初是有其构形理据的。然而由于字形讹变改变原有的构形,必然导致文字原有的形意关系的中断,从而造成原有构形理据的丧失。由此可知,汉字土字旁加于
字形讹变必然会造成对汉字意义解释的不同影响。
汉字讹变的类型:
    要了解字形讹变对解释汉字意义的影响,首先应了解汉字字形讹变的类型:
一、 有规律支配的讹变
    有规律支配的讹变,即书写者有意按照汉字声化、简化、构形理据、规范化等一般规律,去改造汉字的形体,使部分笔划或部件发生讹变,使得人们看不出字形原有的形义关系,从而产生了讹变字。
1 )变形声化
      变形声化,即书写者在汉字声化规律的支配下,将原字构形改成与之相近的声符,一起到标注,突出字音的作用,而使得与原字字义脱离了联系,造成字形的讹变。如:
,金文作  ,字形下部本为走廊的样子,②小篆则变为  ,已有从“亡”的声化趋势,睡虎地秦简作  ,已经完全讹变为“亡”了,亡与良音近;
,甲骨文作  ,③象人俯首吐舌捧尊就饮之形,因饮字与“今”字音近,倒舌形又“今”字形近,于是便讹为声符“今”了;
2 )笔画苟简
    笔划苟简,即书写者在汉字要求简化的规律的支配下,在书写时笔划简省急就,造成笔势上的丝微变异,积久变成通行的变体。如:
,甲骨文作  ,为树上有果实之形,金文作  ,小篆将果实形省讹为田形,作 
,金文从鼎从刀,作  ,战国文字中鼎旁讹省为贝形,作  (行气玉铭)
3 )变形就义
      变形就义,即书写者依据汉孚构形理据的需要,用形体近似的孚形或偏秀来改造原字形,使其理据更充分,表义更明确。如:
,甲骨文与桑同形,金文作  (井人钟),始见从“亡”之丧,将树根部讹作亡形,来附会死亡、哭丧之意,小篆沿其讹作 
,金文作  ,从生,井声,本义为草之青,小篆作  ,将井旁讹作丹形,使颜之意更为明显。
二.无规律支配的讹变
无规律支配的讹变,即书写者书写时无意识的使字形的结构、部件发生改变,使部分笔划或构件发生了讹变,形成了讹变字。
1 )笔画、构件的粘连合并
      笔划、构件的粘连合并,即书写者书写时将本应相互独立的笔划、构件或偏旁粘连合并在一起,结果使字形发生了讹变。如:
,甲骨文作  ,从斤从断木,会以斧斤断木之意,西周金文作  ,表示断木的  讹作草形,秦系文字误连    ,遂似手形,小篆或体沿其讹作 
,甲骨文作  ,从林,从土,会郊野之意,金文作  ,秦文字加田旁,作  ,小篆田与土合并,讹从里。
2 )笔划部件的离析分裂
      笔划部件的禹析分裂,即书写者书写时将字形进行离析拆分,便其分解为几个独立的部件,使字形发生了讹变。
    ,从  ,会日落幽暗之意,  亦声,小篆误    ,将大离析为六,作  。《说文》:“冥,幽也,从日,从六,门声。”
,甲骨文作  ,中间部分为捕兽的网形,剩下的部分原是猎叉形,金文作  。战国文字作  (平安君鼎),已将猎叉形离散,小篆因之作  ,讹变为“  ”和“  ”两部分了。
3 )添加饰笔
添加饰笔,即书写者无意识的在原字的笔划、构件或偏旁上添加装饰性笔划,使得字形发生讹变,有时讹变的形体得以流传下来,甚至取代了原来的字形。
甲骨文作  ,金文作  (毛公鼎),均从糠,庚声,战国文字中央竖笔加点为饰作  (令狐君壶),小篆因之讹作米。
甲古文作  ,从日在  上,象日初升之形,金文亦作  (貉子卣),后增饰笔作  (易叔盈)  (洗儿钟),因    形近,战国文字便写成了  (嘉子易伯簋),小篆便讹作“从日一勿”了。
4 )形近而讹
汉字构形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形近部件,当用形近部件的构意或读音也可以与该字的某一义项或读音建立联系时,再加上书写者的误解,就很容易出现形近而讹的现象。在古汉字中,甲乙两字形或偏旁部件由于形体近似,在文字结构中错误的以甲取代了乙,便是形近而讹。此外,汉字一些笔划上的形似使得整个字形发生讹变,也在本类型的讨论之中。古汉字因字形或偏旁部件的形体近似而产生的讹变字数量很多,这也反映了汉字形体众多,存在大量形近部件的特点。
  ,金文作  (盂鼎),从才,士声,战国文字作    ,士讹作土形。
,从弓从矢,会射箭之意,睡虎地简作  ,弓形渐讹作身形,小篆沿其讹作  ,已完全讹作身形。
形近而讹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方讹作人,支讹作戈,又讹作止,大讹作矢,日讹作田,哥
讹作酉,木讹作来,目讹作田,止讹作又,而讹作天,匕讹作止,肉讹作月,火讹作土,肉讹作夕,火讹作山,日讹作目,爪讹作刀,目讹作由,贝讹作见,日讹作白,卤讹作西,犬讹作豕等等。
以上从有规律支配和无规律支配两个角度说明了汉字形体讹变的各种类型分类。
汉字讹变的阶段性:
讹变产生也有阶段性的特点,讹变在整个古汉字形体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古汉字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讹变所发生的方式及原因也各有不同,形成了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殷商时期、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初小篆及汉隶时期来讨论。
1.  殷商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之中,以象形、会意为主要构形方式所造的那种形式自由、直观表意的图绘形式的字形也逐渐朝着声化、简化的方向发展,而讹变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但是,这一时期的字形仍然以象形和会意为主,所以讹变现象并不严重。这一时期讹变的发生方式都已出现,添加饰笔及变形声化是这一时期主要的讹变类型。
2.  西周春秋时期,是汉字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时期。文字由于刀刻难以表达的圆弧曲线
到这殷商时期得以表现出来,书写面积也有扩大,减少了甲骨文中因雕刻困难及书写面积局限所造成的易讹部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原来方折的笔划极易范铸成圆肥的笔划,或者将原来甲骨文中空廓的地方填实,也极易发生讹变现象。如果原有字形的字义不明嘹,人们就会按当时通行的字义或者按照书写者的理解去变化字形,所以字形讹变的机会比殷商时期增多了,而且人们会有意识的去改造原字形的声符或者意符,或去改变形体来附会当时通行的意义,所以变形声化和变形就义成了当时主要的讹变形式。离析分裂形体以及形近而讹也是这一时期主要的讹变类型。
3.  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诸侯之间文字的差异很大,草率、简化的字体大量流行。这一时期古汉字讹变现象最为复杂和繁多。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快捷,自觉地运用形声这一造字方法,以创造更多的和简单易写的新字,在这一过程中,原本非形声结构的字在表义或表音不明晾的情况下,人们以增加表音部件来改造原字形,讹变也就随之产生了,变形声化是这一时期主要的讹变类型,笔划苟简也是这一时期讹变的主要方式。
4  秦统一后,秦王朝以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为基础,对六国文字进行了统一规范,将六国
文字中不统一的讹体删去,将较统一的定型下来并取得合法地位,基本上消除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逐渐形成了早期隶书,或称古隶。因要对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进行整齐划一的统一规范,必然会对汉字的形体进行笔划、部件或偏旁的改造,讹变也就在所难免。为了将一些字进行统一规范,便将一些相近的形体整齐划一为一个统一的形体,变形就义及形近而讹成了这一时期主要的讹变形式。在早期汉隶形成的过程之中,文字的符号性越来越强,原来象形性较强的字在早隶中几乎丧失殆尽,屈曲的线条多被简化或改造成平直、方折的笔画以便于书写,所以笔划苟简比比皆是。在进行笔划苟简的过程中,离析分裂或粘连合并笔划、构件所造成的讹变也有很多。
汉字讹变对解释意义的影响:
上文讨论了讹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的阶段性特点,对讹变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讨论讹变对解释意义的影响。
从表面看讹变使汉字丧失了原来的形义关系似乎是一种无规律无理据的错误演变但研究者通过对文字讹变原因的探讨发现讹变与常规变化或称为正变一样受到社会发展和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双重制约。因此讹变作为一种特殊现象仍然无法离开汉字总体发展趋势
的制约。从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上透视出的汉字的符号性说明了汉字讹变作为一种特殊现象其作用依然是积极的但讹变以丧失原有的理据为代价确实也在另一方面给汉字字义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