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中医》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五脏六腑该怎么补(2)
一
最近,对中医的一些争论我也听到了。我认为中医的问题很简单,看治病是否有效就行了。看什么?看疗效啊。中医纵横数千年,治病万万千,到了今天,如果还有人问:“中医能治病吗?”这个问题相当于:“米饭能充饥吗?”
如果稻田里出现害虫,中医的解决思路是:保持生态平衡,让青蛙吃掉虫子。批判中医的人说,你那种方法太原始、太落后,没有实验数据,不科学!要科学杀虫,必用杀虫剂,一瓶下去,保证一扫而光!用过之后,果真如此。不但害虫灭绝,而且稻田里的龟、蛇、鳝鱼、麻雀、青蛙也都统统绝迹,稻田里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掉了。在我看来,用天然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
人体有着强大的、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都代替不了的。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手段越先进,后果就越严重!曾经有过人定胜天的日子,将荒山、湿地都改造为农田,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
现在的科学,能解释的宇宙、自然,只是整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遵循着天然而完美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医顺应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所追求的就是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二
中医治病,以人为主,以整体为主,先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的时候就能调整人体的机能,然后让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来驱除疾病。出人的身体处于什么状态,这叫辨证。中医是怎么辨证的呢?
望诊时要看病人的气,还要知道整体情况。中医有个有名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些寒热、大小便、饮食、睡眠、月经等问题,方方面面都跟整体有关。问清楚了,对病人的全身情况、以往的体质基本了解,辨证确切以后,才能提纲挈领,针对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下手,次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医有个八大纲,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以阴、阳作为纲领,把疾病的部位(表、里),病象的性质(寒、热),正邪的消长(虚、实)概括在一起,以判定病证。阳虚的就补阳,阴虚
的就补阴,阴阳都虚的就要阴阳双补。单是某一方面不足的,
几帖药下去疗效极其明显。有些人阴阳严重不平衡,阴虚阳亢的,那就既要补阴,又要潜阳。
“阴虚阳亢”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病,比较难治。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病人,她是虚实无间啊,冷来怕冷,热来怕热,脚上冷得要棉被包牢、塞紧,脸上热得汗直淌,一个人身上截然是两个人的表现,像乞力马扎罗山一样,山下是温带,山上是寒带。中医上讲,这就是上盛下虚。她告诉我,到处求治,其他医生也吃不准,家里寿衣都给她做好了,西医根本没有办法,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道地枸杞子是老百姓的冬虫夏草(1)
像这样的病人,就要用中药给她调理清爽,上亢的部分去掉,下虚的给她补进去。所谓“补其不足,去其有余”。等到两个月以后,虚实无间的症状消除了,就给她开膏方,巩固一下。
三
平常我们吃的药,10多味药就算多了,算复方了。跟膏方相比,汤药有时会显得势单力薄,力量不够。冬令时节吃膏方,就是给病人适当地进行调理。膏方能够抓住人的体质要害,最关键的是,重点进补!
膏方为啥要放到冬令吃呢?因为冬天更补得进。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与大自然都要经过“春种、夏长、
秋收、冬藏”。夏天出汗时间比较长,补品吃下去,汗一出,都跑光了。到了冬季毛孔收缩,人体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这时候调理,是虚证多的,就可以虚则补之,补充人体的不足。阳亢的可以适当地潜阳,什么叫潜阳?让“火”潜进“水”里去,那火仍在,只是让水制约着,不让它上亢,从而达到阳阳平衡,阴平阳秘。中医非常重视阴平阳秘这四个字,自始至终围绕这四个字的原则。只要阴阳平衡,身体就好,五阳开泰。
具体说到五脏六腑要怎么补?先要分清阴虚阳虚,再看具体脏器,心、肝、脾、肺、肾,哪个脏器虚,就对证进补。不管是补肺、补肾、补脾、补肝、补胃,每一个脏腑都是一样的,都要重视阴平阳秘。比如补肺,到底是肺阴虚,还是肺阳虚?补肺阴和补肺阳截然不同,是对立面啦。或者有更复杂的情况,怎么办?医生用药高明不高明,就在这种地方。
“老慢支”到了后期,肺病及肾,必定发展为肾不纳气。为什么肺会波及到肾呢?中医认为肺与肾互为母子关系,肺为气主,肾为气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气虚,母病传子,就会伤肾。所以,肺不好的人肾往往都有问题。肾不纳气啊,讲话要气喘,走路要气喘,一活动就要气喘,这就是肾虚。肾虚多数是肾阳虚,就要补肾阳。
“老慢支”同时还有肺虚,而虚证呢,也会变为一定的实证。“老慢支”后来痰吐不出来了,大量的痰积聚在肺里,是一种实证。
所以给“老慢支”开膏方,要注意上面泄,有痰,要咳痰、涤痰、化痰。肾不纳气,就要补肾。这个膏方,既有清肺的,又有化痰的,又有补肾气的,补泄兼施,互相制约,互相扶助,全面地考虑到了。这样看来,跟膏方相比,单味药是不是有点势单力薄?再者,在补肺气的同时,能够平衡一下,补一补肺阴,那么药性就可以起到制压作用。膏方在给脏腑进
补的同时,一定要有适当的制压。
四
一个人的休息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必要条件。
来开膏方的人当中,有一些人的体质是亚健康的,平时说有什么病也很难讲,但是感觉自己年纪不大,就容易产生疲劳,工作疲劳以后难以恢复。实际上这是亚健康,工作压力比较大,操劳过度,太紧张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工作压力大是没有办法的,大家都在拼命竞争,松口气,这笔生意可能就不归你了,或者这个位子上坐的就是别人了。那么我就奉劝亚健康的朋友,到了冬天,可以吃膏方调理一下。亚健康的人很适合吃膏方。还有就是病情变化比较小,或者病情已经缓解了,处于巩固阶段的,这三种情况用膏方效果比较好。
反过来,病情变化比较大、比较快的阶段,就不适宜用膏方。病情变化很大时,医生好比是“官兵捉强盗”。一会儿捉到东,一会儿捉到西,用药要时时调整。而膏方是一只固定方,显然就不适宜了。再一个,中医强调“中病即止”,比如一个病人,原来大便不通畅,通过大便已经弄通畅了,如果再弄下去,就要腹泻了。而膏方服用期比较长,一吃就是一个季节,显然也不适合。
还有一些“富贵病”,往往是没有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造成的。怎么讲呢?比如说有的人在饮食方面天天大鱼大肉,喝起烈性酒来有好几瓶好喝。实际上造成了身体酸碱不平衡。所以,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就会接踵而至。
还有一些人经济条件比较好了,就酒吧、舞厅整天熬夜,灯红酒绿,只愁天亮不愁夜,这是不合乎科学生活方式的,必定使得人体的生物钟紊乱,造成一些生物性的不平衡,不平衡就要闹病。凡是睡眠不好的,失眠的,很容易发生肿瘤,这类病人占了肿瘤发病率中很大的一个比例。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生这些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纠正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时适当地通过冬季进补,调整这种由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生理上的不足,防止产生更严重的疾病。
刚才讲到的一些过食膏粱厚味,就可以通过一些膏方,去除多余的部分。因为中医有两大原则,补其不足,去其有余。体内过剩的部分,通过膏方,可以去除这些过食所引起的病变。比如说高血脂、血黏度高,还有饮食过多引起的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膏方来调理。
有些过度肥胖的人,通过一个冬季的调理,体重也会下降的。这是为什么呢?肥胖,有的是代谢功能不好引起的,中医说起来是体内有痰湿了,那就通过药物来运化脂肪,用膏方去把痰湿运化掉。所以,有些膏方是可以减肥的,而且这种减肥的效果比较巩固。一日三餐照常吃,不用管牢嘴巴。靠节食来减肥,这种东西是不可靠的,多吃又会反弹。
(口述:阮少南采写:李华)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道地枸杞子是老百姓的冬虫夏草(2)
一
最近一段时间,冬虫夏草成为热点话题。实际上,价格比黄金还贵的冬虫夏草,跟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但我们也想进补,也想延缓衰老,改善体质。那么,有没有老百姓吃得起、保健效果又很好的药材呢?有!
黄忠东什么病我今年80岁,腰不弯眼不花,看书看报不需要戴老花眼镜。我还是浙江省中医院、杭州方回春堂等中药房的药材质量顾问,对方一有事情,不管是多么热的夏天还是大冬天,自行车一跨,随叫随到,平时连个感冒什么的都没有。
谈养生之道,不到80岁不要谈。现在医疗卫生条件这么好,经济条件这么好,70多岁随便活活,不稀奇
的,到80岁了,还骑辆自行车上下班,还能像五六十岁的时候那样全身没有毛病,那个时候你再来谈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血液的流动就像潮水的涨落一样,是有变化规律的:中午的时候,血液到达指尖,这个时候指尖会特别怕疼,刺破的话呢,血就会流得特别多;晚上的时候如果手指刺破,流的血就不会像中午的时候那么多,也不会那么痛了。到了晚上10点以后,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流到肝里面去了。肝是藏血的器官——肝藏血,劳累了一天的血,该“回家”休息了,这个时候,人就应该跟着血的节奏,上床休息。再怎么有事,晚上10点之后,一定要上床休息,一定不要拖过12点。但是年轻人做不到啊,深夜12点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还在酒吧里没有回家呢!
二
10多年前,我从浙江省中医院退休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每天早上起来以后,吃一把枸杞子,分量是多少呢?30克。到今天,已经10多年吃下来了。一天30克,10天就是300克,一个月就是900克,1公斤不到吃一个月,一年差不多要吃下去10多公斤。方回春堂药房的人都知道,我买枸杞子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不到超市买,超市的枸杞子标牌上写的产地是宁夏,实际上可能不是,因为枸杞子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有的还是栽培的,不是野生的。买枸杞子不仅要求正宗,而且颗粒要大,要饱满,外表没有褐斑点,泽绛红,这样的枸杞子才是一流的,吃下去才会有效果。南方产的枸杞子粒小、核大、味苦,
不能干嚼。最近一两年,我一直在杭州方回春堂买,这里的枸杞子是目前杭州药店里最好的,枸杞子特别大,直接从宁夏运过来,属于道地药材。10年枸杞子吃下来,正宗不正宗,我一吃就知道了。
张锡纯(1860~1933年)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院长,精通中西医学,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症。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人称“三张”,为公认的名医。张锡纯50岁开始因心中躁热,每晚临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收到很大效果。亲身的体会,使他在晚年的时候竭力号召大家用干嚼枸杞子的方法祛病延年。
干嚼枸杞子最早记载在《外科全书》中,据书中记载,有人在睡前干嚼枸杞子30克,夜间口渴症;有人用枸杞子嚼服,每次15克,精子异常;还有人把枸杞子烘干研成粉末,萎缩性胃炎,均有良好效果。所以,干嚼枸杞子的养生方并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古已有之,只是一般人很少知道罢了。
三
关于枸杞子的传说很多,常见的有“打老儿丸”的故事:一位官员到山里视察,途中见一少妇用鞭子抽打一个老太婆,老人不但不反抗,还点头称是。官员认为少妇打老人有伤伦理风化,便上前问话。少妇说,她今年200多岁,打的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不听家教,所以打她。这位官员感到很惊奇,问她为啥200多岁还青春年少?她回答说,每日吃枸杞,春天吃苗,夏天吃茎,秋天吃果,冬天吃根皮,所以能翻山越岭。而这个女儿不肯吃枸杞,所以身体虚弱,未老先衰,刚才就是为这事责打她。听得官员目瞪
口呆。
口述中医-名老中医访谈录第一部分人参——补药之王(1)
枸杞又名仙人杖。世传山东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高的有数米,其根盘结坚固,村里的人多长寿,是因为取枸杞井水饮用的缘故。涧州(今镇江)开元寺水井旁有一棵枸杞树,人们就称这口水井为枸杞井,认为“饮其水,甚益人也。”这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在《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中,记载有“地仙丹”一方。说是从前有个姓张的赤脚大仙,从一位老人那里得到一张秘方,服用后寿达百余岁,走路健步如飞,白头发也变黑了,掉了的牙齿重新复生,而且性功能强盛。该方的用药十分奇特,用春天的枸杞叶200克,夏天的枸杞花50克,秋天的枸杞子250克,冬天的枸杞根皮500克,分别阴干后,用黄酒浸一夜,取出沥干,加工成细末,再加工成药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据历代本草记载,枸杞子有养肝明目的功能,养生家及民间都推崇用枸杞子明目。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对枸杞子的明目机制做了分析,指出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的要药,而老人阴虚者占十之*,所以枸杞子是益精明目的上品。
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为益阴除热的上品。近代医家张锡纯,以亲身体会强调枸杞子确有退热的
功效。他这样说,从50岁以后,无论冬天、夏天,每晚睡觉时都在床头放一壶凉水,每次醒来,感觉心中躁热,就饮凉水数口,直到天亮,壶中剩下的水就不多了。但是,只要在睡前嚼服枸杞子30克,凉水就可以少饮一杯,而且早上起来感觉心中格外舒畅,精神格外充足,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枸杞子是滋补的良药,并确有退热的功效。
年纪大了,人往往有阴虚症状,比如缺少津液、口干咽燥、便秘、五心烦热(两手心、两脚心、心胸部)、盗汗或失眠等,其中以肝肾阴虚多见,肝肾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所以肝肾阴虚的症状经常同时出现,如眩晕、头胀、耳鸣、视物不清、失眠、五心烦热、遗精、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搏细速或者细小无力等,可见于贫血、月经不调或者急性热病的末期。凡是有这些症状的,都适合服用枸杞子。
枸杞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滋补肝肾,使人延缓衰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血压、血糖,保肝护肝,调节神经等。《本草汇言》对枸杞子补肾益精的功能推崇备至,说服用枸杞子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据统计,从汉朝到清朝的32部代表性医学著作中,记载枸杞子有延年益寿作用的处方共384张,其中补肾方占,单味中药使用较多的药物中就有枸杞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