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化名城——上海
⼀、城市概况
上海市⾏政辖区范围,包括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区、杨浦区、长宁区、普陀区、浦东新区、宝⼭区、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闵⾏区、⾦⼭区、奉贤区和崇明区,共16个区,总⾯积8359平⽅公⾥(其中陆域6833平⽅公⾥)。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市为全国第⼆批国家历史⽂化名城。2005年起⾄今,上海先后共有10个古镇被列为中国历史⽂化名镇,2个古村被列为国家历史⽂化名村。不可移动⽂物、历史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历史⽂化风貌区(历史⽂化街区)保护范围逐步扩⼤,保护类型⽇益丰富。⽬前,上海已基本形成“点、线、⾯”相结合的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
⼆、历史沿⾰
上海是⼀座国家历史⽂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化与各地移民带⼊的多样⽂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化。
唐天宝⼗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宋淳化⼆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船出⼊不便,外来船舶
只得停泊在松江的⼀条⽀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元⼆⼗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鸦⽚战争后上海开埠,外国的船只从外洋直溯⽽上,1845年英国殖民者⾸先在上海县境域划定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要求划定法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苏州河以北⽼闸(宋代建)和新闸(清代建)⼀带因⼤量贫苦农民的流⼊,逐渐兴起,形成北市。1810年清政府颁发《城乡⾃治章程》,上海县合城南境、⽼闸、新闸、江境庙区域为上海城;另设蒲松镇、东泾镇及12乡。1926年孙传芳督江苏省,成⽴淞沪商埠,分全境为上海、闸北、浦东、沪西以及吴淞5区。
国民政府成⽴后,根据孙中⼭的⼤上海计划,1928年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扩⼤市区范围包括上海、宝⼭县的⼀部分,设⽴17个区,⽽上海地区各县则仍属江苏省,从此上海市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达浦东,西⾄静安寺、徐家汇,南趋龙华,北达宝⼭路底。
1949年5⽉上海解放后,成⽴上海市⼈民政府,设黄浦、⽼闸、⾢庙、蓬莱、嵩⼭、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桥等10个郊区。同时,上海的郊县划⼊苏南、
苏北⾏署,后由江苏省管辖。1956年经过⾏政调整,上海市辖区减为18个。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上海市,⾄此,上海市辖黄浦、⾢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等11个县,总⾯积达6340.5平⽅公⾥,⽐建国初⼤⼗倍以上。1960年,撤消⾢庙、蓬莱设⽴南市区;1964年,撤消闵⾏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化⼤⾰命结束后,1980、19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区。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县改为宝⼭区。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嘉定区。为进⼀步改⾰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和闵⾏的三林乡合并设⽴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区,组建新的闵⾏区。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县也改为区。2000年南市区划⼊黄浦区。2001年1⽉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2009年为了更好的开发浦东地区,合理配置地区经济与社会资源,综合优化总体布局,促进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撤南汇区、浦东新区,组建新的浦东新区。2011年6⽉8⽇,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2015年11⽉4⽇,撤销闸北区,并⼊静安区。2016年7⽉22⽇,崇明县正式撤县设区。截⾄2016年8⽉,上海市共辖16个区。
三、历史⽂化价值和地⽅特⾊
上海是我国近代⼤都市型历史⽂化名城,以古今中外⽂化交融的兼容性为特征,集近代远东国际⼤都市、传统江南⽔乡地区以及新中国形成与发展的代表性阵地三重⾝份于⼀⾝。
城市特⾊具体表现为:万国建筑荟萃之都、商贸娱乐繁荣之城、近代产业崛起之港、⾰命史迹富集之地、名⼈遗迹遍布之所、江南⽔乡典范之域、近代⽂化教育发祥地、当代城市建设先锋地。上海城市风貌特征融合江南⾃然和⼈⽂特⾊两⽅⾯因素,体现为五个⽅⾯:
1、三江交汇的地理环境。保护吴淞江、黄浦江、长江交汇的河⼝要冲型独特的城市地理环境与⾃然⽂化景观;
2、中西荟萃的建筑形式。传统中式建筑、明清民居、西⽅古典建筑,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和上海特有的⽯库门⾥弄住宅的多样融合共存形成上海城市特有的建筑风格;
3、起伏优美的城市轮廓。外滩优秀近代建筑组成的城市滨江轮廓线、⼈民⼴场周边城市空间轮廓线都是上海城市地标的重要组成;
4、多样拼贴的路⽹格局。棋盘⽅格、环形放射、传统江南城市⽔街棋盘等路⽹格局都在上海中⼼城拼贴共⽣;
5、各具特⾊的风貌地区。中⼼城中西合璧的风貌格局特征,郊区体现传统江南⽔乡风貌特质。
四、⽂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截⾄2017年6⽉底,上海市共有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物保护单位423处,⽂物保护点2745处,不可移动⽂物共计3435处。
1、加强⽂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上海市⽂物局每年对重要或者有安全隐患的⽂物保护单位进⾏修缮。“⼗⼆五”期间,及时完成了100余处⽂物建筑保护⼯程,实现了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没有重⼤险情的⽬标。在各类⽂物保护⼯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度重视⼯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问题,严格按照《中华⼈民共和国⽂物保护法》(以下简称《⽂物保护法》)和《上海市⽂物保护条例》对其进⾏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合理利⽤、加强管理”的原则。确保⽂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以保存和延续。
2、加强⽂物保护⼯作的宣传:结合每年⽂化遗产⽇,将百余处⽂物建筑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市民游览参观,宣传普及⽂物保护⼯作。通过编印《⽂化上海》系列导览图和市民读本,包括⽂化遗产、⾰命遗址、名⼈故居、博物馆等,在各⼤⽂博场所向社会免费发放,扩⼤⽂物的社会知晓度,提⾼市民保护意识。
五、⾮物质⽂化遗产保护
上海周边游
上海共有5批10⼤类⾮物质⽂化遗产,其中国家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55项,上海市⾮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220项,区级⾮物质⽂化遗产代表性项⽬6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