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黄晓彤作为公派留学生赴莫斯XX乐学院学习,师从指挥大师亚历山大·高克攻读歌剧、交响乐指挥,本科四年扎实的专业训练与音乐熏陶让他从根本上体悟到俄罗斯指挥学派的艺术精髓。1960年学成回国后,黄晓彤教授就一直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八十多位乐队指挥人才,他的高徒陈燮阳、汤沐海、余隆、谭利华、张国勇、林友声、王永吉、杨又青和许忠都已是中国乐坛的翘楚。黄先生堪称中国指挥界的“一代宗师”。熟悉黄晓彤教授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才华极高,而且一生勤奋好学,一辈子都在钻研他热爱的指挥艺术,退休离开教学岗位后,仍在家中研读总谱,思考与研究相关的艺术与学术问题。
黄奕个人资料指挥家在交响音乐会的舞台上或歌剧演出的乐池中带领音乐家们为观众奏响优美的音乐时,看似潇洒、光彩,实际上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和艺术磨炼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表演水平。指挥的培养有着诸多的科目,主要包括听觉训练、总谱阅读、作品研习(指挥两架钢琴上呈现的“乐队演奏”)与真正指挥管弦乐队演奏的艺术实践。一个优秀的指挥除了要有非常敏锐的“音乐听觉”,更需具备出众的音乐理解力和艺术表演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指挥家的手
势来传递。黄先生说:“指挥手势里的音乐和呼吸是可以看得见的。”此言听来平实,但意义深刻。正是指挥在台上的一举一动(包括眼神与面部表情)直接影响到乐团的演奏效果,这种影响大到作品演绎的整体性把握,小到音乐细节的精巧处理,渗透其中的是融入指挥家技艺、修养、品位与感觉的艺术个性。
黄晓彤教授的指挥教学既具深厚的理论蕴涵,又能展示表演艺术本真的实践要义,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指挥教学法,它在延续俄罗斯指挥学派优秀传统的同时,结合了黄先生自己经过长期探索而积累的学术理念和艺术探索。黄先生自豪地说:“每一个现在大名鼎鼎的指挥,我当年都把着他的手挥过。”受到过黄先生栽培的这些指挥家们无不为老师的学术造诣、音乐修养和艺术指导所深深折服。已故指挥大师李德伦曾经这样评价黄晓彤:“晓同从苏联回国后没能到乐团工作是一大遗憾,否则中国能出一个世界级的指挥家”,“我参观过他的教学,启迪、引导、观察和示范都是以背谱为基准,难能可贵。”
由于黄晓彤教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指挥教学上,他一生登上音乐会指挥台的时间确实要少于那些在表演艺术团体任职的指挥家,但我有幸听过他指挥的几场音乐会,印象很深,例如三十多年前他指挥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交响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精彩我至今难忘,堪称大师的演绎。
黄晓彤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的指挥棒已经传给了他的得意门生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教授的手里,我相信这位“一代宗师”的教学艺术定能薪火相传,中国的指挥人才培养体系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