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冲的评价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对林冲的评价。分析这个形象时,应从人物的历史条件、阶级特性出发,抓住林冲的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和冲突中发生重大转变的,要始终扣住一个“逼”字。
林冲出身于棒教师家庭,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由于阶级出身的影响,他虽然有正义感,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有一定的不满,对高俅对他的迫害深为不平,但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留恋着自己的小康生活,养成了软弱动摇的性格。因此,虽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至沦为“罪囚”,刺配沧州,他仍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希望能挣扎着重返京都,恢复旧日的安宁生活。本文开头写林冲到沧州后路遇李小二,反映了他同社会下层人物的联系,表现了他扶弱救困的侠义气概和正直忠厚的性格。他到沧州后,因有柴进的书信钱财照顾,没吃什么苦头;又碰到李小二夫妇,得到了一些温暖。因此,尽管他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使自己无辜“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他也只是担心“未知久后如何”,并未作进一步的打算,甚至还自认是“罪囚”,“恐怕玷辱”李小二夫妻两个。不过,林冲毕竟是个正直刚强的人物,在他的灵魂深处潜伏着反抗因素,正如李小二所说,“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因此,当李小二向他
报信的时候,他一眼识破了陆虞候的阴谋,明确地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这就激起了复仇的怒火,决心叫仇敌“骨肉为泥”。他不顾李小二的劝阻,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遍寻陆谦,足见其复仇心切,说明他在统治阶级的迫害下,反抗性有了增强,对林冲的评价,但当“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刚燃烧起来的复仇怒火又冷了下去。管营拨他去守草料场,一方面他能将此事与几天前陆谦的神秘出现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说明他对陆谦是有怀疑、有警惕的;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听从安排到了草料场,并且随遇而安,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准备长期居住。沽酒途中行经山神庙,他又祈求“神明庇佑”。正当高俅对他的迫害步步进逼、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却仍然抱着幻想,一厢情愿地尽往好处想,没有反抗的意图。这时,在他心里,杀人复仇的念头又退后了一步,苟安妥协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林冲的人生道路,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如何在尖锐复杂的重重矛盾中,逐渐产生分化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生活和生命尚无保障,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
林冲人物形象赏析
《水浒传》将林冲成功地塑造成为“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形象。北宋徽宗年间,时任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棒教头林冲,年轻有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当林冲卷入与高俅父子间的纷争时,林冲便开始了艰难的人生历程,落了一个极其悲惨的下场!
林冲的一生,是苦命的一生,是挣扎的一生。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就有“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一级,理大一分”的说法。时任国防部高级官员的高俅在官职上不知比林冲高了多少级。在宋朝军队系统的职阶体系中,高俅位于权力之颠,林冲只是一位中下级军官,而且作为教头,没有任何统兵权。因此,当二者之间发生冲突时,掌握更大权力的一方自然更具有主动权。在一个集权体系内,权力更大者往往能支配更多的资源,进而支配人们的命运。因为他们掌握了改变规则、解释规则,甚至定义规则的权力,而规则是否以公正为基础倒不重要了。于是,弱小的一方只能不断地退让,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这场恩仇,从一开始就注定林冲是失败的一方。东京的花花美景,林冲的锦绣前程,夫妻的恩恩爱爱,转眼就要变成云烟。
位居高官者往往可以动用大量官府资源来清除自己的敌人。高俅团伙组织人力,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阴谋陷阱,意图使林冲不断“中招”。林冲也因此最终走上了一条道途险恶、布满荆棘的悲情之路。
高俅及其团伙前后一共设计了七大阴谋陷阱。
陷阱之一,由陆谦把林冲骗出来饮酒,然后把林娘子诓骗至一酒楼,由高衙内“甜话儿调和”,进而达到逼占林娘子的目的。这一次林冲陷入了朋友和敌人合谋设好的陷阱。
陷阱之二,林冲买刀,为误入白虎节堂埋下伏笔。买刀一事,甚为蹊跷。《水浒传》中没有明说这次买刀是中计。然而,我们根据上下文来看,林冲买刀是高俅系列阴谋中的重要一环。卖刀汉子跟在林冲背后不断说着 “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等话,显然这刀只卖林冲不卖他人的。于是,“林冲合当有事”,轻易就上了这个圈套。
陷阱之三,误入白虎节堂。有了买刀,误入白虎节堂自是躲也躲不掉的。林冲身上的江湖气、武林气,是他致命的弱点之一。书中说他,“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
天明又去看刀。”此可谓武痴、刀痴。人若过于痴迷,就会有弱点,就会放弃警惕。因而被诱至太尉府献刀、误入白虎节堂也是无法避免的了。
陷阱之四,陆谦买通董超、薛霸两位公人,意图在押解沧州的路上,“结果”林冲,从而彻底除掉林冲这个心头之患。幸得有好兄弟鲁智深出手相救,才得以幸免于难。
陷阱之五,沧州大牢内林冲险些丧命于一百杀威棒下,多亏柴进赠送的银两起了作用,使林冲躲过了此劫。
陷阱之六,根据《水浒传》的前后文分析,大约在此时,另一个可怕的陷阱落到了林娘子身上。林冲被发配后,高衙内上门逼奸林娘子,未遂,绝望的林娘子上吊自杀。林冲的岳父张教头郁郁而终。
水浒传人物评价 陷阱之七,陆谦的授意下,管营给林冲分配了一个看管草料场的“好差事”。后陆谦、富安、差拨、管营合谋烧了草料场,企图烧死林冲。即使林冲不死,大军草料场被烧毁也是死罪一条,林冲这次断不能逃出生天。幸亏林冲躲避在山神庙,击杀陆谦三人,一雪血海深仇。然而因草料场被烧,再加上杀死三名官吏,林冲从一流配犯人,变为重犯。
林冲命运多舛,这七大陷阱,几乎回回都是生死局。几千年来,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阴谋陷阱,不知戕害了多少良人。《水浒传》里没有一个人能像林冲那样遭受如此多的阴谋迫害。
林冲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但我们也可以把林冲理解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几千年来,像林冲这样的人物不知凡几,他们绝大多数会在官府恶势力的前一两个陷阱内就挂了,没有人能为他们伸冤,更没有人为他们写下文字。小官小吏在不容于官府恶势力时尚且无力自保,何况草根阶层?
我们说林冲是个符号,是因为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有过林冲类似的遭遇。一直觉得施耐庵先生在塑造林冲这个艺术形象时,一定把多个现实中的生活原型糅合在一起,使得林冲的苦难比旁人要深重得多。金庸先生的《连城诀》里,主人公狄云也有生活原型。当然“现实”中的狄云,身陷囹圄却无处伸冤。小说里的狄云却可以练得一身奇绝武功,不但可以报仇,还有美人相伴。这是小说家的“美意”安排,现实中“狄云”们的结局却往往很悲惨。林冲是一个教头,林冲与高俅团伙的冲突,在表面上体现出官场中大鱼吃小鱼的血腥原则,但在本质上,这场恩怨反映了深刻的官民对立与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的主动权掌握在官方,而民一方则完全是被“逼”入冲突的。
我们来看看林冲这一方的人物。站在林冲这一边的有江湖流浪僧人鲁智深(另一身份为在逃通缉犯)、无权无势的退休军官张教头、庄主小旋风柴进、开封府的小吏孙佛儿孙定、林娘子、使女锦儿、草料场老军、李小二夫妇,等等。这些人的社会身份不是平民,就是退役军人或没落贵族。而他的敌人们,如太尉高俅、高衙内、虞候陆谦、差拨、管营、董超、薛霸等人,却无一不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在这显然不成对手的两个阵营之间,隐隐呈现出一种官与民、朝与野的对垒。
两个阶层的冲突是必然的。林冲逆来顺受也不叫受,委屈求全也不叫全,邪恶依仗自己的权势,奸淫烧杀,贪赃枉法,上下勾结,残绝人寰。掌握了体制内权力的高俅团伙,可以肆意诬陷当事人,操纵司法部门,并。最终为了除掉林冲,他们甚至不惜烧掉国家物资——驻军的草料场。在他们的眼里完全没有王法和公道。
在《水浒传》之外的社会里,林冲是没有出路的。但《水浒传》里的林冲,虽然付出了家毁人亡的代价,最终却逃出了官方恶势力的追杀,成为水泊梁山的英雄豪杰。林冲的办法很简单。你高俅不是掌握了合法幌子下的暴力么,那么我就用“非法”暴力来反抗你。先有鲁智深以更强的暴力压制住董超、薛霸二人的暴力,后有林冲在山神庙外以武力击杀陆谦等人。以武犯禁,“暴力抗法”,成为林冲等人对抗官府的唯一手段。
造反、革命,是林冲唯一的选择。可是革命之后呢?
上了梁山后,林冲就卷入了起义军内部权力斗争的漩涡。不过这次,是他主动卷入的。
林冲是《水浒传》里少数几个从不滥杀无辜的好汉之一。即使在杀大仇人陆谦时,也要发表一通“正义”宣言:“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林冲在火并王伦时,也发表了一大通言论。书中这一段描述甚为精彩。看到王伦将晁盖等人拒之门外,林冲翻脸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王伦斥责林冲:“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林冲没有正面回答王伦,等于承认了自己犯上作乱,只好转而指责王伦无领导才能和威望:“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后来林冲在晁盖、吴用等人的配合下,得以有足够的时间宣布了王伦的罪状:“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给盘缠,兴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这还不够,林冲后来“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才一刀结果了王伦。林冲火并王伦的事件告诉我们,革命队伍内部
的矛盾冲突,其残酷程度,有时会比敌我矛盾还要严重。自古以来,无论是山贼、流寇还是黑道势力,其组成成员对集体拿命博来的有限资源享有共同占有的权利。而王伦却试图拒绝这种共享。显然,王伦违背了这条“大秤分金”、“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江湖道义原则。火并王伦之前的林冲,处处委屈求全,隐忍不发。此时猛然爆发,令众人刮目相看。金圣叹在对林冲的评价里提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金圣叹还说过“林冲之毒”之类的话。这里的“做得彻”,“毒”等字眼不是指林冲的性格,大概是指林冲身处绝境时的强大反击力,往往远超常人之所能。
然而林冲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当众宣告:“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晁盖半推半就,林冲当时发话:“今日事已到头,不必推却;若有不从,即以王伦为例!”此话实际上是在为晁盖立威,晁盖自然是有心之人,因而两人之间立即确立了牢固的政治盟友关系。林冲进而让吴用和公孙胜坐第二把和第三把交椅,自己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就这样,梁山确立了以晁盖为核心的第一届领导班子。这届班子的人员构成和职责分工均十分合理,晁盖是第一把手,统管全局并负责最高决策。吴用担任军师,公孙胜同掌军权。自林冲以下众好汉共管山寨。林冲排名第四,但参与管理前后山寨,已是最高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林冲对于梁山领导体制的建立
居功至伟。林冲倡导建立的领导体制,实际上并未因后来宋江的加盟有所改变。然而当时晁盖所说的“共管山寨”四字,在权力分配上过于模糊,为林冲日后出局埋下了祸根。随着宋江的加盟,林冲淡出最高领导小组已是必然。
林冲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未参与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宋江一役。虽然晁盖人称托塔天王,“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但比起真正的江湖民意领袖宋江来,无论是人脉,影响力,还是心机,晁盖都略负一筹。由于未能参与此次劫法场的行动,林冲很难被归入宋江系。宋江刚上山后用一句话就彻底改组了梁山泊早先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原来,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之后,对众人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头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此这极当。”这一招实在是高。梁山旧人,晁盖系加上王伦系,一共只有晁盖、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等十一人(吴用是动摇分子)。而宋江系,自宋江、花荣、秦明以下共有二十七位好汉。双方力量对比,梁山旧人已经完全占了下风。宋江还把自己上梁山前就已归附晁盖的秦明、金大坚、萧让等人列入右边客位,把他们算在新头领行列中,可谓别有用心。宋江这次对山寨首领的分化,使自己成为梁山泊的真正领袖。而我们的主人公林冲,早先还算梁山最高领导小组的成员,被宋江一句话现在变成了无“位次”众人
中的一员。从此,林冲退出了领导小组。在三打祝家庄之后,林冲更是从山顶大寨搬出,与宋江系戴宗共管梁山右寨,彻底转变为冲锋陷阵的一员战将。林冲参与了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战呼延灼、战关胜、救华州、攻打大名府等役,几乎次次都是主将。可见,林冲为扭转战局立下了大功。林冲与晁盖的交情远胜过与宋江的交情,也许林冲与宋江略有小隙。自上梁山,大小历经三五十阵的林冲,斩将数、立功数等多项指标在梁山诸多悍将中排名第一,最终交椅却位于关胜之后。这也许是宋江为了避免个别军头势力坐大而刻意做的安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