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贴开明面具下的虚伪:托拜厄斯·沃尔夫Say Yes中
丈夫形象的塑造与分析
秦秋晴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托拜厄斯·沃尔夫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传记作家。他的作品多在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着重探寻人的价值选择问题。本文以小说Say Yes为例,着重对丈夫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丈夫体贴开明面具下的虚伪本质。
关键词:托拜厄斯·沃尔夫;人物形象;虚伪;种族主义
一、作者托拜厄斯·沃尔夫简介
托拜厄斯·沃尔夫(1945-)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
翰市,毕业于牛津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传记作家。他
以回忆录,尤其是《男孩的生活》(This Boy’s Life)而著称。他
的小说《军营小偷》(The Barracks Thief)获1985年笔会/福克纳
小说奖。小说集有《在北美殉道者的花园》(In the Garden of the North American Martyrs)和《在世界》(Back in the World),Say Yes便收录在其中。沃尔夫的小说大多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男人与女人,丈夫与妻子,家长与孩子等。此外,
沃尔夫还着重探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价值选择问题。
二、小说Say Yes简介
小说Say Yes描述了一对白人夫妻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场
景,夫妻双方在洗碗时就白人和黑人能否通婚这个问题产生
分歧,引发争论。妻子认为黑人和白人只要是真心相爱,就能
够结婚并拥有幸福的生活,但在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一个种族
主义者的“开明”丈夫看来,黑人和白人是无法跨越种族差异
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的。丈夫的这一看法引起了妻子的追
问,“如果我是一个黑人,你还会娶我吗?”丈夫的迟迟不回答
让妻子陷入气愤与失望,而最后的回答“不”,彻底使夫妻二人
进入冷战状态。“体贴”的丈夫觉得自己赢得了这场辩论,最后
看似做出让步,实则步步彰显出虚伪的本质,夫妻二人已形同
陌路。小说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敏感善良的妻子形象和一个看似体贴
开明实则虚伪的丈夫形象。本文将着重分析丈夫形象,揭开
其体贴开明的面具,揭露其虚伪的本质。
三、体贴面具下的虚伪
小说开场描写了丈夫帮助妻子洗碗的场景。他觉得自己
与周围认识的男人不同,的确是全身心投入到家务活中的,所
以几个月前,在“无意”中听到妻子的朋友夸赞他是如此体贴
的丈夫时,他的内心充满自豪,“看,我是多么体贴的丈夫啊!
别人都在夸我呢!”丈夫的虚伪在此刻已初露端倪,体贴好似
表演,只为赢得表面的称赞。
在两人谈到黑人和白人能否通婚时,丈夫毫不犹豫地认
为不可能。妻子蹙起眉头,轻咬下唇。妻子的这个表情,丈夫
再熟悉不过了。他很清楚地知道,每当妻子露出这个表情时,
他就该不再争论。如此了解妻子,看似是个细心体贴的丈
泰勒斯威夫特男友夫。但是,可笑的是,他即使很明白这个道理,却从未这样做
过,他反倒说得更多,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有理的。这一细小的
描写也暗示丈夫经常惹得妻子不悦。
语言动作让读者从外部的蛛丝马迹嗅出出丈夫的虚伪,
而心理暗示则让读者从内在更有说服力地窥探到其虚伪的本
质。比如当丈夫表示,来自完全不同的背景的人是永远也无
法相互理解时,妻子默默说道“不同,就像我们一样。”这时丈
夫十分生气,因为他讨厌妻子重复他口中的“不同”这一字眼,
他觉得这让他的话显得很虚伪。虚伪不是别人的强加,是丈夫自己潜意识里存在虚伪,他害怕被捕捉,因此表现得很不耐烦,将妻子洗过的餐具全部扔回水槽中。
妻子在生气中洗碗不小心割破手指,丈夫的表现将体贴与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让妻子站着别动,自己飞快地跑到楼上,到药箱,拿出酒精,棉签和创口贴,然后跑到楼下,用棉签止血,检查伤口深度。乍一看是个有爱体贴的丈夫,对受伤的妻子关怀备至,然而,心理描写再一次出卖了他。他做这些的同时,心里想的却是,“看,我是多么关心你,多么迅速地帮你止住了流血的伤口,你一定很感激我,这下不会再和我争吵了吧。”丈夫的所作所为可能部分是出于关心,但是大部分是想让妻子感激自己。即使伪装得再体贴,虚伪的丈夫形象也已暴露无疑。
小说的结尾同样耐人寻味。丈夫最后做出了让步,将原本“不”的回答改为了“是”。但这个回答是不情愿的,他知道只有说“是”才能结束争吵。在这种情况下,回答已不具有任何意义,带有妥协意味的回答只会让妻子更加受伤。
沃尔夫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逐渐地揭露出丈夫体贴面具下的虚伪,运用耐人寻味的语言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窥探人物性格。
四、开明面具下的虚伪
小说除了揭示丈夫虚伪的体贴外,还塑造了一个带着开明面具的虚伪的种族主义者形象。丈夫是否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直备受争议。但是通过揣摩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的情境,把握小说的感情,不难发现其实沃尔夫已经暗示丈夫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种族主义者”最早是从丈夫口中说出的,并不是其他人指明的。当妻子询问他为什么黑人和白人不能通婚时,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很不耐烦地说“听着,我和黑人一起共事并且相处不错,不需要你来暗示我是一个种族主义者。”[1]“种族主义者”这个词语出现地突兀奇怪,但又在情理之中。这与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心理暗示不谋而合。潜意识里的种族主义思想不自觉的就流露了出来。这是沃尔夫巧妙的暗示。
在之后与妻子的对话中,丈夫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相互理解的,还用数据表明黑人白人通婚离婚率极高。他表示如果妻子是黑人,他们根本不会遇见,妻子也不会是现在的妻子,并且在妻子的追问下,最终回答了“不”,结束了争辩。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但是文化差异常常被用来当作种族偏见的挡箭牌。小说中丈夫一方面说着自己接受黑人,与黑人相处融洽,却在另一方面打着文化差异的幌子掩盖自己是种族主义者这一事实,其虚伪可见一斑。
五、结语
沃尔夫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看似对妻子体贴,对黑人开明,实则虚伪的丈夫形象。小说形象的塑造是多方面的,读者应在揣摩措辞,理解情感的基础上深入情境去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对人物性格有更准确更深入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Ⅱ[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秦秋晴(1995.12.29)女,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神州文学
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