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篇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译文] 蝉儿的叫声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
[出典] 南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注:
1、《入若耶溪》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艅艎: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阳景:日影。
回流:曲折的溪流。
逾:同“愈”,更加。
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3、译文1: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在这地产生了归去念头,长年悲哀这疲倦的游走。
译文2:
艅艎船多么畅通无阻啊,空旷的青水同它一起流。
傍晚的霞出现在远山中,太阳的影子追逐着水流。
蝉的噪音显得林子更静,鸟的叫声显得山中更幽。
在这地产生了归去念头,长年悲哀这疲倦的游走。
4、王籍,文海。琅邪临沂人。其父王僧佑为南齐骁骑将军,晋安王文学。王籍自幼习文,博涉有才,为任、沈约所赏识。仕齐为冠军行参军,入梁为安成王主簿,天监中为湘东王萧绎谘议参军,迁中散大夫。547年引安西府谘议参军,带作塘令,不理县事,不久逝世。
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联颇得谢灵运诗风的神韵,所以“当时以为文外独绝”以至“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可见当时影响之大。至于后世,追摸王籍而造成新诗的如王维、柳宗元以及诸多画论家,大抵都从该诗得到教益。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奠定自己地位的人不少,王籍即其中突出一例。
5、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
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
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本诗写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于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
张翰的的眼睛6、这两句的意思是蝉儿越喧闹,森林就越发显得静寂;鸟儿的鸣叫声越响亮,山野就更加显得清幽。深山老林,数声鸟鸣,看似破山林之寂静,实则以局部喧哗,反衬整个山林之幽寂。后人常常引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来描写山林的幽静。蝉越噪,鸟越鸣,就越表示无人影、无人迹的山林中,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当然使人觉得格外幽静了。
7、蝉是属于夏天的,是夏天特有的一个符号。当你发现自己被重重包围时,夏天便到了。
每年夏天,蝉音澎湃,一树接一树,一声连一声,从日出到日落,从傍晚到黎明。那时缓时急、忽高忽低、似有似无的蝉声,恬静旷远了一个单调而燥热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