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影视文学
小家背后的大世界
——浅析《爸妈不在家》艺术特
张心如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上映之后,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此片对于新加坡剧情片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得新加坡电影更具有多样化。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笼罩下的新加坡一个普通家庭之中的故事,电影主要反映的就是社会下“人的生存”与“人的情感”。诚如是,任何人的关系建立,要么融为亲情,要么平平淡淡,也会出现沟壑,但经历却无法抹去。此电影获得众多奖项,也为新加坡电影开拓出一个新的大门。
关键词:新加坡电影;剧情片;社会写实
作者简介:张心如,女,山东枣庄人,1998年生,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152-01
《爸妈不在家》的出现带给新加坡电影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本片主要讲述的是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笼罩之下一个小家庭所出现的喜怒哀乐。在此片中,电影通过其叙事、细节、道具等多方面的合理安排完整地向观众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使得影片的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丰富、主题内容彰显无遗。《爸妈不在家》这部影片中并不是爸妈真的不在家,反而大多数时间爸妈都是在家中,但他们却没有尽到父母的义务,没有真正关心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在当时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个新加坡都淹没在金融危机中,一个小家又如何得以置之事外?
一、叙事内容的独特性
在叙事内容上,家庭中的人物关系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在此片中,家乐和泰莉的感情经历了相遇、冲突、升温,最后上升至亲情的高度。对于失去了外公的家乐来说,调皮捣蛋、在学习上不认真、经常被叫家长都是他对于大人世界的一种宣告,他渴望用他的方式得到父母的关注,泰莉的到来使他下意识的产生了排斥,但是经历了一件件小事,两个“在家”的人,逐渐成为了对方心灵上的寄托。
二、细节刻画的细腻性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与展现故事内容是影片的又一大特。影片中有许多首尾呼应的内容,比如通过相同的两件事情,展现出了不同的人物感情:在影片开始家乐对于泰莉有着反感情绪的时候,泰莉照顾家乐洗澡,家乐说泰莉的头发非常的臭,于是拿花洒冲向泰莉,搞得泰莉一身水;而在之后的发展
中,家乐被汽车撞到了骨折,打上了石膏,虽然也说泰莉的头发很臭,但是从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前后的台词变化很小,场景也没有变化,但是人物之间的感情确实发生着转变,人物的动作变得更加温和,说话的语气也更加富有情感。在影片最后,当泰莉不得不离开这个家的时候,家乐气冲冲地剪下了他曾经觉得很臭的头发,也孤注一掷地跑去购买,通过这些细节,我们感受到一个特别的孩子用他特殊的感情表达着对于泰莉的不舍。这些细节描写都使得电影富有质感,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
三、道具运用的巧妙性
最后,道具的运用也十分的讨巧和细腻。在影片中,有一些道具一直引领着剧情的发展,电子鸡、宠物鸡和口红等。在影片中作为家乐玩具的电子鸡,可谓是家乐很喜欢的物品了,在影片中他第一次与老师冲突就是这个原因,电子鸡是一种能够在小小的数字化中养成的游戏,家乐喜欢电子鸡有一定的原因是家里的爸妈忙于生活的应付,缺少了对家乐的爱,所以才会让孩子将他的一腔情感寄托在电子宠物的养成之中,后来爸爸因为生活上的烦恼生气之下将家乐的电子鸡给丢掉,为了补偿孩子,买了三只活的小鸡。这也看出随着剧情的发展,家庭也在转变,由机械的生活转变的更加贴近现实。家乐和菲佣泰莉的情感转变,更像是家乐拥有着之前没有的关爱,之后宠物鸡长大了,家乐去给阿公祭祀的时候煮了一只;自己和泰莉煮了一只;剩下一只,家乐说能不能不杀掉,泰莉说如果你可以照顾好它,就可以不杀掉吃。这从道具上彰显出人际关系,家乐一开始得到宠物鸡的时候,和小鸡玩、喂食,渐渐地他忽略了
对小鸡的照顾,直到失去后,才想要珍惜。正如妈妈对待家乐一样,当家乐对泰莉越来越亲近的时候,家乐妈妈很生气,对泰莉说那是我的孩子,是同样的道理。口红是妈妈的物品,泰莉第一次做菲佣,对于城市的向往和对事物的新奇使得她偷偷地用过妈妈的口红,一开始妈妈装作不知道,在和泰莉发生冲突的时候,才把事情说出来,后来泰莉要走的时候送给了泰莉一只口红,象征性意义更大,因为一开始妈妈对待泰莉是富有防备意识的,收泰莉的护照,害怕泰莉偷东西逃跑,渐渐地,妈妈也对泰莉很关心,只是不会表达出来罢了。影片通过道具,揭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态度的转变,使得本片更加鲜活了起来。
四、结语
在此片中,家乐在有着秩序的城市生活中,显得有一些太过调皮,但是他却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正如陈艺哲导演一样,他的创作对于新加坡的电影发展有着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为新加坡电影带来了质朴、纯净的声音。
家有儿女演员参考文献:
[1]鲁艺.《爸妈不在家》: 新加坡电影的新拓展[J].电影文学,2015( 21).
[2]朱君,石文学,吴亚男.近期国际影展获奖新导演作品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06).
[3]网易娱乐.专访陈哲艺:不要因为“导演”光环而当导演[Z].2016.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