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地名故事几番醉醒,飞凤池月灯依旧!
飞凤街,南起长江中路,北至安庆路,曾名巷、一心巷、飞凤巷,据说昔日改称飞凤巷时是因为巷内有飞凤池浴室、旅社,故名。那时的飞凤巷就是一条宽不过三四米的小巷,1985年时拓宽,1988年改名为飞凤街。
BRT在长江中路上有一站,名日“飞凤街”。《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102条路、街、巷命名
更名的通告》里清楚地记载着,过去那里叫一心巷,1982年改为飞凤巷;而在1988年的《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合肥市部分道路、街、巷命名、更名的批复里,飞凤巷已经改为飞凤街;至于叫巷,那更得追到解放前了。旧时,那一带居民住房多为土墙草顶,木条小窗,不仅房屋低矮狭小,而且陈设简陋。室内除灶台、长条板凳和方桌外,极少箱柜,房屋朝向喜朝南,老辈人说,住房要住朝南房,冬天暖和夏天凉。
当时的巷也有少数富裕人家,他们的住房要考究多了,砖墙瓦顶,本质架柱,四合院落,中间置有水井。
飞凤街注定要和两家老字号攀缘,一家是,既是茶馆,也是饭馆,早晨卖茶和点心,中午经营酒菜,晚上一般歇业。
明月楼李嘉诚
当时飞凤街买早点的大都是沿街摆摊,以油炸臭干、茶叶蛋、糖炒麻圆、绿豆圆、南瓜饼、馄饨、白糖饺子、韭菜盒子等品种为多。而经营的确是相对高档的小花狮头、烧卖、四小笼、冠顶饺、韭菜春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
后来,的老板像走马观灯似的换来换去,一直到1952年“五反”结束时才倒闭,但充满地方风味的特饮食,仍然令人神往令人留恋,尤其是那儿的烧饼,更是久负盛名,
由于揉面、烘烤到位,配料得法,吃起来既香又脆。当年许多来肥的官员,或是做生意的客商,都要到品尝美味佳肴。
老合肥说,虽然的档次在当时是最高的,但在今天看来设备还是很简陋的,只不过就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处间作坊,兼做门市小卖;二楼为饮茶、宴会之所,大散厅摆着七八张方桌,还有两三间挂着布门帘的雅座。
飞凤街注定要结缘的另一家老字号是飞凤池,已早不见了影,而飞凤池至今还在营业。
飞凤池解放前就有了,印象中的它就是一排平房,几间屋子,里面靠培摆着溜躺椅。洗澡的
池子分大池子和小池子,大池子里是温水,小池子里是烫水,不过后来为了讲究卫生改成了盆池。如今的飞凤池早已不烧锅炉了,直接从供暖公司买的蒸汽,洗澡池子又改回了大池子,而且仍然保留了女浴池,这在合肥大众化的澡堂里不多见的了。
这条不过100多米长的街道几经沧桑,几度更名,算得上是“几番醉醒”,但岁月并没有带走飞凤街多姿的风采,也算是“月与灯依旧”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