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疯语》解说文案_《暴疯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中国|                            中国香港惊悚/剧情/悬疑电影《暴疯语》,于2015年上映,由李光耀导演,李光耀 吕冠南 编剧,影片讲述了一桩极其残忍的凶杀案震惊了全香港,当事人范国生杀害了他的妻子,后被诊断有精神问题而暂时逃脱法律制裁,送进精神病院接受。在社会舆论哗然的时刻,意气风发的医学界才俊周明杰宣布主动担任范国生的主治医生。在周明杰的精心下,范国生逐渐康复。三年后,周认为范已经可以出院重新融入社会,建立自己的生活。但是,同事以及学界对此却有质疑,面对种种压力,周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他言称会对病人及其行为负责,可是他能担负得起这巨大的责任吗,万一真的是放“虎”归山怎么办?  精神疾病只是人类疾病的一种,是可怕难缠的梦魇。出院后的范国生看似恢复正常,但一桩与其有关的毒贩凶杀案却接踵而来,经过调查,警方将失踪的范国生再次锁定为犯罪嫌疑人。海啸般的舆论攻击令周明杰几乎无法喘息,重重的业内质疑又快将他推下身名败裂的悬崖。周明杰能否再次治愈范国生?新一轮的心智较量又将再次展开。与此同时,周明杰的未婚妻宝儿无故遭遇死亡威胁,周明杰能否凭借一己之力拯救爱人、拯救一切?。
    文:OneMyRoad在电影创作中,对于精神分析这一主题的运用常常出现:奥斯卡提名影片
黄晓明的女友《黑天鹅》也将超自然幻想的精神问题付诸到影片本身,2008年中国影片《救我》有关心理师与精神疾病,2014年由陈正道执导、徐峥与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与《救我》一样也将心理分析师与精神疾病问题联系在一起。一、迷失的旅行者这一部《暴疯语》说的也是这样一个话题,影片定位为一部惊悚影片,并且将“烧脑”作为噱头。然而,影片的前半段就已经将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表现出来,并且非常容易猜到故事的真相。说到底,《暴疯语》是医生与病人身份置换问题的再创作,编剧的重点核心是“镜像效应”,含义是: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它面前走过的别人。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那么,黄晓明的角周明杰则是“镜中我”与“镜外我”的典型人物。有人常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在影片中,我们确实可以到这句话的真谛。一提起“疯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精神病”,无论如何都很难与“天才”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对脑认识的肤浅和用脑的习惯所形成的误区,使我们错误地将好多“天才”式的人物当成了“疯子”。作为医学奇才的周明杰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他与神经病联系在一起的。当代都市社会中,不同的人都在自己的领域有着一席之地,当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自然而然,内心世界便会发生巨变。他们会认为,为了维护现有的社会地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作为一部将心理与精神问题作为主要思想主题的影片,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不可避免。于是,导演
着力刻画作为天才“佼佼者”的周医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不同的人物让这一人物形象立体生动:无论是周医生的“怀孕”女友,还是作为“记忆”出现的母亲,这些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周医生有着自己的“精神疾病”。周明杰精神疾病的爆发,来自于无形的压力,诱因则是范国生(刘青云饰),这一人物不仅是周明杰医生的病人,而且是另一个周明杰的“镜像”代表。在影片中的最高潮部分,大体上就是对于周明杰(医生)与范国生(病人)的身份置换问题的强调。其中,对于自我精神的控制,却让周明杰走向了另一条极端——他不断自言自语到奔溃边缘,就像是一个迷失的旅行者一样,突破时空的限制后,变得更为疯狂,尤其是他开车到医院偷取药物那段最为深刻。二、孤独的守望者一个人来到社会后,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在步入社会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自己的父母。在库利的镜像效应中,“镜”的形式各式各样,其中形成“镜中我”最为重要的“镜”是家庭。导演通过对于一个遭受精神疾病困扰的母亲来不断加深周医生本身的童年经历,对于周医生来说,母亲的死无疑是最为深刻的创伤经历,这个隐藏了20多年的秘密,一触破,必然会导致精神上的爆发。对于周医生自己而言,他其实早已发现自己的精神问题,对于自我的解读与思考,在影片最后被重点凸出。与此同时,“镜中我”还与“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有关。自我的创伤经验在社会上的其他因素相互影响,发生了微妙的化学效应,最终导致了周医生的身份“迷
失”。不断嘶吼出的“你要吃药”,无疑是对自己的指引,但内心深处作为医生根深蒂固的思维建构,迫使他做出各种推脱与抗拒。周明杰与范国生所患的都是“精神分裂症”,两人通常都会表现出一种几乎癫狂的行为举止,而后自言自语,狂躁不安。对于这一病症的解释,用影片的意思来说,就是被认为与内部思想过程破碎有关。在破碎的思想争斗中,周明杰的记忆停留在儿时母亲因疾病跳楼,范国生则会因为失去理智杀害妻子而惶恐不安。精神分裂症病人表现出与现实的联系发生困难,影片一开始处,范国生的表现就是如此,买酒买醉,无法理解普通人语言的正确意思;周明杰因为对这一疾病有着深刻的认知,会担心女友所生婴儿的精神遗传问题,甚至将自己封闭在一间不见阳光的房子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出现的分裂不是人格,而是与世界、与外部现实的联系。于是,随着故事不断推进,周明杰出现了思维上的混乱,将范国生作为意识的假想敌,直至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所有的一切,都在强调周杰明这一人物本身“孤独”的心理表现:在学习中名列前茅;在事业上傲人突出,一直优秀,永不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女友对他也是一知半解。正如世界上流芳百世的“天才”一样,他们都有着另类的、奇怪的特征,这样的人注定孤独,不断等待。影片《暴疯语》说来说去,无非是对身份混乱问题的再创作,用悬疑剧的方式,不断设置悬念,但是导演的掌控能力不够,在影片还未进行解释时,已然暴露了真相,造成整部影片周旋在对于周杰明医生
的身份困扰上,对于范国生这一人物,在影片后半段仅仅可以作为是一种陪衬。在人物表演上说,导演借用较特殊的精神疾病问题的人物刻画,试图凸出两个关键人物的特殊性并试图突破。可惜的是,刘青云的表现未有过多突破,不及《神探》中的表现;黄晓明的表现中规中矩,用大量类似于马景涛式的嘶吼表演来表现精神失常,有点过犹不及,掌控力上稍欠火候。影片最后的设置,有一种“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意思:黄晓明望着窗外的雨过天晴,女友生下了可爱的婴儿。同时,还在最后重新解释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已然陷入俗套。换句话说,影片的主题开发并未有新意。(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否则后果自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