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女队/ 陈伟华:巾帼须眉共荣辱
作者:暂无陈坤赵薇
来源:《羽毛球》 2021年第8期
    相比起林丹在八一男队中的一枝独秀,八一女队前有赵婷婷、蒋燕皎,后有汪鑫、李雪芮,到如今的郑雨、张艺曼,年龄段基本以等差数列呈现的八一女队可谓是人才辈出。
    从接手队伍起,主教练陈伟华就在选材上下了大功夫。他从江苏选来蒋燕皎,从川渝队接到李雪芮。他一边说队员是“别人没选上的苗子”,一边却对这爱徒珍爱至极。对着这“女儿”,陈伟华可以说是既当爹又当妈,一边凶着,一边宠着。
    虽然这姑娘年纪不一,辈分不同,但她们在进队之后的待遇是完全一致的。从进队起,陈伟华就要求姑娘们的头发不能过长,额头刘海不能超过眉毛,侧边不能埋没耳朵,后面不能超过衣领。姑娘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恐怖故事”:陈导的背包里常备着一把剪刀,只要他看见队员头发不合格,就会马上掏出来执行“家法”。他只需要剪三刀,就能把头发减得符合标准,故而人称“陈三刀”。
    郑雨至今仍对此又爱又恨,她说:“十三四岁的年纪啊,都是刚开始注意形象的时候。果然,每次出去
比赛,我们八一队的女孩都是最土的。不过这真的有效,没有男生跟我们说话咯,我们也不注意打扮了,心思都放在训练上啦!现在想来,陈导的确是为我们好。”
    服装上,陈伟华不允许队员训练时穿短袜,队员最多只能有三套便装、三双鞋。说到这,郑雨继续“埋怨”道:“一年都有四个季节,我们却只能有三套便装,你说我们是不是没什么心思可以想别的?”
    除了“陈三刀”,陈伟华还被队员取了很多外号,其中“起床气”算是最有名的,只因为他很注重早操的规矩,所以早操时一定会非常严格,队员稍有不认真就会被训。
    随着年龄渐长,姑娘们都明白了教练的用心良苦。每次比赛前,陈伟华会把姑娘们叫到家里,喝上妻子煲的乌鸡人参汤。比赛后,他总会掏出自带的西洋参泡茶给她们喝。在陈伟华看来,“兵”与“将”彼此的信任是通过长年累月的训练生活培养起来的,他多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培养,换得的是队员们一百分的感恩与依赖。
    八一女队在2013年全运会上捧得女团金牌,全队综合实力固然强,教练的巧排阵固然妙,但最终产生作用的还是队员们甘于奉献、勇于冲锋的精神。全运会前的封闭集训,退役后进入高校学习但仍未毕业的赵婷婷暂时放下家庭和学业的羁绊,义无反顾地回队助教,主抓相对薄弱的女双。巧合的是,最后在全运会女团决赛中一拳定音、锁定制胜分的正是第二女双熊芮/肖嘉。
    赵婷婷是老将,亦是助教,曾经和她并肩作战的队友们深受感染。离上次单项夺冠已经八年了,蒋燕皎依然坚持奋战,到单项赛时甚至在场上因伤倒下;老将冯晨放弃了当下的转业报到,坚持集训;在伦敦奥运会上受重伤的汪鑫带着尚未完全恢复的伤腿坚持回归,意欲坚守女单,陈伟华却考虑到她的身体让她支援女双,每位老将都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作为中坚力量,刘鑫在赛前立下誓夺一单的“军令状”;已经贵为奥运冠军的李雪芮从第一场起就每场兼项,每天打完下场必会累倒,双腿抽筋。这一幕幕固然没有浴血沙场的悲壮,但已经是羽毛球赛场上将士合一的最高层次。
    六年后,陈伟华已经卸下教练的职位,他坐在2019年全国团体锦标赛的仲裁座位上,看着李雪芮带领着这他最熟悉却已然有点陌生的爱徒们重登女团冠军领奖台。那一刻,陈伟华的眼眶红了,他摘下眼镜,默默地擦去泪水,拍拍坐在旁边的记者的肩膀说:“她(李雪芮)太棒了。她最后一届了,真的,不会再有了……”说完,陈伟华迅速做出调整,等待着正跑来拥抱的李雪芮。
    那一刻,陈伟华眼里的大概不只有雪芮,还有每一位在他面前跑过、摔过、绽放过的铿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