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五中郑少颖老师事迹介绍
郑少颖,女,1977年1月出生,1999年7月福建师大郑中基与蔡卓妍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1999年8月安排莆田五中任教,2006年10月福建师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毕业,中级职称,中共党员。现为莆田五中工会副主席、英语教研组组长。
郑少颖同志1995年6月参加全省保送生考试,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由莆田五中保送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1999年6月因专业成绩优秀被定为留校(福建师大)任教人选,但她毅然决定回到家乡的母校(莆田五中)任教。2006年6月她又以优异的成绩从福师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毕业,当时她已经小有名气,但她再次谢绝了高校和其他一级达标校的高薪聘请,继续选择坚守母校教学岗位。
基础扎实,佳绩频传。该同志英语语言功底扎实,熟悉英美文化,有良好的英语听说教学能力。2001年、2007年两次获全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07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全国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特等奖。2003年曾在莆田市“中菲”友好合作项目上担任市委主要领导的首席翻译;教学方式轻松有趣,以快乐教学为主导,关心学生的素质和全面发展,深受学生喜欢。辅导学生参加英语奥赛,使中考录取分低于一类校的学生获得省特等奖、市一等
奖多个奖项;刻苦钻研,在教学实践中能不断总结经验、著书成文,5篇在国家级CN刊物上发表,9篇论文参加各级交流,2篇获全国一等奖,1篇获全国二等奖,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该同志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能积极、主动、负责、有效地组织和参与教研活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不仅注重自身学术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也能指导和影响周围的人,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能委婉并善意地提出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担任英语组负责人以来,能够很好地团结全组新老教师共同努力。2003年开始主持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开创出具有本校特的报刊教学新模式和评价模式。2005年6月莆田五中在全国600多所实验学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1世纪英语报刊阅读“示范校”(全国仅四所、华南唯一)。
乐于奉献,善于带动。作为市骨干教师、市拔尖人才、市青年专业技术后备人才,该同志多次举行公开教学,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开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她废寝忘食地备课,查资料,有一个学期甚至连续开了4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把孩子扔在娘家很久都没空去看一次。她在
福建省2005年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年会上的公开示范教学,受到清华大学博导陈永国教授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英语教育周刊》专门予以报道。在2006年10月全国人教社教材回访观摩课上,她的出教学也赢得得人教社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开展,除了正常教学外她还主动承担并开发了“跨文化交际”校本课程,“英美文学”研究性学习和“英语报刊阅读”选修课。她先后担任福建省、广东省新课程培训的授课教师,参与市内各县区的英语课改指导工作,指导市内多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并获奖。2005年应邀前往上海参加“中美基础教育论坛”,2006年应邀前往英国参加国际英语教学年会,多次参加省教育出版社和市英语学会组织的《高考复习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省、市英语新课程推进中起到较好的辐射和推动作用。
学高为师,行正为范。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着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遇到的烦恼,总喜欢她诉说,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最能理解他们。2006届有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程玲。体质差,父母在外地,每到大考就生病。该同志经常鼓励这位学生去锻炼身体,经常带她回家加强营养,陪她去看病。高考如期而至,考试前一天晚上这位学生失眠了,考试时边哭边吐。得知这种情况,她立即赶到学校安慰学生,稳住情绪,陪她度过了一生最难忘的高考,在发挥不佳的情况下该学生仍考出英语139的好成绩。平时还悄悄地为班
上经济困难的贫困生代交学费、书费,从不声张。2007年被评为“城厢区杰出人民教师”之后,她视荣誉为激励,将所获奖金捐献给贫困生,帮助他们完成高中课程,把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子得到帮助。她平时从不请私假,连婚期也因教高三一拖再拖。孩子出生不满4个月就返校上课。热心工会事业,先后担任工会女工委员、副主席,协助主席开展各种有益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和汗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坚信: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是不够的,仅仅自己拥有丰富的学识修养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真诚的、发自肺腑的,对社会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教育才会成功。正是这种信念,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同事们的赞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