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朱钦骐领军乔治杰生重返中国 融合东西美学首位华人CEO擦亮百年银饰招牌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企业家》 2016年第3期
    Georg Jensen Returned to China
    文 高宜凡
    出生、美国创业成功的华人朱钦骐,接掌乔治杰生两年来,结合传统与创意布局转型,帮丹麦引以为傲的国宝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乔治杰生(Georg Jensen)旗舰店,是购物大街上最繁忙的商店之一,担任店经理的凯蜜拉(Camilla Lilleore)虽年初才加入公司,对这份差事却已很上手。
    “丹麦人要做乔治杰生的差事一点都不难,因为我们从小用到大。”她笑说。
    到乔治杰生添购一组最新的餐具、烛台或礼品,几乎是每个丹麦家庭都少不了的购计划。凯蜜拉解释,“丹麦人最爱家族聚会,每次一有亲友来访,就得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如何布置、摆设,研究如何让旧的乔治杰生跟新商品搭配?”
    他,接掌丹麦国宝品牌尊重传统 保存全手工文化
    这家被视为丹麦国宝的经典品牌,成立长达111年,创办人乔治杰生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银雕大师”。但2013年,出生长大、美国创业成功的华人朱钦骐,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首位华人CEO,堪称当年精品圈重大话题。
    曾带领多家时尚品牌改头换面的朱钦骐,近两年来如何改造乔治杰生?
    午后,从中央火车站漫步约一小时,来到哥本哈根近郊,一栋历史悠久的黄砖瓦楼房映入眼帘,背后有根高耸老烟囱,这里是乔治杰生全球总部,也是百年前发迹的银匠铺。
    走进公司,从入口处、墙面、楼梯旁,随处可见创办人乔治杰生的凋塑或画像,不少他早期的作品、手稿、甚至铸造器具,依旧保存良好,除了能给访客欣赏,也常让员工获得启发。
    28名工匠技师 全球接单
    现在,这里还有28名工匠技师,每天制作来自各地的订单。引导参观的莎拉(Sarah L rke),有着丹麦人常见的一头金发,她笑说,假使没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工匠们的工作场景应该跟百年前没啥两样。
    听起像玩笑话吗?一点也不是。走近一处作业台,理了个大光头,满是金胡须的设计师,活像从古典电影走出来的人物,在此工作超过20年的他,正示范如何制作仿如天鹅造型的经典纯银水壶。
    这项作品出自设计大师古柏(Henning Koppel)之手,问世超过一甲子,至今仍坚持全手工打造,平均每个水壶需要八周时间打造。
    往楼上走,来到主管办公室,戴着复古圆框眼镜的朱钦骐,这天身穿天蓝格子衬衫,搭配牛仔裤与深西装外套,似乎愈来愈融入当地生活步调。
    问及一件产品得耗费两个月人工,是否效率太低?朱钦骐强调,丹麦传统工艺是乔治杰生的根,必须好好保存,“但丹麦设计风格一直在演变,乔治杰生也必须往前走!”他话锋一转。
    有次,他遇到丹麦王室,对方急切地说:“这是我们的国宝,希望你好好保存!”朱钦骐当下回答:“请放心,我不是要来改变乔治杰生的,而是要了解它的文化与品牌DNA,然后到全球发扬光大。”
    的确,拥有成功创业经验和品牌改造方法的朱钦骐,正是乔治杰生最适合的转型舵手。迈入耳顺之年的他,在台湾长大,后来跟着家人移民美国,纽约流行设计学院(Fashion Instituteo f T ec h no l ogy)毕业后一度回台创业,可惜不到一年就失败,回美重新蹲马步多年,终于在1983年创立服饰品牌“NAUTICA”大获成功,2008年被《Forbes》选为25位知名美籍华人之一,堪称华人设计师成功典范。
    除操盘时装品牌,朱钦骐也开过专业设计公司,协助美国箱包品牌TUMI重新定调设计风格,由于个人涉猎领域很广,后来受合伙的Investcorp投资集团委托,远赴北欧接掌乔治杰生。郑中基与蔡卓妍
    他,积极布局转型灌注新血 开展新品路线
    朱钦骐发现,过去乔治杰生人事结构的“丹麦味”太重,较欠缺国际视野。因此他改造的第一步,就是招募新血。
    如今公司高层跟设计团队中,已有美、英、法、瑞典、瑞士、阿根廷、中国、马来西亚等众多国籍,每次开会仿佛一个小联合国,带来许多新刺激。
    组织上他也做出几项变革。一是并购丹麦最大经销商,再把部门划分为:银器、珠宝、家用品三大块,各自独立运作,不再互相牵制,接着再开拓手表、男性皮件、书写工具等新品。
    “乔治杰生设计实力已很强,我只是在经营概念上做修正。”他缓缓说道。
    改变的确有必要。事实上,全球银器市场不断萎缩,不再是年轻一辈的惯用物品。以银器为根源的乔治杰生,当然得向外延伸,到新立足点与主力品项。
    不限于银 还尝试钢、玻璃
    其次,传统工艺普遍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工法也得调整。
    如乔治杰生过去很多纯银打造的产品,近年逐渐改成不锈钢材质,一来可做出类似美感,也能衔接当代生产技术。
    现在走进店面,顾客应该都会发现,乔治杰生不再只有冷调的银器跟餐具,开始出现温暖的金或抢眼的红、绿系,产品材质也不再局限于银或铁,连玻璃都尝试使用。
    撇开经营上的策略布局不谈,朱钦骐更期待,能把乔治杰生带上国际化的起飞跑道。
    “其实创办人就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人!”他解释,生于哥本哈根北方农村的乔治杰生,年少时先到珠宝工坊学习,大学进皇家美术学院攻读雕塑,毕业后游历法国跟意大利,原本醉心于陶瓷技艺,后来却选择从银器领域创业,创业第14年(1918年)就到法国开出第一家海外店。
    更让人佩服的是,远在百年前,乔治杰生便大胆采用新材质,勇于尝试前所未见的工法,把自然界的有机线条与优雅美感融入作品,思维不但领先当代,更酷爱跨界创作。
    可惜近年,各大精品无不极力开发新兴市场,唯独作风保守的乔治杰生,相形之下动作略显缓慢,至今仍有约半数营收来自欧洲市场。
    这便是朱钦骐被寄予厚望之处。早在1994年,他操盘的NAUTICA就抢滩中国市场,几年内建立密集的销售网路,业绩迅速成长。
    他,开拓国际市场前进北京设复合式概念店
    “东、西方整合过程中,懂得双方语言的设计师,有很大发挥空间!”五年前,他曾在《远见》华人领袖高峰会上如此预言,如今自己走在实践道路上。
    去年9月底,乔治杰生在北京设计周期间,把一座传统四合院改造为全新概念店,除展售自家商品,更聘请在丹麦知名餐厅Noma工作过的主厨开设餐厅与咖啡吧,作为乔治杰生重回中国市场的滩头堡。
    朱钦骐有感而发地说,拥有百年历史的乔治杰生,已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设计底蕴,“我的任务只是提供一些新想法,让他们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公司!”
    朱钦骐想替乔治杰生填“第三面墙”
    接下执行长两年来多,朱钦骐花了很多时间钻研乔治杰生上百年的历史脉络与各代产品风格。设计专业出身的他,常在内部美术馆与资料库研究地津津有味,愈看愈觉得有意思,也逐渐摸索出未来的经营方向。
    朱钦骐分析,创新精神是丹麦设计最迷人之处。除了北欧设计一贯标榜的简约与实用,丹麦更精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改良后,变成新的设计元素。
    他举例,丹麦家具设计大师韦格纳(Hans Wegner)的代表作“Y Chair”,最初的概念便来自中国明朝的“太师椅”,用最单纯的设计结构,提供使用者最舒适的支撑,再融入丹麦特有的曲线美感,最终成为经典之作。
    在朱钦骐的办公室墙壁,一面贴了乔治杰生早期的设计手稿,洋溢浓厚的宫廷艺术味道,另一面则是20世纪中期受德国包浩斯(Bauhaus)影响,商品开始呈现极简的理性工业风格。“这两种风格不是同一种,但都是丹麦设计的一环。”
    他回头指向自己座椅背后那面目前一片空白的墙,“那就是我们的下一步!”期待下次再度造访,朱钦骐已经替乔治杰生到全新的设计风貌。
    乔治杰生
    成立: 1904年
    创办人: Georg Jensen
    执行长: 朱钦骐
    产品: 银雕器皿及纯银珠宝起家,陆续扩及餐具、配件、居家用品
    员工数: 全球约1300人
    营运表现: 年营收超过 10亿丹麦克朗(约10亿元人民币),于全球13个国家设有上百家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