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首富周正毅我有150亿
【推荐郑翔洲博士《新商业模式赢天下》DVD时代光华】
www.tudou/programs/view/zeccmcPYgPo/
郑翔洲:新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大纲]
【轻资产模式、金融模式篇、制造业篇、零售连锁篇、汽车产业篇,互联网篇】
中国有这样一些人:个性坚毅、习惯沉默、财技精湛、资本力量惊人。在内地,他们潜龙入海;在香港,他们几乎透明,因为他们要拥抱香江的豪华地产、资本和上市公司,并喜欢和以贵族后裔自居的富豪为伍。透过伪装得极为复杂的外壳,让我们领受一回“周公子”那令人惊讶的财技。
徐迅/文
一个戴卡地亚表、经常换名牌西服、齿白唇红的41岁男人说,“我有150亿资产。在上海我有第一辆法拉利,在香港我曾有3处豪宅,有宝马7系、V12房车和本特利。我有一大堆股票,很多待售楼宇。我投资了农业、高校高科技、高速公路、赌船等。更隐秘的是,我有期货交易席位并参股两家证券公司、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我还收购了上海2家上市公司、香港2家上市公司。虽然发家已快10年,可我早期投资的‘阿毛炖品’美食店每年还在贡献数百万的利润……”
这位简历上写着“学历大学”但自己亲口说没读过太多书的男人,笑容可掬地强调:“但我不是富家子弟,父母没有给我一分钱,现在死了,也不会欠谁。”他表示自己在上海一个月2000元就可以过日子了,现在做很多事都是多余的。但不久前,他快手收购“香港建联通”(0067HK)的动作令市场侧目。为了这笔生意,他动用了20亿港元。
他就是周正毅,1961年4月生于上海杨浦,有着颇为经典的上海男人的笑容和抽烟时的眼光神态。
周的财富曝光源自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当时杂志只给他5.5亿的资产评定,排名94位。周没有说什么。在上海,他的低调和多元化扩张相映成趣,但在香港,他几乎透明,因为他要拥抱这里的豪华地产、股票、上市公司,并喜欢和以贵族后裔自居的富豪为伍。
去年11月,周正毅以6180万港元收购“香港盈荣集团”(1104HK)大股东“凤麟家族”74%的控股权,之后,更斥巨资收购“建联通”59.98%股权,在香港再度买壳上市。当时“建联通”净资产有23.5亿港元。这两笔收购是内地民企在香港收购案例中的最大手笔。
其实近一年多来,通过曲折的投资手法,周在上海的“农凯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已经介入在沪上市的“海鸟电子”(600634,现更名为“海鸟发展”)和“英雄股份”(A600844/B900921),加上香港的2家公司,周控制了4家上市企业,控制资产超过30亿元。
围绕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越来越多:多个地产项目、农业食品、饮用水、高速公路投资、约900公顷的土地储备、证券投资、银行股东,以及在香港合伙经营的金公主号游船。周正毅5月份高调地对香港媒体、基金经理大谈投资理念,不经意把自己的家底透个底朝天。但在细节上,却总是笑不作答(周正毅声称的五大产业如图1所示)。
介入股票、地产和金融
1995年,不少大型国企上市,大量的职工股也开始流通,不少是柜台交易。周正毅说:“那时的企业员工都不相信自己公司会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现,纷纷要钱不要股票,我们前后收购了几十家公司的职工股。”这些股票大多2-3元就可以买进,上市后都有几倍、十几倍的涨幅。“有些公司花几十万、有些花几百万,最多的‘福建九州’花了2000多万,后来这些股票个个涨势惊人,其中‘格力’从2元多一直升到20多元。”周的太太毛玉萍也承认在当时股市上“赚了不少个亿”。
A股的历史性机遇让周正毅在资本市场尝到了甜头,其财富积累在经商十多年后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有了A股的经验,他在遇到亚洲金融风暴时,立即调用数亿资金在香港购入股价大跌的蓝筹股“长实”、“和黄”等股票。后来这些大蓝筹股价大涨,周正毅及时套现,有了数亿港元的回报。“当时香港市场只有6000多点,谁敢买?我和太太就敢冲,买跌不买涨。”周正毅笑着说。
1997年后期,手头膨胀的热钱推动他进入资本密集的高利润行业—房地产。他把在香港赚来的钱投向上
海,1997年10月成立“农凯集团”。他没有走买地—规划—建房—销售的套路,而是选择了收购: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中央商务区附近江宁路上的烂尾楼“兴业大厦”(现名),该楼投入1亿多再追加1亿多完工,现价已升值近每平方米2万元,市值超过5亿元。他又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价格收购上海高尚区古北的烂尾楼“伦敦广场”,追加亿元完工,售价又升数倍。“非常厉害的涨幅,”周正毅感慨道,“几年前看到做房地产套死很多人,我自己不敢投,主要以收购为目标,收购成本低。”
后来他不时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商铺、烂尾楼盘。其投资原则非常简单:非好不买。虽然收购烂尾楼手续繁多,但他喜欢做这类繁琐的低价进、高价出的投资。
1997年,周正毅在香港设立了新总部“佳运投资公司”,8月份以6200万港元的摸顶价购入湾仔会景阁西翼顶层复式豪宅,一个多月后,再度花200多万港元购入英国极品房车本特利,以努力进入新富豪行列。
1999年4月,他又以8600万港元购入渣甸山白建时道81号900多平方米的独立大屋,并花3000万港元豪华装修,和香港富商刘銮雄为邻,在香港名声大振。这时,周正毅“上海首富”的名号在香港传起。
如今香港楼市低迷,“会景阁”缩水至3000万港元左右,“白建时道81号”市值仅为5800万港元。周对此不置可否。
后来,周又积极介入内地金融和证券市场,但手法含蓄。他通过旗下“东宏投资公司”投资“福建兴业银行”,作了第3大股东,该银行在上海的总部买了周正毅的总部“农凯大厦”大部分楼层,大楼因此改名“兴业大厦”。
周再通过“农凯”投资2.1亿元,在原“大连证券”改组后的“大通证券”中,以18.77%的股份坐上了10个股东中的头把交椅。外界曾经传“北大青鸟”通过“包头浩宇科技”投资2亿元,做了“大通证券”第一大股东,其实周正毅的位子更靠前。“我们投资金融业已经很久了。”周很早就在上海期货市场拥有交易席位,一直从事期货买卖,也有不俗的商业纪录,最近更有传闻说他会收购或大比例入股一家期货公司。
之后,周正毅又通过“农凯”和上海复旦、交大等多家高校合资经营“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他通过“上海高校科技产业集团”出资1010万元,投资了原名为“开封证券”的“富友证券经纪公司”,占19.96%,做了第一大股东。行内人士表示,“富友证券经纪公司”在上海以创新、活跃著称。周之后又介入“富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说自己已投资2亿多元在15家企业,30%盈利,30%在投资阶段,还有的在做市场。
通过这些投资活动,周正毅手头的地块和地产项目激增。他提供给媒体的资料显示:“福建兴业银行”原有的外滩金贸区地块已成其“农凯集团”旗下“兴力浦房产公
司”的“兴力浦金融大厦”;“海鸟电子”原有的“中山公寓”也纳入麾下;投资2.2亿元但一直没有建成的“海鸟电子大厦”也归其所有。另外还有“龙昌苑”、“联鑫虹桥苑”、静安区旧城改造地块、曹家渡地块等。“农凯”
公布的数据称,该集团投资的物业达21万平方米,投资额约14亿元,总估值25亿元。其中写字楼8处,有5.5万平方米;商铺6处,有7.6万平方米;住宅6处,约1.9万平方米;其它约5.9万平方米(比如周收购的虹桥附近的四星级饭店“逸和龙柏”)。
周号称还有土地储备963万平方米,大多在浦东芦潮港人工半岛和松江地区,“当时我们拿松江地块,每亩2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40万元了。”他还拿到了上海到芦潮港的沪芦高速公路投资经营权,上海媒体说该项投资为2.5亿元,但周表示将投资上海的高速公路44亿元、轻轨30亿元,回报率都在9%-10%左右。
5月28日,周正毅与上海静安区政府签约,获得静安区石门二路17.64万平方米地块的旧城改造项目,涉及10000户搬迁。周拿出“农凯集团”和在海外BVI注册的“香港佳运集团”,投资额据称超过50亿元,这是周在上海房地产项目中首次以拿地的方式进行的大规模开发。在签约仪式上,和黄大班霍建宁胞妹霍建华、为周正毅收购“建联通”融资的“中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冯志坚、“天行国际”老板张德熙等风光人物均现身上海。
除了金融和房地产,周正毅还组建了“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上海小城镇开发集团”,并拥有“华亭进出口公司”和“远达进出口公司”,甚至大型国企“上海机械进出口集团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在其5大产业的名单上。至于如何获得国企的控制权,他笑而不答,只是说都做得不错,都赚钱。
红透香港的上海首富
善用资本说话的周氏夫妇,收购“盈荣”和“建联通”的手法并不创新。周正毅旗下在BVI注册的Angel Field
Limited,2002年1月以6180万港元向“盈荣集团”大股东“凤麟”收购74%股权(如图2),每股作价0.418港元,较停牌价1.1港元折让62%。这家公司从前交投清淡,2000年亏损1360万港元,主要从事胚布加工和休闲食品贸易业务。1月28日收购消息公布时,股价一度升至1.48港元。周曾声称维持公司现状,但今年5月,“盈荣”改名“上海商贸控股”,毛玉萍担任董事局主席。
5月,周正毅再通过“中银证券”融资,以15亿港元向“和黄”、“爱立信”及多家瑞典投资者收购“建联通”59.98%股权(如图3),每股作价0.82港元,整体费用在20亿港元左右,按4月30日未经审核每股经调整资产净值为0.77港元,周的开价很具吸引力。
为什么收购这两家公司?周正毅说:“我早就熟悉香港市场,入股‘盈荣’、‘建联通’的目的是吸引人才,我现在不缺钱和项目,但缺人才。国内人才的脑子不输港人,但职业精神不够。我已通过收购‘盈荣’吸引了3位高管人员。”他承认自己品牌不够,“在香港,有平台才有人才,有人才才有品牌,品牌最重要。”他说自己再有钱,也不如大牌企业。
“我会把上海的优质地产项目注入‘建联通’,比如静安区的项目要做3-5年,我们会把利润装到上市公司口
袋里。”他很有计划的口气给满腹怀疑的香港基金经理增加了想象力,“我会谨慎投资,‘建联通’内的高科技项目好的拿回来,不好的就卖。我们放资产进去,值10亿的就放5亿进去,我们不赚上市公司的钱,只赚市场的钱。”
周表示全面收购‘建联通’后,会有很多事做,“香港看好内地市场,我们会把握好上海的机会。上海的地产外国人都看好,都在投资,我们也应该做,但老外不懂,都喜欢在浦东投资,如了解上海的文化,就知道浦西才是上海房地产的核心地带,主要是高档楼盘。”
他有点自得:金融风暴后,谁还会拿25亿元现钞去做收购?现在谁还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上个世纪80年代的酒楼里个个都在谈生意,现在没人谈了。“今天‘中银’借钱给我做收购,是我符合条件,能借钱的企业也是有本事的,你看‘李超人’有1000亿现金,也有1500亿负债。”
他颇清醒:“我现在的内地物业投资一年租金收入约1.6亿,去年加上贸易和投资有2.7亿的利润。我现在都喜欢稳定,投资高速公路、轻轨,只有9%左右的回报,但我看好。以前我是1元赚10元,现在我要10元赚1元。”
A股市场的“周公子”
“周公子”与“徐工科技”(000425)。1996年以每股4.8元上市,流通股本才2400万股。1999年时股价在8
元左右,业绩也一般。1998年每股收益约0.3元,但从此起步,到2001年10月创出50元的高价。2001年每股收益0.17元,流通股1.94亿股,但2002年3月14日股价收在18.19元,大致相当于复权前的47元,涨幅接近5倍。在2001年股市大跌,指数跌近半的环境下,涨幅仍排名第2。
从图4上看,实力机构在1999年5.19行情时介入,一年内把股价拉升至34元,在2000年5月实施10送3.2转增6.8,同时把“徐工股份”改名“徐工科技”。之后不断拉动,吸引更多资金加盟,直至高位均严重套牢。行内专家指出,实力机构的成本在10元左右,其获利早已回吐,套牢的不乏中小投资者。
青海证券的黄硕(本刊撰稿人)指出,“徐工科技”股东人数仅5622户,相对1.94亿的盘子来说,户均持股3.4万股。在公布的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东名单中,9个都是持有法人股和国有股,前5大都是徐州的机构,只有第6大股东是“大通证券”,持有868.5856万股流通股,占1.75%比例。而“大通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周正毅的“农凯集团”。
收购“海鸟电子”和“英雄股份”。2000年9月8日,在上海南汇注册仅1天的“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以1.57亿元从“海鸟电子”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受让2267.4万股法人股,控制“海鸟电子”26%股权(如图5)。2001年5月,半年未见动静的“海鸟电子”把一些激光电子等低效资产转让给“东宏投资”,拿到8983万资金,同时“海鸟”宣布以5000万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70%股权,向房地产转型。
2001年4月底,“中盛”净资产账面值为3986万元,70%股权账面值2790万元,但此次交易价5000万,溢
价较高。会计准则要求这笔费用的摊销时间不许超过10年,因此“海鸟电子”每年需摊销数百万元。“中盛房地产”的股东为“华信投资公司”和“上海长宁区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持股3成),“华信投资”第一大股东是“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公司”,持有49.47%股权。“兴力浦房地产”又持有“东宏实业投资公司”84.38%股权,这笔多重关系收购和资产置换的核心落到“兴力浦房地产公司”,该公司股东为“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而“上海爱普乐珠宝贸易公司”股东除唐海根占41%股权外,“上海农凯工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农凯联合投资公司”分别占39%和20%股权(有关“海鸟”的实际控股股东问题,参见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王岳伦身价是多少个亿
所以,收购“海鸟电子”的真正控股股东是“兴力浦房地产”。“东宏公司”只不过是收购“海鸟电子”的壳而已,负责装填“杂物”,掩人耳目。
“海鸟电子”有静安区多块旧城改造土地,加上“中盛房地产”的“中山公寓”,“兴力浦公司”在外滩的“兴力浦金融大厦”项目,“海鸟电子”可装填的内容颇多。也给人以美好联想,但行内人士表示,“海鸟电子”有可能成为“兴力浦房地产”外滩项目的
融资工具,毕竟“海鸟电子”流通盘只有3980万股,价位在16-20元徘徊,可折腾的空间很大。同时,通过复杂的内部关联交易,“海鸟电子”的账面突增2000多万收益,其置换出来的业绩也是题材。而证券分析师更直接地表示,“海鸟”收购“中盛”,更多的是“华信投资”借此套现,而不是注入优质资产。
然后是“英雄股份”。2001年11月22日,“上海轻工集团”把“英雄股份”、“英雄B股”8887.1916万股国家股转让给“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占总股本的29.18%,上海轻工集团还剩23.74%,是第2大股东。
11月26日,“英雄股份”紧锣密鼓通过资产、负债转让协议,向“上海轻工集团”转让“英雄金笔厂”等资产,账面值为2.471亿元,同时也把1.1825亿元负债剥离,实际获得1.2885亿元资金。
同时,“英雄股份”向“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和“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收购“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100%股权,以及“上海联鑫房地产公司”72.58%股权。2001年12月20日,新的评估报告显示“大盈肉禽”100%的股权账面值为7323.31万元,评估值为9300.58万元,增值27%;“联鑫房地产”72.58%股权账面值2395.54万元,评估值4985.53万元,增值108.12%。“英雄股份”收购两家公司需要1.428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英雄股份”的作价为每股4.73元,远高于公司2.01元净资产,收购总价为4.2亿元。签约第2天,“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就付出1500万元定金,年底又付了2.15亿,2002年3月20日前付清全款。“上海农投”注册资本仅5600万元,2000年底净资产才2.2644亿元,收购资金却达4.2亿,超出《公司法》规定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规定。其果敢的做法令人猜测幕后的资金来源。
消息人士表示,幕后资金来自“农凯集团”旗下公司“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公司”,即周正毅的5大产业公司之一。在追查“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的背景时,记者无意中发现该公司已搬到周正毅“农凯集团”的上海总部“兴业大厦”。
笔者试过多种途径,但查询“上海农投”的资料很难。周正毅面对香港媒体和基金经理直接表示:“我已经收购‘海鸟电子’、‘英雄股份’。”只是“英雄股份”的所有公告上都没有周正毅的名字和关联企业(相关话题参见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英雄股份”A股流通股只有2768万股,B股流通股为9689万股。2000年B股曾经从0.17美元暴涨至0.46美元,后来一年半又涨了5.7倍,达到1.14美元。A股也从10多元直冲20元以上。庄家彩明显。
2002年3月14日,“英雄股份”涨停,成交金额4362万元,排名第一,细看当日买卖“英雄股份”的营业部名称:买卖金额排名第一的“富友证券”、第三“大通证券”都是周正毅参股的证券公司。2002年5月14日,“英雄股份”公告称总部已经搬到上海江宁路188号兴业大厦11楼,这是周的沪上大本营。
虽然内地资本市场资讯透明度严重不足,但多重的交易脉络仍让我们看到其网状的投资,很多资本在各种框架下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产生增值,进而变成财富,我们习惯的规则在资本的力量下变化。
周正毅说上市没有挑战,收购才有挑战。“比如我看好‘海鸟电子’,有上海房地产概念,流通盘小,净资产8000多万,空间很大,配送后股东会欢迎。‘海鸟电子’的扩张能力很强,现在3000多万股,以后扩到3亿股,每股价格不会低于6、7元的。”
他笑着说香港资本市场的玩法和内地市场的玩法不同,内地是上市公司越小越好玩,香港是公司越大越好玩,“但香港的增发、配售能力很强,有项目就可以拿到钱,是自由市场,内地则管得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