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偷窃”别人的生活?
虽源于詹宏志的新书《旅行与读书》,但是两位所论,有许多溢出本书之外的闪光之处。
肌研极润洗面奶“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被“文艺青年”们奉为人生信条的箴言,反应了当今对旅行与读书的流行看法,但在这两位“读书人”看来,旅行与读书根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而真正的旅行也完全与“在路上”这些文艺腔调无关,真正的旅行毋宁说是一场将自己置于未知与不确定中的冒险……
旅行与读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欢迎在评论中留言。
转自公号“看理想”(ikanlixiang)
詹宏志:读书与旅行都是脱离自己
天龙八部钓鱼
变成另外一个人
旅行有什么意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回到一个没有旅行服务业的时代。
旅行是什么意思?假如我在一个完完全全没有旅行服务的环境,从北京去杭州,这件事怎么做到?今天从北京到杭州,意思是可能只买一张机票,从这个机场飞到那个机场,机票上有一个地名,上面写着杭州,承诺把你带到杭州。或者你到火车站,手上拿着车票,上面写着一个目的地,它也承诺把你带到那个目的地。
以现在的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信赖的社会,不会说把你带到郑州卖掉、然后说这里是杭州,那个车站不管你坐的是长途巴士、火车、高速铁路或者飞机,都有承诺,会把你带到那个地方。
但在一个没有这种服务的时代就不是这样的,首先要确定北京跟杭州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上的关系,比如是南边,就往南走。走的路上会看到牛车、驴车、马车,也许会上前会问他“大伯,你是往哪儿走,你往南,是到哪儿?可不可以搭一段的车?”我也许会付一点钱,也许只是请求你的帮忙。他载你一程,他只是到市场上卖菜,只有20里路可以送,那么你就可以搭车20里路。
丁俊晖第五杆147之后你可能遇到河流,看到船,你跟他商量能否坐船走。你在路上,如果没有住宿,你也要想办法。到了黄昏,你觉得天暗了,看到炊烟,就去敲农家的门,打开门来说这位大
娘,我是个路人,是否可以借宿一宿。借人家的柴房、牛棚、马厩、猪房、鸡寮……有一个地方来栖身。
如果方便也可以请求别人给你一点吃的东西。你也可能会碰到善心人,大家都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就会接待你,给你一顿饭吃,让你住进去。
这么一天一天不断地走,直到有一天你问路人时,杭州怎么走?那个人瞪你一眼说:这就是杭州!那么你就到了杭州。
奥利给是什么意思啊如果旅行条件是这个模样,你就会知道旅行是多么严重的事,意思是等于要把你全身一切对世界的了解拿来对付可能有的种种实验跟考验,才能完成这么一件事。
袁成杰也就是说,旅行的意思是把你拉开了,使你离开了你熟悉的支撑系统,你必须想办法跟陌生困境里活动,如果你能活着回来,就证明你过去的所有教育已经全部内化在里面了。要有一个本事,即使是这么陌生的环境,你仍然有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这个人基本已经完全成熟、独立自主了,能做所有的事。
这是旅行在有教育意义的时代是如此的。这也是今天我们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两件事等同起来,都看成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者最高的自我追求。
旅行的目的既然是脱离你原来熟悉的系统,去跟这个陌生世界奋斗,去处理,去设法驾驭那个不可知的种种变动。如果这是旅行的意思,那一个充满保护跟照顾的旅行就失去了原意。
如果有一种旅行,我坐飞机来到一个地方,飞机几乎是一个跟旅行背反的概念,因为它完全没有过程,睁开眼睛是北京,离开北京是杭州了,完全没有任何历程。最脏的明星 天涯扒皮
不过你闭上眼睛是北京,睁开眼睛是伦敦,然后有一个巴士在接你,有一人、有一个讲你的语言的地陪带着你出发,沿路告诉你,左边的房子建于哪一年,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来到一个地方说这边有一个景点,咱们下来,左边可以拍照,右边可以上车。过一会儿来到一个中国餐厅,有五菜一汤,没有困难,不会考验你味觉的适应问题。
到了晚上去了旅馆,尽管是异乡的旅馆,但房间全世界都一样,有床、有梳妆台、有浴室、淋浴、浴缸、抽水马桶,全世界旅馆一样,不需要适应,每一个房间就算装潢、长相不同,但基本构造是一样的。
第二天你继续赶路。在这种保护行为下,每个人都没有真正跟他的目的地有身体接触,所以只好把旅行转换成视觉,我怎么样能够知道我来到了伦敦,最后可能要出辨识伦敦的符号,比如伦敦塔、塔桥。或者到巴黎,总得让我看到巴黎铁塔,这才让我觉得的确是站在了巴黎。
本来旅行的身体体验转变成了地标目击。地标目击也不够,没有办法把经验带回去,怎么跟我的朋友说我站在巴黎的街头,看着巴黎铁塔热泪盈眶, 我怎么说这个话呢?我说不只看到了巴黎铁塔,而是要反过来拍一个自拍,回去才有办法有证明,一个是证明我自己在巴黎,有我眼睛看到的符号;回家也要证明,得留影为记。
如果旅行缺少了跟目的地的摩擦,最后只好全部符号化,经验的记录必须符号化,不然就不可能在巴黎小酒馆的一角拍一张照告诉人家这是巴黎,对自己无法证明,对别人也无法证明,这个经验浅薄到你也无法辨认。
所以有一个有名的笑话,如果一个团去七天五国的旅行,早上起来吃饭,有一个团员说我们今天到底在哪儿?另外一个人把行程表拿出来说,如果今天是礼拜二,那我们就在比利时。意思是说你没办法有经验的,你没有一个真正跟比利时摩擦的经验,你的经验用表定
了、用行程来记录了、用符号记录的。
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团进团出的旅行有这样的意思,是穿着家乡太空衣去的,耳朵听到的是自己熟悉的普通话,吃到的是自己熟悉的饮食,你的所有经验都不需要有一个跟当地的差异性为伍,你不需要克服这个困难。
当照顾愈多时,旅行的原始意义——折磨意义就愈少了。所以花钱买到的教育相对是较少的。这是一个提醒,这永远是一个新的平衡感。
旅行作为一个自我教育,作为一个自我改良的工具,本来目的是让你有愈多的不确定、艰难、琢磨,它的效果愈好。但今天的旅行有另外一面,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舒适、更多的照顾,所以有愈来愈强大的旅行工业,全球性工业的保护。
这两者是一个对抗的概念。Travel这个词从拉丁文来的,原来是一个刑具,把人像十字架一样钉在那里的一个刑具。所以旅行本来有折磨的意思,后来travel变成tour,tour是圆规的意思,原来属于希腊文。所以“tour”是绕了一个大圆圈的意思。
这两个彼此有一点点对抗的概念,一个是舒适,一个是折磨。折磨站在教育这边,舒适站
在休闲那边,今天旅行带给我们很新的考验是:我们怎么在当中到一个平衡,就是别太痛苦,也别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