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
作者:高森 王素芳 李文娟
来源:《声屏世界》2011年第02
        缘起
       
        2010年的电视剧市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关注,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剧。收视率最高和收益率最好的高希希版《三国》、王道组合《手机》、李少红版《红楼梦》无一例外都是翻拍剧。而值得玩味的是业已播出的翻拍剧只是冰山一角,一场声势浩大的翻拍工程已在2010年的电视剧市场精彩上演。吴子牛版的《水浒》、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已经拍摄完成;新《蝴蝶流星剑》、新《万水千山总是情》、新《京城四少》、新《大时代》、新《还珠格格》、新《亮剑》、新《永不瞑目》、新《玉观音》、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乃至播出不久的《一起去看流星雨》都要纷纷上马重拍。电影与电视也在翻拍的语境中联姻,电影版的《孔子》《画皮》《古今大战秦俑情》《建国大业》《风声》《英雄》《爱情呼叫转移》《戒》等都将翻拍为电视剧与观众见面。更有甚者,冯小刚的《唐山
大地震》还未上映,电视剧版已经开始筹拍;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尚未杀青,电视剧版已经开机。据不完全统计,20103月至今,在全国各大影视基地正在拍摄的翻拍剧超过一百部,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有几千集的翻拍剧充斥荧屏。
        一个空前的影视回锅肉现象绝非偶然。如果深入现象看本质,2010年的翻拍现象更像传播学中的一个术语——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宏观社会效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由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它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的理论,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舆论观和效果观。巧合的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影视艺术与传播学的融合互解愈发成为一个能够摆上桌面的事实,2010电视剧市场的翻拍现象可谓是一个很好的解读脚本。
        电视剧翻拍成风实际是个人意见表明的一个社会心理过程。这要从人的社会天性说起,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他理所当然要具备明显的社会属性。于是,他极力想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和帮助,以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而影视导演作为一个社会人也具备这样一种社会天性。在影视产业化的大环境中,导演会精明地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以便判断自己的作品涵盖是否属于多数优势意见,进而决定是该屈从环
境的压力转向沉默,还是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主张。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实际上是一个螺旋式的传播过程,具体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为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影响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反复,便形成一个优势意见与沉默反应此消彼长的螺旋式形态。诺依曼认为,任何多数意见、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沉默的螺旋机制。从这个角度我们看翻拍剧成风的影视现象倒是意料之中而又合情合理。于是,我们明白实际上对导演的苛责、对编剧的冷评、对演员的讥讽是一种变相的文字浪费。我们现在争论的不应该是作品的格调是雅还是俗,导演是该这样还是该那样,而应该是翻拍现象背后的那只沉默的螺旋,从学理的角度对其把握和分析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
       
        两元互动语境中的舆论趋同
       
        按照诺依曼的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有两点:一是舆论观,二是效果观。这两
个同一个母体的不同两点有着微妙的关系,它在螺旋上升的形态里呈现的是两元相关性,一方面舆论观影响了效果观的出现;另一方面,效果观又反过来为舆论观造势。这就形成了一个影视传播怪圈。以影片《画皮》为例,电影的运作取得成功,电视剧版的《画皮》又即将上马,间隔短短的两年时间,为何又要将同一个题材拿出来重拍?这就是沉默的螺旋的两个元素互为影响的结果。《画皮》的核心在于一场婚外恋情的诉说,加之大牌明星云集,艺术包装花哨,让人们不难看出新世纪中国影视成功的传播路径与叙事模式——明星+爱情+娱乐+特技。这一现象最终的着眼点还在于沉默的螺旋中舆论观的影响。如果一种意见在一个社会中具备了公共意见,那么公开与之唱反调则会陷入孤立状态而遭受社会制裁的危险,这对于以票房和收视率定生死的影视剧而言无疑最为重要。于是,导演们都很聪明地去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顺便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于是,我们不难理解,蒲松龄先生短短1600余字的作品在光影流转中转化为一个三角婚外恋的故事是那么的言之凿凿而又合情合理。仅仅间隔两年时间,电视剧版《画皮》即上马开拍,已然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对明星的推崇、对娱乐的热衷以及对婚外恋的关注已经达到怎样一种程度。在这种情形的影响下,影视导演会很利落地形成一种艺术自觉,对观众内心的关注点进行更为巧妙地关照与理解。
        如果再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来看,《画皮》印证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一方面,《画皮》本身对当代社会的皮肤加以调整适应;而另一方面,周迅饰演的小唯与王生之间的爱恨情仇又不知不觉地植入观众的心中。当人们在这场爱与恨的纠缠中蓦然生出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对人世情场的万般感慨之际,《画皮》所创造的社会现实将彰显出强大无比的力量,具体表现就是《画皮》之后,影视导演们将对明星+爱情+娱乐+特技这一传播模式的再度热衷,整个影视圈将对大制作抱以更深程度的膜拜。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强调的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和传播。在舆论与效果所构成的表象传播矛盾中,好像《画皮》中的小唯夺人之爱已经不是那么恐怖,恐怖的是传播媒体已然构筑了一张密无缝隙的价值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到底谁该是那个沉默的螺旋好像永无定论。
       
        资本独舞与意见本位
       
        如果再向更深处来审视这只沉默的螺旋,事情又绝非一个单纯的舆论观和效果观的互动这么简单。在螺旋操纵的手中还有其他的元素来主宰一部电视剧的诞生,资本独舞与意见本位是隐藏在螺旋风势中两只强有力的大手。
        文化产业具有其先天的商业属性,而电视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极其实更像是一个商品,因为它涉及到投资方的利润回报。我国目前的播出平台有着很强的局限性,这也是影视传播中的硬伤与软肋。当前,中国每年的电视剧的产量接近15000集,而播出只有3000集左右,有80%的电视剧根本就播不出来,这也标志着电视剧的投资血本无归。暂且不说这是影视产业的一种怎样的巨大浪费,单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为翻拍剧的出现提供了沃土。因为仅央视片库所存压的涉案剧和古装剧细算起来的投资就有几十个亿,这让投资方在项目选择上越来越保守,投资一些怀旧的经典题材无疑是最保险的。从2009年以来,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电视剧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民营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影视融资呈多元化、跨行业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剧的艺术性实际上和商业性正好颠倒了位置。艺术性只是电视剧的一个外壳和手段,而利润回报则是一部电视剧的最终目的。如果单单从这个角度来讲,一部翻拍剧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实际上它的诞生还纠缠了太多的利益实体,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四不像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投资方选择的市场论证,其次
是导演自我思想的实现,另外,专家把脉的舆论氛围也不可小觑,还有更厉害的大众传媒。观众在这场决定权竞赛中的位置反而不那么重要,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因为他们众口难调。最后拍出来的翻拍剧实际上就是综合了投资方、导演、专家和大众传媒四方观点的大锅菜。以新版《红楼梦》为例,演员的选择渗透了投资方太多的观点,剧集的整体风格依赖了李少红的太多元素,在改编把握上受制于专家的权威,而在创新上又太多地依附于大众传媒的公众意见,最后呈现出来的不是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千古名著,而是混杂和照顾了各个利益实体的大锅菜。观众纷纷拍砖导演李少红,实际上李少红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只替罪羊而已。新版《红楼梦》最为观众所诟病的旁白、快进和片头三大俗,其中有两个是由专家主张添加的。电视剧中的旁白是广大电视观众所诟病的三大缺点之一,但是在红学研究专家看来,这恰恰是新版《红楼梦》的亮点所在。它不仅交代和提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起到了蒙太奇连接镜头的作用,使得整部电视剧流畅而不突兀。电视剧究竟是拍给专家看还是拍给广大观众看?这一点应该值得仔细思量。
        我们看到的影视时代是一个资本独舞的时代,每一部剧集的投资可谓只有更多,没有最多,而问题是耗资如此巨大,拍摄的题材竟是已经被翻拍过多遍的影视题材,那么这些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许多制片人出现了大片崇拜症,依赖于用大投资来补足原创艺术的空白与
迷失。著名编剧邹静之说:原创作品的好坏才能反映这个市场的好坏,总是翻拍肯定不行。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是以锐意进取的创新艺术精神来关注现实和社会,用人文之手抚慰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躁动。试问,现在这些所谓的大制作影视剧有几部能够达到如此境界?试想,如果在过亿的资金里拿出稍重分量的资金投在剧本的原创上,翻拍现象是否会有改观?无论如何,在新世纪的今天,翻拍剧如此声势浩大,绝对不是影视健康发展的标志。它反映的只能是影视创意的江郎才尽,国人想象艺术的空洞匮乏。于是,我们分明看到一个由沉默的螺旋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制片方受制于社会气候制作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复制品,而这些复制艺术品又以空洞的苍白污染着社会的意见气候,让观众在情深深雨蒙蒙翻拍“多元无知的状态下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艺术判断力而逐渐转向沉默和附和,而这种沉默和附和又刺激着制作实体更更高地复制新的空洞艺术品。
        那么,我们能不能让电视剧有些原创的精神和形神兼备的意蕴?传播平台能不能在体制上做些变革,或者严把关审批,或者敞开胸怀接受,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导演们能不能在影视剧的拍摄中适当地调整和中和自我意识?专家们能否别太执着于阳春白雪,多考虑一些观众的接受水平和欣赏习惯?投资实体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对艺术的责任之心,考虑一下文化在经济语境下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构是不是去深入了解制作的具体问题,做相应的管理体
制变革?这是未来我国影视发展中一些很实在、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
        栏目责编:曾鸣
       
        注释:①③2010向后转50%的开拍电视剧是翻拍剧》,ent.163/10/0718/11/6BSDROPA00032DGD.html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221页。
        ④《名编剧畅谈原创与翻拍》,www.wansongpu/display-1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