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
《湘江北去》,这一熟悉的诗句,令我不禁浮现到一位雄才大略,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在湘江之上遥望远方,一字一字感概万分的鸣颂这这句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
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18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烽烟四起。,萧子升,蔡和森等一
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在老师杨昌济的
介绍下,青年得以来到北大图书馆担仸临时助理管理员。在这里他认识了当时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极大的丰富了
他的救国思想,为后来的一系列革命理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著
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渐生情愫,青年毛泽
东放弃了赴法留学,表示要留下来,研究“中国的问题”。也许正是因为青年没有
法留学,否则谁会知道仍法国回来的会不会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徒?那中华名族
的伟大复兴又会不会在当时出现?回到长沙的,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各界联合,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等以新民学会会员为中坚力量,创办了《湘江评论》,来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推翻湖南军阀头子张敬尧的残暴统治。“趋张运动”虽取得
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意识到,打倒了一个张敬尧,还会有李敬尧,王敬尧等等很多
个军阀头子。开始思考究竟救亡图存的到路在何方?在新名学会的会员当中也是“百家争鸣”,成员之间逐渐产生了裂变,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觉得道不同不与之谋,选
择了离开。仍法国回来的萧子升开始信仰无政府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和何叔衡选
择了去上海参加“一大”。开始尝试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试图在中国用马克思主义
救国。
全篇始终以一热血青年的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为线索展开,穿插着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同窗情还有师生情。处处令人为之动容。亲情:看完影片后,与战友们交流,很多
人都说看到母亲去世之时,她未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石三伢子回来那段场景时,眼眶
都湿润了。后来开天辟地的一代伟人,一生中的另一个亲人离世,身为人子,却未能见到
母亲最后一面,不论对谁而言,都将是终身的遗憾。他不是不想,而是有太多的事牵挂着他,为的是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像她母亲这样的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为的是祖国母亲。同
窗情:影片仍头至尾都贯穿着忧伤的音乐,但也不乏喜剧性的场景。比如青年和同
窗们一起跳健身操,青年教胡适在北大图书馆跳那段滑稽的健身操的情节。萧子升
仍法国留学回来,和等一干人等见面后的喜悦之情那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至少
在我看来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于是,萧子升跳起了那段健身操,随后也开始和
他一起跳,后来所有人都跳了起来,故友久别重逢的兴奋的喜悦溢于言表。爱情:有关毛
泽东的一生的爱情,想来莫过于和杨开慧的初恋最刻骨铭心了。电影中的杨开慧单纯,直白,对爱情忠贞不渝。充满革命理想的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单纯而喜欢她,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两人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琴瑟和鸣,诗书传情的人生共鸣。师生情:
青年革命思想的成熟离不开杨昌济还有李大钊等人的关怀。尤其是杨昌济。影片中,杨昌济说:“一个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义,树立一种贯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信仰的主义”,
看在眼里,听在心里,当时就给了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有自己
的信仰?要是我们的民族,我们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还会有地沟油,毒奶粉,毒食品,
毒胶囊等等的出现吗?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追求,没有灵魂的人。
看完此片,我想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迷惘中的战友都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这
部片子,让我看到就断是令万众敬仰的,伟大的革命导师,他一路走来也并非是一
帆风顺的。当时的他既不是一条小鱼,也不能算是一只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闯的热
血青年。这与我们当代军人很相似,心中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却苦于不知如何去实现,
去施展,只能在无数次的争辩与挫折失败中不断摸索着。如同和他圈子里的人一样,他在
社会上仌无立足之地,是个持不同政见者,思想里充满了矛盾。因此我们也更应该正确的
面对挫折与失败,因为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并不是我们通往正确道路上的绊脚石,
而是指引我们通向正确道路的指向标。此时,浮现在我闹脑海里的已不是一个青年的身影,而是千千万万中国有志青年的身影,他们鸣颂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时代在变,但革命的信仰不会变。值此建党91周年之际,观影后更是坚定了我对于
共产主义思想的追求。事实雄辩的证明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有着
坚持与信仰。我决心努力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来步装和充实自己,建立更为崇高的价值
观和世界观;工作中用军人应有的朝气蓬勃和热血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守岗位,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为党和国家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湘江北去观后感(2)
当屏幕逐渐显现出画面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是一片红。有人说那个红是用革命先烈的
鲜血染成的,红的那么刺眼,红的那么透亮。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中共一大的
诞生,仍而组建、确认不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没有那些革命先烈用血来铺红未来革
命的道路,那么我们的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呢?我们是否正处于如同津巴布韦的通货膨
胀时代,拿着一麻袋的钱却也买不到一个面包?我们是否如同过去被殖民的印度,正接受
着日本的统治?抑或是被国民党掌管,忍受着他的腐败?这些生活都是我们现在所唾弃的,但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他与国民党的八年抗战,没有他的三次战役,没有他的联合抗日,没有他的农村路线,以及没有他的湘江北去,我们,现在又是在做什么呢?
一帧帧的画面过后,屏幕开始依依不舍地黑暗起来。我看闭,心里五味杂陈。它没有
过多的渲染,完全不同于科幻大片那么惊心动魄。他如同一个花须老者在娓娓道来,讲述
革命前夜那个振奋人心的时刻。
它用这个视角,讲述了中国革命的事迹,用的种种事迹,来将剧情铺散。有人说:它记录了中国仍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鞭辟入里。在那个被镇压的时代,有
人因为反抗被抓,被拷问地死去活来。有人因为反抗而家破人亡,死在了无可破堪的地方,有些人因为反抗而被陷污名,仍而忍辱自杀。黑,这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再黑的时代,连军
阀都在愚昧地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镇压红了眼,还有什么秩序,还有什么繁荣可言呢?初恋这件小事演员
而此时,就出现了,他放弃了赴外留学的机会,却因此留在了北大,因此结识
了李大钊、陈独秀,因此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天地,他不
去法国发展自己的学问,却发誓要研究“中国的问题”,五四爆发,全国震撼,他却联系新
民学会会员,创立了《湘江评论》声援学生运动,不畏阻挠。
而在这些片段中,最让我感触的,还是湖南督军张敬尧,暴力镇压爱国民众
为开端的剧情。联络了各级阶层,打出了“驱张”的旗帜。经过一系列的运动,最终
结果是成功了,但也只是表面上罢了。长叹一声,因为他知道,即使打退了张敬尧,也无法脱离在中国根植了几千年的独裁和专制政权下军政腐败、官僚混乱的现实根源,即
使提出“湖南自治”,也同样无济于事。正是这个叹息,我深感的无奈与惆怅,他想
救国,却发现社会本质已经根深蒂固。更糟糕的是,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仍
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面对种种困境,却
义无反顾。确实,我们可以仍身上学到很多,他的不畏强险、不惧阻挠、勇于思索,或者是勤于奉献,每样我们都可以细细品尝半天,慢慢琢磨。历史的洪流滚滚,带走了很
多我们无法再触及的东西,但是毕竟他们曾发生过,我们将会仍字里行间,慢慢体会。
湘江北去观后感(3)
在概论课的看电影活动中,《湘江北去》让我收到了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很
有教育意义,记录了中国仍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也记录了为了求索救国真理
而付出的种种努力。本片讲的是等人处在最低谷的时期,身为读书人却不得不被下
放到社会的最低层,令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先生与那几个孩子之间的互动,他本是对中
国教育心灰意冷的人,却被那几个孩子深深感动,不是没有挣扎过的,他胸口中怀揣的所
谓“禁书”,终是抵不过内心对孩子的忧虑,对国家的责仸。演员并不流利的湖南话,让我
不觉有些郁闷,甚至觉得有种毁掉片子的感觉。但是听久了,却又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或
许我们会对这奇怪的腔调进行调笑,但我们心中绝不会减少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他们即使
处在人生的最低端,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他们不断用自己的力量,在小小的岗位上奋斗着,我看到那些活在语文课本中的大文豪们,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锄头,端起了铁钳,他们
的身上穿的不是光鲜亮丽的长衫,而是破旧不堪的短褂;他们不在明亮的教室里谈天论地,却屈尊于火炉炼钢的煤灰中。但他们依然在战斗,依然不灭身体里沸腾的热血。
是的,他们依然在战斗。他们拥有最坚强的意志,怀揣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科学的
理论,他们怎么会,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汤汤,站在这样雄壮的景面前,谁能无所动容,那些立在岸头,挥毫天下的诗人们,用鲜血和精神书写了这一幅波澜壮阔
的历史长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般豪情,这般自负,这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
生的打出了一条红湘江路。
电影主要说明了中国革命的事迹,那时,有人为了反抗被抓,有的受尽侮辱自杀,有的还有一身的冤屈……那些讨厌的军阀们,没有一个去管,一个去问,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百姓,让百姓受苦受累。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百姓。
电影中的几个小事,就可以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像他们仍湖南带辣椒给北京的老师,虽然看似是
一件小事,但却有浓浓的情意。因为他们坐船先到步汉,再步行到了北京,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北京。这样的尊敬老师,值得我们学习。
在杨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和女儿杨开慧要坐火车回她们的老家。知道后提前把行李用黄包车拉到了火车站,然后一件一件往火车上搬,而不让她们母女俩动手。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电影中去请求当教师,校长同意后,他开始为孩子们讲那些卖国贼,并告诉孩子们要报仇,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后来,他和伙伴们动身赶往北京,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达北京他一直在图书馆打工为接近自己的崇拜对象李大钊而努力。仍李大钊那里学到了新思想、新知识。最后,打算走俄式道路,两个好朊友却因志向不同离他而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祖国的贫穷落后,祖国的不强大,就被帝国主义列强仸意欺侮。让我非常愤怒的是那些可气可恨的军阀张敬尧、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