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发展史
我校首任校长:当时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现任校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刘益春教授。现任党委书记: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盛连喜教授。
校名:郭沫若题字
校园: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位于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占地94万平方米,是一座充满浓郁现代气息、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的新校区。
我校的校标,以“笔尖”、“五星”、“书籍”作为基本构成要素。标识的底部,是三个递进的“萌芽”造型,寓意“为基础教育服务”。标识的中部,是一本展开的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教育及传承,舒展的“v”字造型,又与英文“victory”(成功)第一字母同构,寓意人才培养目标的取向性。标识的上部,以向上拓展的“笔尖”为造型,象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取精神。
二、发展历程
1.烽火中诞生:1945年10月25日,在延安大学向延安大学校长周扬、副校长张如心正式下达了组织东北解放区大学筹建队伍的命令。(本溪)1946年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创办东北大学,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白希清、舒为副校长,张松如为教育长。(丹东)学校创办之初,录取了270余名学生,正准备开学时,国民党军队向本溪、抚顺进犯,学校被迫撤到丹东市,2月下旬,学校于丹东市开学。(通化)国民党军队向东北大举进攻,3月15日,学校向通化转移,在通化停留约一周时间,师生又改乘火车,经梅河口、吉林,于4月26日到达长春。(长春)到长春后,学校队伍进一步壮大。(丁家园车站)国民党军队在抢占四平之后,向公主岭进犯。5月22日,学校再度北撤,列车行驶到丁家园车站时突遭国民党飞机轰炸死伤多名学生。(哈尔滨)5月25日北撤到哈尔滨。(佳木斯)1946年6月1日——1948年6月28日,在佳
木斯学校度过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学校的北撤历时三个月,行程1500余公里。1948年学校迁往吉林,1949年迁到长春,期间合并了一些大学,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
2.探索中成长:1950年4月,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肩负起了为国家培养师资的重任,成为当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三所师范大学之一。1952年,我国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被政务院任命为我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在任期间,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培养和汇聚了一批著名学者,牢固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首开高师函授教育的先河,夯实和开辟了众多学科,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浓厚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易名后,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培养各方面干部转向新型中学师资。学校易名之后,根据新型中学师资这一培养目标,重新制订了教学计划。主要内容是:1、增加政治课比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育实习和参观。3、课程的设置和排列,注意系统性、全面性和相互联系。4、加强师范专业教育,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教学方法研究。
3.风雨中蕴积:“反右”和十年“”岁月,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学校下放到吉林省管理,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办学条件恶化,民主氛围遭到严重破坏。“”期间,学校的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永吉五七分校学员和工农兵大学生。
4.改革中壮大: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划归教育部、吉林省双重领导,以教育部领导为主。1977年,学校恢复本科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函授教育。经过大力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和恢复教学秩序,学校教学和科研开始步入正轨。在前行的道路上,学校始终牢牢坚持师范教育的特,注重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享誉全国基础教育界的优秀教师。20世纪80年代,学校坚持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创建了基础教育服务区和教育改革实验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的“长白山之路”。进入90年代,学校于1996年,成为第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师范大学,1997年学校先后推出了“优师工程”和“科研攀登工程”,“科研攀登工程”规划了未来十年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蓝图,在学校的科研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走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5.新世纪超越: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东北师大在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提出并确定了“尊重的教育理念”,实施了“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本,依法办学是治校之本”的治校方略,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坚持“走强校之路,走特之路,走开放之路”的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影响力不断增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抒写了东北师大新的辉煌。
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在2001年制订了“十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1999年提出的“一个特,三个一流”的发展目标。2006年,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学校未来发展做出了“走强校之路,走特之路,走开放之路”的规划。
2007年2月中共中央党委、国务院总理来我校视察,在与师生座谈中提出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政策”。当年,我校在21个本科师范专业招收1529名免费师范生。学校2004年、2009年、2010年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在郝水院士领导下开展的“小冰麦”系列优质面包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小冰麦”系列是我国培育的首批优质面包小麦品种之一,成果荣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
奖和“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1973年,我校研制的中子管及其相关应用技术投入生产并取得巨大效益,大庆油田当年利用中子管创造效益3000万元。另外利用成熟的中子管技术已开发出“脉冲中子煤炭工业分析仪”和“水泥工业分析仪”,该两项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和吉林大学合作开展快中子治癌的基础实验工作,和环保部门合作开展中子在环境监测方面应用研究。
刘蓓个人资料1983年,东北师范大学利用教育部下拨的30万元专题科研经费,对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产力开展研究。进行此项目的研究。意义在于为了
控制草原“三化”(退化、碱化、沙化)提供基础理论及科学依据,进而给西部草原地区发展农牧业提供可靠的依据,带动草地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发展。主张“兴办草业,引草入田”,成功地开展了牧草-粮食-经济作物轮作,获得了增草促牧,养地施肥,减轻草场压力的效益,于2003年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项目带头人祝廷成教授获得由中国草学会颁发的金牌。
选育适用于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旱和盐碱的抗逆、优质牧草品种是实验室的主攻研究方向之一,近几年这一方面获得了突出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高抗、高产的优良牧草新品种(克力玛猫尾草、东苜1号紫花苜蓿、延边东方野豌豆、松原罗布麻)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年在农业部审定的牧草品种数量和影响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位居第一。
香雪兰是世界十大切花之一,其花艳丽,花型典雅,花香宜人,花期较长,是优美的盆栽和名贵的切花品种。经科学地控制花期,可保证北方地区在圣诞节、元旦、春节、情人节、“五一”节和母亲节等冬春佳节的花卉供应。课题组从事香雪兰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30年,共获得项目资助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香雪兰新品系二十余个,通过审定香雪兰新品种10个(其中东师香兰七号实现国际登陆,名称为粉蝶)。申请香雪兰相关专利5项,获得授权2项。
东北师范大学以国家级科研课题为依托,形成了以新能源为特的专业优势,重点开展清洁能源、生物能源新技术、清洁生产新技术等研究,在偏低风速风能、潮流能发电及太阳能多能互补能量调控研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应用,实现规模化推广。我校独立承担了“国家海洋水下仪器能源补充技术”发电机透平装配。我校主研的“20kW海岛及沿岸专用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在山东大管岛上试运行。
东北师大综合体育馆暨长春市教育体育馆为我校与长春市共建,面向长春市中小学及其他文体机构开放服务,是东北师大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又一典范。自2011-2012赛季CBA联赛起,吉林队新赛季主场搬迁至东北师大体育馆,它是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是吉林省长春市地标建筑,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体育馆之一。
2001年1月1日,吉林省政府为让自然博物馆获得更好发展并发挥更大功
能,决定将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整建制地划给东北师范大学,并向社会开放。目前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已发展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基地”、“吉林省青少年新闻小记者培训基地”、“长春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2008年5月8日,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馆”(以下简称:“民族民俗馆”)地处长春市21世纪广场,面向长春市中小学及社会公众开放。是吉林省首座东北民族民俗馆,也是东北(含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第一座陈列全地区古今民族民俗内容的综合博物馆。
2007年1月28日,由我校承办的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在长春市五环体育馆隆重举行,这是国内首次由一所高校来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演出从幕后策划、音乐创作、舞蹈编排到演职人员本身,绝大部分是由东北师范大学独立担当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对亚冬会的开幕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7年2月17日晚,由我校音乐学院师生创作的表现农民工题材的舞《进城》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取得成功,并获得观众最喜爱的歌舞节目三等奖。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自2006年4月启动的百集系列电视节目《感知中国》,得到了教育部、团中央、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已制作完成《雪乡闹春》、《编钟》分别参加了瑞典和芬兰的国际短片影视节,获提名并受到好评。并在全国的教育电视台播出并向海内外
发行。
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以我校学生为主的长白女神表演队担负吉林彩车“精彩吉林”表演任务。为了增加长春市的文化氛围,长春市政府接受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建议,于2003年于长春市南部建成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东北师范大学红烛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1月,是全国首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商标注册的学生团体,注册志愿者8000余人。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两次荣获“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被团中央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并在2008年全国百优“志愿服务集体”评选中名列第一。
东北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参与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