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诗,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3、背诵本诗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杜甫的诗,下面我请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杜甫(见简介)。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三首杜甫的诗。
二、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他的诗歌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选材往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而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其中著名的有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秋兴》《登岳阳楼》等。
三、关于《秋兴》组诗
1、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入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2、题解
在寓居夔州的两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一组诗,共有八首,本文是第一首。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结合诗歌中的意象,来鉴赏诗歌,体会作者感情。那怎样鉴赏诗歌呢?第一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二步,出诗中的意象,第三步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鉴赏诗歌
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书本的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并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5分钟)
  ①过渡语:XXX,你来翻译一下这首诗。
  明确: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
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理解词语:①两开:第二次开放。“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②接地阴:风云盖地。
  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悲
进一步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悲的呢?
明确:从诗中景物和词语看出来,玉露、凋伤、枫树林、气萧森、地阴、菊、泪、故园、寒衣、急暮砧
2、分析意象(过渡语:是怎样看出的呢?)
①玉露,是白露,是秋天的白露,问:玉露是早上的事物,而且我们学过《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里应该是很美好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明确:玉露这里是朝露的意象,朝露生命极短,而作者此时也已55岁,人生之秋也已到来,生命也即将结束;而玉露,是秋天的白露,秋又勾人乡思,且作者寓居夔州,思乡之情顿生。
凋伤表达出一种凋零、伤心、伤感的感觉;
③枫树林,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杜牧不是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嘛?而且红叶也是暖调,那么这里用枫树林,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
明确:不相悖,秋天枫叶的红是一种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再联系作者的经历,他经历了盛唐的恢宏,转而又由盛而衰,盛唐走向衰亡,那这种火红,暗指盛唐曾经的辉煌。“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④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是山是水,也暗指国家;气萧森,萧瑟阴森,也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⑤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他虽在写景,却实在写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
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而作者心系家国,面对这一切,怎么能不悲伤不已?因而这句话虚实结合。
⑥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是在秋天盛开,秋也勾人相思。
进一步提问:不过花盛开却也给人一种欣悦之感,为什么用这个意象?会不会与感情基调相悖呢?
  明确:不相悖,秋,给人思乡的愁苦,而且作者是寓居夔州,想经夔州回乡,菊花两开说明他想回家想了两年却不能回家,悲伤之情顿生,以乐景写哀情。
⑦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说明形单影只;故园,更令人哀伤;一,是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因而作者更加思念,故园还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是冬衣,寒衣处处催刀尺,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这是一年将尽的时候,同时又是一天将结束的时候,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
一阵高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
3、那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悲愁之情。
4、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课文。(请两位同学读,而后请同学们再读两遍)
五、布置作业
1、有人认为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认为“残菊”更能体现出凄凉、萧条、残败的感觉,你认为呢?
明确:他看到这里的菊花开得这么茂盛,就想象故乡的菊花也开的茂盛。如果是“残菊”的话,那故乡的菊也会开得很残败,用丛菊突出思乡之情。②写诗讲究对偶,后文是“孤舟”,
是孤独,前面是“丛菊”,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2、赏析“系”字
提示:孤舟一系故园心有没有可能系的不是舟而是故园心
明确:这里的有双重含义,这里说的是舟,实际上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牵念的却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突出思乡之情。
3、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