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知识梳理
秋兴八首(其一)
一、 文学常识
秋兴,就是借秋天的景感物抒怀之意。兴,就是赋比兴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选自《杜诗详注》。是唐代宗大力元年(766年)杜甫流落夔州时所作。
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二、 古文知识
1、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白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凋伤:使动用法 使…凋伤
2、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萧森,萧瑟阴森。气,气象,景象。
3、江间波浪兼天涌:巫峡江中波浪连天。兼天,连天。
4、塞上风云接地阴:夔州山上的风云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一片阴沉。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5、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第二次开放。他日,往日。第二次看到丛菊开放,往日流过的泪又再次流出。
系,指系舟上岸。
7、寒衣处处催刀尺:人们拿着剪刀和尺子,处处都在赶制御寒的衣服。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催刀尺,指赶制新衣。
8、白帝城高急暮砧:黄昏时,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促的的捣衣声。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
捣衣声。
三、 内容主旨和写法
内容和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声和秋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孤独沉郁之感。
写法:
1、 寓情于景
2、 循环往复抒情方法的运用:
诗人从眼前菊花盛开的夔州神驰于“故园”,由对“故园”的神驰到听见白帝城的暮砧声,又由于游子赶制寒衣的暮砧声而怀念“故园”。夔州-→长安-→夔州-→长安,正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身在夔州心向长安的深沉感情。循环往复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强化抒情的力量,加强抒情的表达效果。
3、 对仗的运用: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除了讲究平仄押韵外,还讲究对仗。中间两联对仗。即“江间波浪兼天涌”对“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对“孤舟一系故园心”。而对仗的要求是平声对仄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如平声方位名词“江间”对仄声方位名词“塞上”,仄声名词“泪”对平声名词“心”等。对仗能使诗句整齐优美,收到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表达效果。
咏怀古迹(其三)
一、文学常识
背景: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的秋天,夔州。
《咏怀古迹》五首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二、古文知识
(一)疏通大意
1、山万壑赴荆门: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
2、生长明妃尚有村:生长明妃的香溪村尚且还在。
3、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别汉宫便远嫁到北方荒漠。去,离开。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连,
4、独留青冢向黄昏: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青冢,指王昭君墓。向,面对。
5、画图省识春风面:(元帝)曾凭画图辨识美人容貌,(致使使昭君远嫁。)
6、环珮空归月夜魂:(只有)香魂在月夜归来。环珮,妇女戴的装饰物。
7、千载琵琶作胡语: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8、 分明怨恨曲中论: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论,倾诉之意。
三、内容主旨和写法
内容主旨
本诗借写王昭君貌美却遭冷落,远嫁他乡,远葬异地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身世飘零的情怀。
写法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委婉含蓄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文章表现力和可读性。
登高
一、 文学常识
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位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独自登高,写下这首诗。
二、 古文知识
风急天高猿啸哀: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啼悲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坠落。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万里,指远离故乡。
万里悲秋常作客: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家国之愁令我鬓发像染上了一层厚重的白霜,白发日多。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新停浊酒杯:穷困潦倒,病体日衰才停了消愁的酒杯。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三、 内容主旨和写法
内容主旨
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写法
1、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
寒衣处处催刀尺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虽然也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却好比画家的写意,让读者用想象来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道多病缠身;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抱病断饮,归结到世事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
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课后题
1、这两句是清人仇兆鳌的评语(见《杜诗详注》),应该说对这首诗的结构和意境的把握是对的,只是言之过于简略。诗的前两联不能理解成仅仅是为了“托兴”服务的,写景本身也很重要;后两联也不能理解为空泛的抒情,诗人还是选取了典型事物,如“丛菊”“孤舟”等作为陪衬。
2、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3、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