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白居易的古诗
    盛世大唐是最赋酒香诗意的时代,唐诗就像那时候的流行歌曲,一位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则是彼时的超级大明星,其中最闻名之一的就是白居易。本文为一班级白居易的古诗,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一班级白居易的古诗 篇1
《赋得古原送别
    年月: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释
    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密的样子。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密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照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密(“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行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进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扩散原野。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气,毁灭的苦痛,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气,再生的欢快。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由于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
不是绿的成功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非常。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抱负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自然 ,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假如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连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详细、生动。芳曰“远”,古原上芳香充满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扩散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支配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观察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
写的是观察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好像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诗人故事
    在大诗人李白众多的粉丝中,最出名的当数魏万,他为一睹诗仙的风采,《愚公移山》中提到的王屋山动身,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经半年,跋涉三千里,最终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赶上了大诗人。经人引荐,魏万得以和李白相见。他风尘仆仆,泪流满面,扑倒在地,双手捧上自己花了一年时间写成的四十八韵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请李白指正。李白为此深受感动,投桃报李,一气呵成了一百二十韵的《送王屋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回赠魏万,鼓舞这位年轻人。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张籍相当单纯地信任“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且大发感慨:“喝下他的诗啊,让我肝肠从今改换!”
    贾岛是位薄命的诗人,生前穷苦潦倒、郁郁寡欢,但死后诗名却很洪亮。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酷慕贾岛”,他的头巾上有一串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
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爱贾岛,他必亲自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吩咐一再:“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可是,以上之人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他有些文化,自称“好白诗”,“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诗句,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他常袒胸露臂于街头,且行且歌。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怪诞之举,就是在当今社会唯恐也不多见。
白居易的名诗
    到了宋朝,粉丝最多的诗人当属苏东坡。他的粉丝阶层广泛,甚至连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加以仿照,例如,与他相关的几道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始终流传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壶传统的.江苏宜兴小住,随即便消失了流行全国的“东坡壶”。甚至他所戴的那种高筒短檐帽都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
    据说,晚年的苏东坡从谪贬地海南岛返回汴京,消息不胫而走。水道两岸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慕名者,争睹这位偶像的风采。
一班级白居易的古诗 篇2
池上二绝
原文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解释
    ⑴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是指放下棋子。
    ⑶小娃:指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是指白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