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歌名家名篇
《大林寺桃花》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一、衍生注释:
1.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的鲜艳、美丽。
2.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二、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山下的春天已过去,百花凋谢,而山寺中的桃花却刚刚盛开。这不仅写出了山中与山下气候的差异,更有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后两句诗人把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本来还在遗憾春天已经消失得无处可寻,却没想到它躲到了这山寺之中。诗人以一种新奇的想象,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与惊喜之情。
三、作者介绍:
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关心民生疾苦,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
我和朋友去爬山,在山脚下的时候,看到那些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朋友有点沮丧地说:“春天就这么过去了。”当我们爬到山上,却看到一片桃花盛开的美景。我兴奋地对朋友说:“这就像白居易诗里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你看,春天并没有走,只是换了个地方呢。”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一、衍生注释:
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这里指春天。
2.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二、赏析:
首句“迟日江山丽”描绘出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山河一片秀丽的景象。第二句“春风花草香”则进一步从嗅觉角度描写春风吹过,花草芬芳。后两句动静结合,“泥融飞燕子”写燕子在湿润的泥土上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是动态描写;“沙暖睡鸳鸯”写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悠然睡去,是静态描写。全诗短短四句,就把春天的明媚、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因为他的很多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在格律上也非常严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巨大。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公园玩,那时候正是春天。阳光洒在大地上,公园里一片美景。孩子欢快地跑来跑去,我看到花朵盛开,闻到花草的香气,就对孩子说:“你看这就像杜甫诗里写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孩子看到燕子在泥土上飞,还有鸳鸯在沙滩上休息,又惊又喜,我就说:“你看燕子在飞,鸳鸯在睡,这就像诗里说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呢。”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名诗一、衍生注释:
1.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 - 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贾亭”:又叫贾公亭。
2.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二、赏析:
诗的首联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勾勒出湖面春水刚与堤平,天上的云气与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的景象。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争”和“啄”两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了春天里莺和燕的活力。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花的繁多和草的嫩绿,而且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骑马走在草地上的那种惬意。尾联直接表达出诗人对湖东景的喜爱,“行不足”三个字更是体现出那种流连忘返的感觉。
三、作者介绍:
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前面已经介绍过白居易,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用诗歌来描绘自然景、表达情感等。
四、运用片段:
我和家人去西湖游玩,那是春天的时候。我们走到孤山附近,看到湖水刚刚涨起来,天空中的云仿佛就贴在水面上,我就说:“这和白居易写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很像呢。”走着走着听到莺啼燕叫,
看到燕子在衔泥,我就对家人说:“你们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像眼前的景象一样。”看到路边的花和草,家人都很兴奋,我又说:“这就像诗里说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的春天真美啊,我真是像白居易说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