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旅游出行的新闻稿范文(精选5篇)
旅游出行的新闻稿1
蓝天悠悠,绿树环河,中山桥绚烂夺目,黄河母亲巍峨挺立,兰州黄河风情线逐年发展,已成为兰州最耀眼的地标名片。近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实施了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沿河城市外立面改造规划、沿河景区景点规划、景观带改造提升规划、水上交通规划、夜景亮化提升规划、桥梁风貌提升建议、工程防洪影响分析等16项内容。重点打造了黄河楼、白塔山等八大特景区,改造建设一批开放式滨水景观带状公园。这些建设措施让市民幸福感不断获得提升,也让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都会城市变得更具现代化、国际化气息。
繁荣“夜间经济”游客纷沓而至
近年来,依托黄河风情线的各个园林景点,黄河之滨百日千场音乐展演惠民演出在黄河之畔不停上演。十几处舞台别具特,有民谣、乐器、歌舞等。夜幕降临,铁桥霓虹闪烁,滔滔黄河流光溢彩,游船拖着长长的汽笛悠然航行,现场观众热情洋溢,纷纷举起手机拍下动人一幕,在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下,每位观众进入声绚烂的世界。据大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河滨演出,近年来还推出了1800多场文旅项目,如
黄河风情线摄影作品展、黄河楼灯光秀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文化艺术等。”据了解,黄河风情线系统策划了“文化演艺、文化会展、创意设计、体育赛事、娱乐体验、生态休闲”六类文化产业,倡导通过繁荣“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购、夜宿”各项活动,大力发展景区“夜间经济”。
规划重点项目推进河滨建设
近年来,兰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一度成为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来自西安的游客黄女士说:“刚来兰州第一天,我们就去了黄河沿岸游玩,兰州丰富的黄河文化,彰显着新一代都市的繁荣。”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将白塔山公园、中山桥、兰州碑林、九州台等景区景点有机串联衔接,形成“一带、一廊、六片区”的空间布局,打造出“九州揽胜、文溯古韵、文昌仰圣、朝阳映日、伴山星宿、临河别院、山林雅居、塔山书院、金城印象”等20处景点。全面修缮保护公园建筑、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园林景观、消防应急通道、景区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改造面积约8.4平方公里。同时,围绕打造5A级景区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单位申报项目库,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兰州景点 保障民生服务市民自豪幸福
“风情线健身步道是锻炼的最好选择。在这个不封闭的绿长廊,一个人安心地走走路,既可以锻炼身体也
可以陶冶心境。”住在雁滩的吕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近年来,大景区管委会新建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5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12公里,打造了核心区20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给市民游客提供了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此外,还建成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全民健身场所72处,增设自助书吧、环保公厕、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衣帽架等便民设施3000多套。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陈国丽介绍道:“我们规划梳理了河道健身步道工程,打造河堤文化浮雕墙,提升黄河风情线运动休闲带建设,对核心区公园景观改造提升,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提升城市面貌及市民体验感,擦亮风情线地标名片。”
持续生态治理提升景观品质
“初到兰州时这里还没有公园,现在的风情线让我感到非常舒心,绿树、花海、溪流、草坪,苗木生长旺盛、叶浓绿、繁花似锦,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来自张掖的葛女士说。多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倾心打造特滨河花海景观,对沿河10个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面积达34万平方米,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花海、百合公园“百合花海”、廉政公园雾化溪流、市民公园牡丹园和安宁樱花大道、七里河玉兰大道等特景观,形成了地标打卡地。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陈国丽表示:“近年来,黄河风情线严格按照《甘肃省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对公共绿地、行道树、分车带、广场园路、景观设施等持
续开展精细化、常态化养护管理,补植乔灌木4.8万株,改造提升绿地9010平方米,紧密结合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大项目,推动实施白塔山景区、小西湖公园综合提升,保护修缮古建筑,维修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园林景观,完善公园设施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园典范。此外,我们还针对云峰广场及周边区域绿化植物品种单一、生长不良,养护管理困难,景观效果较差等问题,计划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和绿地护栏补充修建项目。7月1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是兰州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为大景区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
据了解,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努力做好黄河__,致力于建设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长廊,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为民的“黄河福道”,让“黄河‘金外滩’西部‘会客厅’”走出兰州走向中国,建设出一条真正的兰州黄河风情线生态旅游福道。
旅游出行的新闻稿2
10月12日,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指导下,“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京师律师事务所、法治周报、小红书等机构的旅游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内容创作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围绕户外出行、旅游领域风险内容治理难点与治理手段,各环节主体相应责任划分等议题展开。与会专家表示,旅游户外相关风险治理需要多方承担起责任,协同进行治理。
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现场
互联网平台开展旅游内容相关治理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周莉媛引用的一组数据显示,-期间,在线旅游预定用户呈现快速增长,3年内在线旅行预定用户的增幅约是网民数量增幅的3倍,“这显示出旅游信息传播将全面进入网络视听的新时代,网络平台将成为广大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
为了给用户更好体验,包括短视频平台、在线旅游平台、地图软件、点评类软件等相关互联网平台也着手进行出行内容治理。此前,抖音发布了《关于开展旅游招徕治理行动的公告》,对于旅游产品信息的虚假宣传进行治理。快手也发布了关于打击违规发布旅游产品信息行为的公告,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小红书首席风险官许磊分享了社区在治理方面的举措。小红书已连续多年开展内容风险治理工作,今年十一假期前后,小红书内部组建包括生态、安全、产品、运营、技术、审核、客服等跨部门团队,对出行类内容进行专项优化治理。
许磊表示,相关治理措施包括建立风险内容分级管控机制,根据媒体报道、用户举报等筛选出明确禁止进入的目的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回查清理,上线专项审核策略;其次,对存在风险的目的地、可能存在风险的关键词,在搜索栏等显著位置进行风险提示;第三,鼓励用户对相关违规内容进行举报,并对举报入口进行了升级,建立绿通道加快举报处理速度;第四,鼓励博主发布倡议,倡导用户遵守相关规定,安全出行,避免过度美化,真实分享。
小红书部分旅游风险内容治理措施
对于小红书治理动作,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无论从事先预警式的管控,还是事后反馈回应都做到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周莉媛副秘书长表示,小红书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希望“更多网络平台能够效仿这些好做法,不断优化平台旅游产品的宣传,做好平台内容的甄别管理,确保平台信息内容安全。”
旅游风险治理需多方协同
根据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A级景区已经达到1.4万个。与此同时,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等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户外运动热度迅速上升,为相关内容的治理提出了新命题。
在治理过程中,互联网内容平台表示遭遇多种难题,如野生景区管理尚不规范,信息缺乏,只能根据媒体报道等收集存在风险的景点,存在一定滞后;蹦极、高空秋千等正规开展的景区活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等,均对内容治理提出了挑战。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总结了旅游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对于这些行业风险的治理也存在三大难点:一是旅游概念边界不清晰,在管理上职责难以划分;二是涉及部门众多,需要多个领域部门或机构协同;三是消费者自身对于风险估计不足,对消费者的风险教育不够。
在相对应的平台责任方面,北京大学法院学副院长薛军认为,不同类型的旅游平台存在很大差别,要建立与平台相匹配的责任体制。如果平台建立起明确的身份管理制度、及时删除用户投诉举报的违规信息、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对危险行为进行充分提示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治理,“将这四个方面的平台责任履行好,就可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小红书上线的部分搜索词提示
就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刘文杰表示,《民法典》第1176条可供参照,该条规定,成年人自愿参加带有风险的文体活动受到伤害,一般来说风险由参与者自行承担,除非其他参与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作为内容分享平台上的发布主体,内容创作者在发布信息时需要进行自我规范,也被与会专家认为是重要一环。“在发布景点体验类信息时,博主不能发布欺骗性误导性的信息,而如果博主做到真实传达旅游体验,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合理提示,除去极端情况外,这样的信息一般来说是合法的。”刘文杰教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