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青:家族中首个“下海”者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3年第34期
作为的侄女,她向来不愿流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她说:“一切都要靠自己,不应该在伯父这棵大树下谋取自己的好处,这是我们毛家后代恪守的原则。”
毛家首个“下海”者
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韶山时曾留下了一张人们熟悉而又珍贵的照片。当时,欣喜地看到了家乡的巨变,看到了解放初还孤身…人的堂弟毛泽连如今已是儿女绕膝,他高兴地抚摸着一个小姑娘的头,一边和乡亲们共话离情。这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就是今天早已年过半百的毛小青。“当时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当时我们的生活、上学都是伯父给费用。”毛小青说。
时光如梭,一晃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日前,记者对毛小青进行了专访。
记者见到毛小青,是在韶山冲祖屋东茅塘的毛泽连家。毛小青的父亲毛泽连,是排行老九的堂弟,比小20岁。从1949年到1960年,每年都要从自己的稿费中寄300元钱,接济毛泽连一家的生活。
毛小青,白皙的圆脸,穿着一身红棉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给人一种干练的印象。见过她的人都说从她身上似乎能够到当年的影子,也有人说她很像她的姑姑毛泽建。她用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像聊家常一样,给记者讲述了她与毛家亲人们的特殊亲情和她成长奋斗的人生故事。
1969年国庆20周年之际,她随父亲到中南海住了两个月,伯父的工作格外忙碌,但他老人家还是抽空与他们父女俩拉家常。那时,毛小青跟伯父提起想到部队当兵的愿望。伯父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你现在还年轻,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婉拒了她的请求,毛小青只好知难而退。
1970年,毛小青在家乡韶山报名参军入伍,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她开始当的是通讯兵,随后由部队推荐进桂林陆军学校学习有线载波专业两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军区通信总站,却仍是一名普通士兵。部队的首长和战友并不知道她的特殊家庭背景,她也从来没有流露出特殊的身份,始终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曾经有人说她“傻”,要是讲明身份,早就有可能把她提拔上去了,但是,她说她从不后悔,“一切都要靠自己,不应该在伯父这棵大树下谋取自己的好处,这是我们毛家后代恪守的原则。”1976年,毛小青转业回到长沙,被分到湖南广播设备厂,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1993年,她被调至湖南省旅游局工作,出任汉城大酒店副总经理。1996年,在李讷等毛家亲人的鼓励下,毛小青到北京东城区华龙街创办了北京毛小青美食城。如今的毛小青是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
会长,也是毛家第一个“下海”的创业者。
毛泽建烈士的模特
毛小青告诉记者,韶山冲里的不少人说,在她这一辈女孩中,她长得酷似23岁担任游击队长时牺牲的姑姑毛泽建,而且连性格、爱好、说话、办事都像。令人遗憾的是,姑姑只留下一张中学时与同学们的合影,又不很清晰。1960年代,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家、画家要为毛泽建烈士塑像作画,他们都拉毛小青做模特。毛小青称,那时自己可紧张啦,窘得手脚都不知往哪里放才好。一位画家还跟她开玩笑,说她什么都和姑姑一样,只是更漂亮些。她说,这可能是自己的生活条件比姑姑那个时代优越得多的缘故吧!
毛小青深情地说,伯父在毛家“泽”字辈兄弟中排行老三,她父亲毛泽连排行第九。他们“泽”字辈共有10男1女,唯一的女性是她的姑姑毛泽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那一辈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解放时幸存下来的只有、毛泽连、毛泽青三兄弟了。父亲毛泽连12岁时就给伯父当通讯员,16岁时就做地下工作。一次他夜间送信,在回营地的路上,为逃避敌人追捕,匆忙中左眼被树杈扎伤了。他忍着剧痛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为躲避敌人,不敢出去,左眼严重发炎导致失明。后来炎症继续蔓延,不到20岁他就不幸地双目失明了。在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里,父亲度过了一个个失去光明的苦日子。1949年歼国大典前夕,伯父得知堂弟泽连因双目失明孑然一身,很是难过,派专人把他接到北京,忙里偷闲,细心地关怀着来自家乡的堂弟,并出钱送他去北京协和医院。医院经过认真检查,决定为他挖去左眼球以免炎症继续伤身。她父亲毛泽连于1995年病逝在韶山,享年82岁。
土菜精做的“毛家菜”
毛小青十多年来潜心对的养生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她说,其实,伯父当年饮食起居中的很多养生之道是和现代健康观点合拍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卜岁,伯父能活到83岁,可以和现在的百岁相等同了。
伯父常说他是“按月亮的规律办事”,白天睡觉夜里办公。营养专家认为,晚年时仍然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血压正常,这和他老人家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当年的保健医生、著名医学家徐涛教授用16字概括了的养生秘诀:“遇事不怒,基本吃素,经常散步,劳逸适度。”
的饮食原则是:荤素搭配、以素带荤;粗细搭配、海陆搭配;杂食不偏、口味清淡;餐次适当、内容简朴,热量适中。一生爱吃辣椒,每餐必有一碟红辣椒,他曾风趣地解释吃辣椒与革命的关系,他说:“一个敢吃辣椒的人就没有不敢做的事了,当年起来造反的红军,没有一个不吃辣椒的。”
还喜欢吃红烧肉。红烧肉吃起来油腻腻、香喷喷,很有味。以前,湖南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才吃这种“高级菜”。也不是餐餐吃,只是在打了胜仗以后才请厨师弄一碗,解解馋。还喜欢吃剁椒鱼头。他曾开玩笑说:“吃大头鱼一定会使人大脑发达,越来越聪明。”还爱吃苦瓜。有一次,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苦瓜,一边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苦瓜这种小菜,我的家乡很多。有些人嫌它味道苦,不爱吃。我却从小就喜欢吃,其实苦瓜的苦味对人体并无坏处,它能去火明目。”还总结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药都好。”
2007年12月26日,在诞辰114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日子,在北京南郊农场的红星集体农庄这个1950年代非常关注的地方,树起了高11.8米的雄伟高大的塑像。同时,“毛小青红星韶膳国际养生会馆”开馆。
毛小青说,办“毛小青红星韶膳国际养生会馆”,主要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推介“毛家菜”。她说,1980年代以来,国人最深厚的湘菜情结表象是什么?这就是火爆全国的“毛家菜”。它源于韶山,是以湖南韶山地域饮食风俗为底蕴,以的个人饮食习惯为特风格的家常风味湘菜。
毛小青表示,“毛家菜”不论是从世人对伯父的感情上还是从口味上,都深受喜欢。伯父成为革命领袖,生活俭朴,一日三餐都是家乡风味,腊鱼腊肉腊八豆、豆豉辣椒、辣椒炒苦瓜、泥鳅煮豆腐、韶山火焙鱼,在他一生的饮食菜谱中,红烧肉、鳙鱼头等当属最奢侈、最喜爱、最营养的补脑菜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宴请尼克松时,也是用了家乡的红烧肉等菜招待,“毛家菜”显示了其特定的历史地位。
毛泽少 (摘自《长沙晚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