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文化视角下的菜名英译
作者:宋忱忱 郑江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2
        要:当今,中国的影响力与之俱增,其餐桌文化也渐渐地在走向世界。但中文菜名的英译研究仍旧游离在翻译研究主流的边缘。从表面上看,菜名的英译价值远不及文学作品;但从深层挖掘,中文菜名直接映射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本文将以婚宴经典菜名的英译研究为例,浅谈汉语语言文化与菜名英译研究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语言;文化;菜名英译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璀璨夺目。各类菜品的中文命名则更是考究,从食材的选用到复杂的烹饪方法再到成语典故的应用。而面对菜名的英译工作时,却存在不加推敲,因机器的平白直译而闹得啼笑皆非的状况。一份精致的英译菜单不仅代表着我国的形象,更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无论探讨翻译策略、原则、还是上升到翻译理论的应用,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文菜名都脱离不了汉语语言文化对其英译的限制以及影响。
        1 汉语菜名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作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汉语的博大精深是非常人所能言语的。但菜名中,其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却是译者在进行菜名翻译研究工作时最佳的切入口,深入了解汉语语言文化则更是译准、译好、译美各类菜名的最高奥义。
        1.1 汉语菜名的语言特征
        汉语菜名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偏爱四字结构、善用比喻修辞、重写意而非写实。在正式的宴会场合,我们不难发现四字结构的菜名是各地宴会菜单的基本配置。就如我们方正的汉字结构,菜名更是追求对仗、工整,甚至直接采用成语典故;与家常菜名注重突出食材和烹饪方法不同,宴会菜名更倾向于使用比喻修辞来提高宴会的品与格,诸如情深似海陈妍希鸽子报喜等等宴会菜名;宴会菜名如国画一般,基本采用写意的手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在于。甚至,家常菜中也有写意的例子——“珍珠翡翠白玉汤
        1.2 汉语菜名的文化特征
        汉语菜名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二是多含人文地理典故。不同的地域条件决定了食材以及烹饪方法的采用,这也无形当中给各类汉语菜名渲染上了风采独特的地方区域
彩。举一个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元宵节是举国欢度的团圆节,那么其特美食究竟是元宵还是汤圆呢?元宵实为馅料在箩筐中加水假面翻滚而成,其表面粗糙正如北方人的粗犷大气;而汤圆则手工包制,形小细腻,恰如南方人的俏丽灵秀。其他菜品更是以南北而异,并以地域进而区别。汉语菜名还多含人文地理典故,诸如狗不理以及东坡肘子等等。
        2 以婚宴菜名为代表的汉语菜名英译实例
        根据婚宴规格的不同,其菜名的翻译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以普通婚宴和高级婚宴的菜单翻译为例。
        首先,以南北普通婚宴最具代表性的菜名为例进行分析。北方婚宴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喜庆菜就数四喜丸子了,而南方最常见的一道婚宴甜汤百年好合也是寓意满满。相比音译,阐释其寓意与介绍食材并不冲突。将四喜丸子译为“four-joy meatballs”不仅道出了其诱人的食材,同时也表明了它的寓意——“四喜,且十分顺口符合审美。想进一步了解究竟是哪四喜的外国友人亦可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四大人生得意之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吴伟雄在《跳出菜名译菜谱,食家了然最适度》一文中将百年好合译为“Sweet soup of lily and lotus root”,可谓大方典雅之作特别是重大的筵席场合,只有这样典雅的菜名翻译才能压得住台。食材道出寓意,而寓意同时丰满了食材的选用。
        高级婚宴菜单的英译则不简简单单是直译或意译所能解决的范围。以陈晓与陈妍希的婚姻菜单为例,为了避免低级的翻译失误以及文化冲突,他们的婚宴菜单以吉祥名、汉语菜名以及英文菜名的层次结构铺展开来。当中国高层次人在高档西餐厅接受了以英文菜单点菜之时,为了把握我们的民族自信感、展示我们雄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译制中餐菜单成为了译者的一项新课题。鉴于汉语语言结构独立、文化寓意深厚,陈氏夫妇的国际菜单也正为译者提供了最为友好且不失身份的先河之例。比如:金童配玉女——杏香百花酿蟹钳(Deep Fried Crab Claw with Almond情深似海——清蒸老虎斑(Steamed Tiger Grouper。吉祥菜名定下了婚宴喜庆的格调,中英文菜品具体名称也表明了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菜名本身的宣传功能。
        总之,汉语的语言文化特征奠定了中文菜单英译不凡的开端。在处理中文菜名的英译工作时,仅仅译出食材、道明烹饪方法只是最基础的菜单翻译,译者的追求不该止步于此。在跨文化交际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两种语言间的跨越和联系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于西方,食仅为食。而于东方,食则为食且为礼。翻译浮于字词,游于文化;而字词源于文化,隶于语言。
        参考文献
        [1]白解红,张莎,英汉仿词的重新分类及其认知语义分析一以饮食新词为例[J]外语教学,2009:(6):11-1
        [2]朱慧芬,中式菜名语言变异翻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99-103
        [3]朱晓琴,中式菜名及其英泽的认知语言学研究[J]四川理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5-68
        [4]周湘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泽[J]北方论丛,20032):107-110
        [5]张锐,中文菜名中的古代诗文、典故词语、吉祥一话的模因论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200428):175-178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