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即《送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
  独归远
  注:自《刘随诗词集》(《四部刊》本)卷一。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字源澄,稽(在浙江绍兴)人,后门诗僧。上人,僧的敬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澈返竹林寺心情。他即景抒情,思精致,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深 【竹林寺】在在江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子。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稽(在浙江绍兴)人,后寺僧。上人,僧的敬
  【注意音】
  杳(yǎo)荷(
作者
作者
  刘长 (709~780)中唐代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人,郡望河(今河北)。以五言律,玄宗天宝进士。宗至德察御史、尉,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睦州司。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后中原一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以五七言近体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湿衣看不 花落地听无(《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日斜(《过贾谊宅》)。五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月》、《送澈上人》,以白描取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薄,境界窄,缺少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文志》著其集10卷。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集》(101卷文),《全唐编录5卷。
作者经历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中登士第。宗至德年察御史,后为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上元二年(761)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本富庶的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落,
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任官舍》)代宗大五年(770)以后,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性格强,得罪了鄂岳察使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在睦州期,与当时浙江的人有广泛的接,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刘随元元年(784)元元年(785),淮西度使李希烈割据王,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刘长卿即在此开随州。
  刘长卿曾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以后中原一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后,耆几家(《穆陵北逢人归渔阳》),雀空城在,榛芜旧(《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充百官俸》),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容具有代特征。
作者作品
  刘长以五七言近体,尤工五言,诩为五言《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五律简练浑,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湿衣看不花落地听无”(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日斜(《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句如《逢雪宿芙蓉山
主人》、《江中月》、《送澈上人》,以白描取有韵致。宋戒《寒堂诗话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意味不能如王摩、孟浩然之胜绝,然其力豪,格老成……‘之目,盖不徒然。但他的大部分薄,境界窄,缺少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他的大抵十首已上,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文志》著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同。据丁丙《善本室藏志》,著有《唐刘随集》11卷,明翻宋本,10卷,文1卷。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编录诗为5卷。事迹《唐诗纪事》、《唐才子》。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钟声
  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方的山。
英文释义
  Green forest in the Monastery,
  Is far from coming Evening Bell's voice.
  I am carrying a bamboo hat, dressed in the afterglow of sunset,
  Go back to the Castle Peak alone.
背景回放
  澈上人是中唐期一位著名僧,俗姓,字源澄,稽(今浙江绍兴)人。早年从严维学诗名,僧皎然荐之官,后因权贵而遭徙,归隐寺。竹林寺在州(今江苏镇江),是笠的读音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刘长卿和澈是一忘年交。他相遇又离州,大在唐代宗大四、五年769—770)。刘长卿自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州逗留后,返回浙江。一宦途失意客,一方外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同有不遇的体,共怀淡泊的胸襟。首小的就是这样境界。
  竹林掩映的寺院和远处传来的杳杳钟声,似非目之所接,耳之所人出以想象之,就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末二句只行者,未送者,而人久久立,目送友人去的形象仍得非常生。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州。孤帆影碧空,唯见长江天流。末二句送友人上船,到船儿远去,帆影模糊,直至消失在水天交接之,眼前唯剩一江春水,流不息。暗示的手法,也使得人的自我形象表得非常细腻刘诗其有所借,但又得更为浓缩,全用白描(作者的另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天寒白屋。柴门闻犬吠,雪夜人。”),不是简单的沿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评刘长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方东树《昭昧詹言》在象外,以此求之,成句皆有余味不之妙矣从这首小中,也能一特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宿远远传来寺院报时钟响,点明昏,仿佛催促山。后二句即写灵辞别归去情景。澈戴着斗笠,披自向山走去,越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立目送,依依不舍,意。全对灵澈的深的情,也表山的寂的度。送往往黯然情,但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诗题《送澈上人》,也正是意,景,抒情。未着一送字,而送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宿远远传来寺院报时钟响,点明昏,仿佛催促山。人出以想象之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辞别归去情景。澈戴着斗笠,披自向山走去,越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立目送,依依不舍,意。只行者,未送者,而人久久立,目送友人去的形象仍得非常生
  全对灵澈的深的情,也表山的寂的度。
特品析
  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全借景抒情,思精致,言精,素朴秀美,意境淡,中唐山水的名篇。
  精美如,是的明特点。但这帧画面上的山水、人物人,而且以外的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那寺院传来声声触动诗人的思这青独归澈背影,勾惹人的意。耳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藏在外的人形象。他深情,但不,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就是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淡而不
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在象外,以此求之,成句皆有余味不之妙矣从这首小中,也能一特。
  与动合巧妙。的一、三、四句,的是景,二句的是景。互相托,互相映。古寺、斜山等物一渲染,令对钟声这景印象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抒情妙合无垠。全四句,句句景,也句句情,尤其是后句,乍看好像是郊野向的景,实则蕴含着人的无限情思。荷笠一句,最易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无甚用意。其不然。作者阳经天,不是光照山,而是映于荷笠者一身,然是了突出荷笠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构图的需要,同也体人感情的注。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之情密相的,就不是景物的烘染,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而是的立意、构图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既写景,又抒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的景和主的情和合拍,故能把感情表得更含蓄、更切、更完美。
  这种诗人留下欣的余地和珍示。
名句
  第三句是全立意的中心,也是唐中的名句。如果把比作卷,把卷轴缓慢地舒展开来遥见岱,竹云烟;近看是一西沉的骄阳和一荷笠去的孤身影。是一幅冷淡的山人夕照
  句中荷笠字,人和他的这时已不是细语或相对话别,而是后目送友人去的背影了。用荷笠喻隐迹山林的澈,是非常恰的。,是指景无限美好。可的光却偏偏映照在一离人身上,的景和主的情得多不和,而人正是利用主客的矛盾,以外物的美好的情切和友情的深厚。夕阳尚且如此留多情,朋友的情更可想而知了。
  荷笠,造平淡自然,象是信手拈,景物却上,意,耐人思。